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從「煤田」到「花田」——一個產業轉型的故事

汝州:从“煤田”到“花田”——一个产业转型的故事

映象網汝州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吳改紅)一望無際的花田裡,一段20米長的木橋上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音樂響起,橋上的人歡樂的舞動雙臂、開始有節奏的搖擺——7月30日下午,汝州市蟒川鎮碩平花海,記者見到了這座在視頻網站上點擊量超過2億人次、全國最火的“網紅橋”。

流轉荒山2.8萬畝,植樹造林1.8萬畝,種植各類樹木超過110萬株,涵蓋4個村1000餘戶貧困人口……四年的披荊斬棘,昔日“煤老闆”劉軍正,這位靠煤炭、鋁土礦起家的農民企業家的現代農林生態花海田園綜合體項目,已經初露崢嶸。

由“黑”轉“綠” 萬畝荒山披“紅妝”

素有“百里煤海”之稱的汝州礦產資源得天獨厚,一度以煤炭經濟作為主要產業,數百家當地民營企業做上下游經營。然而隨著資源枯竭和環境壓力,這些靠煤起家的民營企業家們紛紛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在礦產開採領域打拼20餘年的劉軍正幾經深思之後,於2014年10月成立了河南蔣姑山農林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向農林綜合開發產業轉型。

汝州市蟒川鎮的西部山坡,被當地人稱為“虎狼爬嶺地”,莊稼全靠“望天收”,年輕人紛紛融入到外出打工的隊伍,大片土地被拋荒,以前毀林開荒的山地、坡地更加荒蕪,成為了荒山。

怎樣讓這片荒山恢復生機、變廢為寶?劉軍正走訪了北京、吉林、鄭州等地的林業專家,聘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專家按現代農林綜合開發園區的高標準要求,全方位的規劃設計發展方案,並組建80餘人的專業管理和技術人員團隊,規劃設計出了佔地4萬畝,以元寶楓、各類花樹、花卉、中草藥等種植為基礎,涵蓋農業、林業、產品深加工、觀光旅遊業的,一二三產“三產融合”、農林工業旅遊“三位一體”的汝州現代農林生態花海田園綜合體項目。

四年耕耘,曾經的萬畝荒山如今已成為花的世界、綠色的海洋。目前,劉軍正的“花田”裡種植了各類景觀樹木、花卉2.2萬畝,共計130萬餘株,分為11大類59個品種,花期涵蓋春夏秋冬四季。同時還大力種植具有經濟效益、適合作為木本油料深加工的元寶楓50餘萬株,並在元寶楓林下套種芍藥等中藥材合計將近4000畝,發展林下經濟,實現中藥材與景觀協同發展。

2017年8月,碩平花海成為河南省田園綜合體試點,2018年1月,碩平花海和“近鄰”汝瓷小鎮作為整體一起入選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以花為媒 三產融合的生態致富經

6月中旬,在汝州市商務局組織的當地企業特色農產品展銷會上,產自碩平花海的金絲皇菊、薰衣草香包等產品備受顧客青睞。

“今年只是試水階段,產量不大,沒想到銷路還不錯,一個季度結束有40萬的銷售額,這給了我們很大信心,後期我們還有很多產品上市。”碩平花海總經理楊勝剛說到。

“只要到了花期我就過來幫忙摘花,70元一天,幹八個小時,活輕鬆。而且每天看著這些花兒,心情特別好……”7月14日,正在地裡播種百日菊的蟒川鎮楊溝村60歲的貧困戶孫文保說,這千畝花田裡有兩畝土地是他家的,流轉出去後,他就來這務工,月收入比種地划算得多。

“企業的發展,尤其是農林綜合開發產業的發展,與當地群眾的支持密不可分。”劉軍正介紹,碩平花海通過發展網絡、流轉土地、帶動務工、參與服務業發展等方式,帶動4個貧困村345戶和8個非貧困村的1325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使一大批貧困農民在園區經商、運輸、種植花草,增加了就業機會,提高了收入,逐步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

“只有把荒山治理、建園區、發展旅遊、產業統籌起來,才能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機會,讓貧困人口儘快脫貧致富,摘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劉軍正告訴記者。

劉軍正說,他的最終目標是將4萬畝汝州現代農林生態花海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圍繞“花”產業鏈,建設花卉種植、花卉苗木繁育、木本油料科研深加工、生態康養、特色教育、旅遊觀光等涵蓋一二三產業的農林生態綜合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