互聯飛行將引發駕駛艙革命

互聯飛行將引發駕駛艙革命

霍尼韋爾波音757空中測試平臺

(網易航空訊Fei)日前,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利用波音757測試飛機,在東南亞地區上空進行了Ka頻段衛星氣象數據接收測試。

測試的目的在於檢測Ka頻段衛星信號的速率和穩定性,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亞太區空管及互聯服務業務總監那保羅表示,就目前階段而言,測試效果符合預期,下一步將等待國內監管政策的放開。到那時,我們的機載設備就能發揮作用。

目前,中國民航局已經放開機上移動設備使用限制,這意味著不遠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互聯飛機。在6月1日舉辦的“中國機上互聯網高峰論壇”上,民航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互聯網服務的快速迭代,也在促進駕駛艙管理的進步,不能因為擔心安全風險而放棄研究,例如,飛行的數據可以從航中存儲、落地提取,提升為在巡航中也能發送數據至地面實時動態分析。

而這種大數據量的交換,必須依託可靠、高速的衛星網絡,與Ku頻段相比,Ka頻段衛星通信可以承載,從低速的數據及話音到全新的、高速的、交互式的因特網和多媒體業務,並幾乎覆蓋了所有通信和廣播電視領域。

目前在軌的中國首顆高軌道高通量通信衛星,中星16號通信衛星首次應用Ka頻段多波束寬帶通信系統,通信總容量達20G以上,比以前有10倍左右的提升。可以覆蓋大部分地區和近海海域,在飛機機艙內、高速運行的高鐵上,甚至偏遠的山區,便捷高速上網將成為現實。

互聯飛機不只是惠及乘客,更可以對駕駛艙帶來幫助。比如對天氣,對航空公司的飛行計劃、維護計劃等等,都有很大的好處。因為速度快,數據傳輸量大,所以可以實現航空公司對飛機各種信息的實時掌握。比如,在飛機飛行過程中就已經掌握了飛機的運行狀況,在落地之時已經準備好了地面維護服務的準備,大大縮短了週轉時間,提高了飛機的使用效率。

另一個很突出方面就在於幫助飛行員應對天氣的挑戰。夏天的雷雨風暴等等惡劣天氣,對航班的影響很大。如果飛行員能夠掌握全面的天氣數據,就可以做出計劃來繞飛。要是單靠機載氣象雷達,是很難做出這種判斷的。

比如每架飛機能探測到320海里之內天氣情況,但是也僅限於以這架飛機自身為中心的320海里範圍之內。而對於互聯飛機而言,前面的飛機可以將它所探測到的數據傳遞給後面,幫助後面的飛機規劃航路,這就等於大大拓展了每架飛機的可探測區域。

另外一點是可以獲取地面和衛星傳遞來的氣象信息,比如風向、風速等等。假如在11000英尺的高空逆風強烈,但到了12000英尺就沒有風。衛星探測到這一情況後傳遞給飛機,機組可以做出判斷,去規劃更加經濟和舒適的飛行高度。

結合大數據分析,互聯技術還能帶來更多的利益。比如根據整個航路上的天氣狀況計算出精確的攜帶燃油量;還可以對飛機的維護需求做出預測。每架飛機,即使與同型號的飛機,在維護級別上也有差異。

以京滬航線為例,我們可以分析統一機型在這條航線上的總體表現,再對比每架飛機的個體數據,來預測未來每架飛機的運行狀況,如果判斷需要維護,那就儘早維護,避免積累到一定程度必須大型維護所造成的損失。未來,Ka頻段衛星通訊將是航空公司首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