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他身患不治之症25年,研發的新藥讓1500多萬患者受益!

信仰|他身患不治之症25年,研發的新藥讓1500多萬患者受益!

“假如今天是你人生最後一天,你會怎麼過?”博士生李惠惠知道,對王逸平老師來說,這不是一個問題,這是25年裡的每一天都要面對的。

1993年,30歲的王逸平被確診患有克羅恩病,手術切除了一米多小腸。這種病無法治癒,只能靠藥物控制。學醫出身的王逸平很清楚,從此他的身體只會不斷惡化。

25年來,王逸平每一天都在和時間賽跑,為了“做出全球醫生首選的處方藥”這個夢想,生命的每一秒都極其珍貴。

王逸平跑贏了!他領銜研發的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等,已在全國5000多家醫院臨床應用,1500萬患者受益。

4月11日,王逸平倒在了自己辦公室的沙發上。這位年僅55歲的科學家,永遠離開了他一生鍾愛的新藥研發事業。

中藥現代化研究的典範

丹參,是中國傳統藥用植物,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等功效,《本草綱目》等醫藥文獻都有記載。然而其有效成分到底是什麼,一直是個未知數。

1988年,王逸平進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工作。1993年,他被確診身患不治之症。1994年,當時還是博士生的宣利江,因論文中丹參水溶性成分的活性篩選需要,找到王逸平,從此開啟了丹參多酚酸鹽的研製。就在這一年,王逸平成為上海藥物所最年輕的課題組長。

宣利江帶領藥學組提取到幾十種丹參化合物,王逸平帶領藥理組對這些提取物進行篩選。“丹參把我們緊緊綁在一起,如同父母一起把孩子培養長大。”現為上海藥物所研究員的宣利江常說起他和王逸平尋找丹參有效成分的過程。

信仰|他身患不治之症25年,研發的新藥讓1500多萬患者受益!

王逸平研究員(右一)在實驗室。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供圖

在做了無數次實驗後,王逸平有一次發現丹參乙酸鎂的生物活性特別強,他大膽推測這可能就是丹參中最主要的藥用成分。此後,王逸平帶領團隊歷時10餘年,創造性地以丹參乙酸鎂為質量控制標準,研發出了現代中藥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

臨床使用證明,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等,療效顯著、質量穩定、安全可控,迄今為止,已在全國5000多家醫院臨床應用,1500萬患者受益,累計銷售額突破200億元,成為我國中藥現代化研究的典範。

永不服輸的戰士

新藥研發極其困難,過程漫長。一位藥學家,一生能研發出一個新藥就相當了不起。王逸平42歲就做成丹參新藥,上海藥物所原所長陳凱先院士曾半開玩笑地稱他為“王逸老”,這個雅號是同事們發自內心的尊敬。

王逸平的夢想和追求遠不止於此。“新藥研發的每一份付出都能為百姓生命健康帶來一絲希望。”

他曾對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沈建華說,“如果一個藥是全球醫生的首選,才是我理想中成功的藥。希望我此生可以做成這樣一個藥。”

王逸平常說,選擇了新藥研究,就是選擇了科學長跑。王逸平永遠在追趕時間,他歷時20多年研發的抗心律失常新藥硫酸舒欣啶已完成Ⅱ期臨床試驗並向國家藥審中心交流了臨床進展。他帶領團隊構建的心血管藥物研發平臺體系,為全國藥物研發企業完成了50多個新藥項目的臨床前藥效學評價。

王逸平把名利看得很淡。“20多年來,我們因為丹參多酚酸鹽拿到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他成為全國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優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但我從來沒有看到他對誰炫耀過。”宣利江回憶。他把證書都鎖在抽屜裡,只告訴女兒。他總是說,榮譽和頭銜都是虛的,新藥研發是實的,課題組工作是實的,做人是實的。

信仰|他身患不治之症25年,研發的新藥讓1500多萬患者受益!

李惠惠印象中的老師永遠不知疲倦:“每天早上7點多就能在單位食堂看到他。每天晚上10點多,坐在對面辦公室的我們,仍未聽到老師獨特的鎖門聲。週末來所裡,習慣性地抬頭看,老師辦公室的窗戶一定是開著的。”

相處多年,大家只知道王逸平晚飯吃得少,從來不知道他承受著如此巨大的痛苦。從確診到去世的25年間,王逸平病情多次加重,體重下降到不足90斤,藥物漸漸失去療效,只有不斷加大劑量和使用止痛針才能稍稍緩解痛苦。

上海藥物所所長蔣華良院士眼中的王逸平是一名偉大的戰士:他熱愛新藥研發事業,帶著常人無法想象的病痛完成了博士學位,組建了藥物所心血管疾病藥理學研究組,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30餘名,擔任支部書記15年。

新藥研發,失敗總是比成功多,王逸平就是那個始終堅持“再戰一回合”的人。他告訴學生們,未來會遇到困難,人生會經歷低谷,關鍵是要堅持,從事新藥研發,必須要有“再戰一回合”的信念,這樣的人是不會被打垮的。

身邊的普通人

王逸平辦公室的冰箱裡常備著急救用注射針劑。“為了節約時間,他總是自己診斷、打針。”妻子方潔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堅持阻止他這麼做。在他離世前一個星期,他還對妻子說:“現在正是工作的最好時光,我至少還能工作10年。”

在王逸平最後的日子,他已經感覺到病情持續加重。“那時激素類藥物已失效,但他不想改用生物製劑,因為那是最後一道屏障,一旦產生耐藥性,就沒有其他辦法了。他選擇加大劑量服用激素類藥物。”上海藥物所黨委副書記厲駿感嘆,“他是想爭取更多時間,把在研的幾個新藥做完,完成有關心血管藥理新的作用機制的探索,他還有很多很多的想法要去實現。”

在同事眼中,王逸平不僅是一位卓越的科學家和藥物研發專家,更是一個親和力和幽默感俱佳、天天和大家生活在一起的普通人。上海藥物所辦公室副主任徐曉萍說:“講起女兒他眼睛就發亮,那是一個父親獨有的自豪感。”

信仰|他身患不治之症25年,研發的新藥讓1500多萬患者受益!

2000年,王逸平(右)與女兒王禹辰在南京中山陵

5月9日,是寶貝女兒的畢業典禮,王逸平早早就訂好了機票,百忙之中答應陪女兒一週。然而女兒萬萬沒想到,距離全家的聚會不到1個月,父親卻爽約了。

李惠惠記得剛到研究所面試時老師說的話:“農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田,可能只掙幾萬元。所裡培養一個研究生,一年投入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所以我們要想想,5年裡應該做什麼,才能對得起國家的投入。”

宣利江記得,丹參多酚酸鹽、硫酸舒心啶、關附甲素等,每個藥上都深深地刻著王逸平的辛勤付出,但他從不以物喜。只有說到每天有將近10萬病患在使用丹參多酚酸鹽,才難得看到他臉上一絲略帶得意的笑容

上海藥物所工會副主席方婷記得,2006年他榮獲“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把1萬元獎金全部捐獻出來。2015年他被推薦為全國先進工作者,要求每人寫一句人生信條,王逸平寫的是“踏踏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做人”。

幹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王逸平雖然輸給了病魔,卻跑贏了人生。他用自己的一生,堅守著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崇高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