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已經實現豬大腦體外存活,但對意識的理解還差佛教太遠

據《每日郵報》北京時間 4 月 27 日報道,耶魯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們做了一項可怕的實驗,他們從屠宰場選取了100到200頭豬頭,然後通過人造血液循環來維持豬腦活性。科學家們震驚地發現,那些數十億的腦細胞存活下來並能夠正常工作。

科學已經實現豬大腦體外存活,但對意識的理解還差佛教太遠

隨著這項實驗的成功,也帶來了很多爭議:人們重新思考,意識是什麼?死亡是意識的消失嗎?意識是大腦產生的嗎?如果腦細胞可以永遠存活,意識一直存在嗎?那麼是不是就實現了永生?

耶魯大學一個研究團隊負責人內納德·塞斯坦博士說:“動物的大腦不會有任何意識,我對此非常有信心。”

可是腦的大腦和人類的大腦非常相似,單純從唯物論物質產生意識的角度來說,相似的物質一個可以產生意識,另一個理應也會產生意識才對啊。

如果意識真的是由物質產生的,那麼就算這個獨立於體外的豬大腦不可以產生意識,那麼獨立於體外的人的大腦總可以產生意識吧?如果這個大腦在體外一直被營養維持著活力,是不是這個人的意識就不滅了?這些可能改變人類的死亡觀念。

如果一個人的大腦與另一個人的大腦互換,這兩個人有沒有互換呢?人是不是一部大腦呢?史蒂夫·海曼說:“人們有一天可能會說‘把我的大腦冷凍起來’或者‘把我抱起來,給我找個身體’。”

科學已經實現豬大腦體外存活,但對意識的理解還差佛教太遠

佛教認為意識的產生並非由物質做為主因,而是由前一刻意識做為主因。很多佛教的禪修者也參與了有關大腦的科學實驗,實驗表明禪修可以影響腦神經系統;禪修對心理受創傷的腦部迥路進行修復與重建;靜坐同時影響人的精神和身體健康;禪修增強免疫力,並影響基因的表現,通過後天注意力的訓練,人的交往能力會提高,從而改變整個性格。

既然意識並非由物質產生,佛教的生死觀當然和科學有所不同,因為物質的身體壞掉以後,意識仍會繼續到下一刻,直到遇到另一個和肉身相合的機會,所以人死亡以後還有下一世,而且生生世世不會中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