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健身了很久效果卻不明顯,是因爲順序不正確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健身大軍裡,但真正瞭解健身知識的人卻少之又少。甚至很多人可能都覺得健身無非就是跑跑跳跳,看看別人怎麼做學學就得了。沒有運動經驗的人,對健身的瞭解更是是少之又少。有的甚至有氧無氧都分不清,就一頭扎進健身房開始舉鐵開始重訓。缺乏對運動的瞭解,盲目鍛鍊很容易導致運動損傷。

然而,想要健身有效果,就必須得認真學習健身知識,必須認識到身體是一套複雜的生物生命體系,不是氣球,你吹就大,放就縮小。凡要健身,首先就得了解健身的正確順序。

很多人健身了很久效果卻不明顯,是因為順序不正確

一 運動前熱身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熱身。很多新手都會忽略這個部分,但健身是一種生活習慣,你在培養這種習慣就要從科學的角度來,尤其是要求爆發性的運動時,更需要熱身。

很多人覺得熱身浪費時間,去了健身房就直接開練,對熱身這件事嗤之以鼻。需要注意的是,在沒有充分熱身的情況下進行鍛鍊,身體不能很快進入到運動狀態中去,很容易導致肌肉損傷,即使沒有肌肉損傷,不熱身就運動帶來的運動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所以鍛鍊前的熱身一定不能少。

熱身是把身體緩慢提升到一個運動的最佳狀態,增加身體的核心溫度,減少關節粘滯性,增加關節和肌肉的靈活性。一個正確的熱身,不但可以降低受傷的風險,還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的活性,告訴它,我要開始運動了,效率效果以及安全性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很多人健身了很久效果卻不明顯,是因為順序不正確

二 先做力量訓練,再做有氧運動

這是健身的基本原則。熱身完畢後,先做器械(無氧、力量訓練),後跑步(有氧訓練),如此可以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最大力量,更好的完成動作增肌,更好的減脂減重,的同時避免受傷。

分開來講,力量訓練需要更大的體力,以最好的體能狀態去做力量訓練,健身效果會更好。而有氧訓練就是一個對熱量消耗的過程。排在力量訓練之後,對身體糖類的消耗已經到一定的階段,再做有氧運動能夠較快的進入到燃脂階段。

很多人健身了很久效果卻不明顯,是因為順序不正確

三 力量訓練的順序

一定要培養力量訓練是全身的概念。新人常常會只練自己想練的部位,而忽略了全身。

比如,想要馬甲線就練腹肌;想要瘦腿,只練腿部肌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結果就可能出現肌肉分佈不均,有些地方太壯,另一些部位又太瘦小的情況。

正確的力量訓練順序,就要依照胸-背-肩-手臂-腿部-核心(腰腹)的原則。胸背順序可以對換,因為胸背的訓練都需要藉助手臂來完成,所以安排計劃上前後順序無所謂。所以要把手臂的訓練安排在最後,不然手臂練完沒力氣了,無法再來輔助完成胸背訓練。

其次,先上半身,後下半身。下半身是支撐整個身體穩定的基石,如果先練了下半身,在上半身訓練的很多動作中,都會造成身體不穩,容易造成受傷風險。所以一定要把下半身訓練放在上半身訓練的後面。

最後練核心。核心區域在腰腹部位,是身體承接上下半身的重要紐帶。無論是上半身訓練,還是下半身訓練,都需要用到腰腹力量。所以把腰腹核心訓練放在最後練習,能夠保證其它訓練時候的效果,以及安全性。

訓練結束後一定要進行拉伸,可以緩解力量訓練的肌肉痠痛,還能對肌肉線條塑形。

很多人健身了很久效果卻不明顯,是因為順序不正確

四 計劃訓練安排

安排每週的訓練計劃,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來制定具體方案。從開始的一週兩次、三次到一週六次都可以。

當然,訓練計劃並不是安排得越多越好,而是你的訓練計劃,訓練強度越符合自己的身體能力,才會有更好的效果。但腹肌不同,因為是耐受肌群的關係,恢復較快,幾乎是可以每天練習的,所以在周訓練中,可以把腹肌課程多安排幾天。

最後要說的是,力量訓練中,數量遠不如質量來得重要。動作越標準,達到的訓練效果越好。每一個動作,都要充分的去感受肌肉發力。注意力集中,控制肌肉,這樣才能達到好的健身效果。

很多人健身了很久效果卻不明顯,是因為順序不正確

今天的健身知識分享就到這裡啦!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也瞭解了,凡要健身,首先就得了解健身的正確順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