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書,讀什麼樣的書,你就會成爲什麼樣的人

1、

圓桌派有期節目的主題是

“選書,讀什麼樣的書,你就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覺得很有道理,讀萬卷書,如行萬里路。而現在的社會,好像咱們都失去了讀書的能力,我說的讀書不是指網上的小說,或者雞湯文,甚至是那些侃侃而談的成功學文章。網絡社會,從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文學的發展,從某種角度上,也是文學的屏障器。

讀書,不是一種休閒,它更像是一種修行。在人際交往中,你會慢慢的發現,讀網絡那些小說的是一幫朋友圈,讀路遙,蘇童的是一幫朋友圈,讀但丁,蘇格拉底的又是另外一幫不同的朋友圈。不是說網絡小說不好,而是說它缺乏一種內涵,它更多的是現代人躲避現實的一場虛幻。而且,現在網上的一些小說實在是不敢苟同,包括天蠶土豆,唐家三少這些在作家榜上名列前茅的人。讀他們的書,讀者們是否從中讀到什麼?還是說像之前的香港古惑仔系列電影,賦予的是一種熱血,而這種熱血是脫離實際的。

選書,讀什麼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2、

你是否已經失去了讀書的能力,快節奏的生活年代,與其讓人們從書中尋找情感的共鳴,也許網上的一些雞湯文看起來更簡潔,更方便。但是那些雞湯文看起來更像是迎合讀者的一種討好,如果有來生, 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恆, 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土裡安詳, 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灑落陰涼, 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從不尋找。每次讀到三毛的《我是一棵樹》,都會不由自主的幻想自己是一棵白楊,不驕不躁,不氣不餒,紮根泥土,沐浴陽光雨露。這種感覺是網絡雞湯文不能帶給我的。

3、文人作文,農人掘鋤,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際,文人偏要裝做粗人,玩什麼“荷鋤帶笠圖”;農夫則在柳下捧一本書,裝作“深柳讀書圖”之類,就要令人肉麻。 —— 魯迅

學會讀一本厚書,你會發現越讀越過癮。所謂讀書,塑造人的品格。一本薄書,寥寥數字,還未領悟,就已讀完。那麼這個讀書的過程就是失敗的,好似一個挖金的礦人,剛剛挖到地底,就已經放棄了。看似付出了努力,到最後你會發現什麼都沒有得到。

讀適合自己的書,讀書不是說你要在書中讀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而是你讀越多的書就會發現,書中有你的影子,不必強求高雅,沒有幾個人讀得懂那些古希臘文學,但是還有我們的莊子,孔子,老子。讀你讀的懂得書,做你會做的人。

選書,讀什麼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4、

拒絕實用類的書,現在去書店,你會發現,擺在明顯位置的是那些教你如何如何的書,比如教你學會演講與口才,教你如何與人交往,教你如何做菜。然而就像最簡單的做菜,再精明的技巧,沒有相應的心得,你做出的菜也是索然無味。如果每本書都能教給你一個技能,那要老師幹什麼呢?那還要上學幹什麼呢?一本書,也許可以教給你一個技能,但是你要這個技能實際運用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