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一共有7個層次的需求,每一次的改變都是人生的重大改變

人是一種不斷需求的動物,除短暫的時間外,極少達到完全滿足的狀態。一個慾望滿足後,另一個迅速出現並取代它的位置;當這個被滿足了,又會出現一個新的。人幾乎總是在希望著什麼,這是貫穿他整個一生的特點。

——馬斯洛《動機與人格》

在《動機與人格》一書中,馬斯洛說人人都潛藏著七種不同層次的需求,這些需求在不同時期的迫切程度各不相同,人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勵人行動的第一動力。

不同的人,對這七種需求的偏好程度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對基本需求之外的高級需求,反應了一個人的物質層次和精神品味,以及他所能達到的高度。來吧,看看你對哪種需求更感冒~

——正反君

01:生理需求

毋庸置疑,生理需要在所有需要中佔絕對優勢。具體來說,假如一個人在生活中所有需要都沒有得到滿足,那麼生理需要而不是其他需要最有可能成為他的主要動機,一個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的人,對於食物的需要可能最為強烈。

當人的機體被某種需要主宰時,它還會顯示另一個奇異的特性:人關於未來的人生觀也有變化的趨勢。對於一個長期極度飢餓的人來說,烏托邦就是一個食物充足的地方。

他往往會這樣想:假如確保他餘生的食物來源,他就會感到絕對幸福並且不再有任何其他奢望;生活本身的意義就是吃,其他任何東西都是不重要的。自由、愛、公眾感情、尊重,哲學,都被當作無用的奢侈品棄置一邊,因為它們不能填飽肚子。

可以說,這種人僅僅是為了麵包而活著。不能否認這類情況的真實性,但可以否認它們的普遍性。在大多數已知的社會里,處於極度飢餓的情況是罕見的,當一個人說:“我餓了”,他是在感受食慾而不是飢餓。

“人只靠麵包活著”並不是謬論——但這隻有在沒有面包時才是事實。當面包充足,其他更高級的的需要會立即出現。滿足了的要求不再是要求,機體的控制者和行為的組織者只能是未滿足的需要。

人的一生一共有7個層次的需求,每一次的改變都是人生的重大改變

02:安全需求

安全需要包括免受恐嚇、焦燥和混亂的折磨,對穩定、依賴、體制、秩序、法律的需要等等。正如在飢餓者那裡表現的一樣,這個需要不僅對於他目前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而且對於他未來的人生觀都是強有力的決定因素。

幼兒對於威脅或者危險的反應更為明顯,他們根本不抑制這個反應。而我們社會中的成年人卻學會不惜任何代價壓抑它。因此,當成年人真正感覺到安全受到威脅時,我們可能在表面上看不出這一點。

讓一個普通的孩於來面臨新的、陌生的,奇特的刺激或者情況,常常會引起威脅或者恐懼的反應,例如從父母身邊走失,甚至在短時期內同父母分離,面對著陌生的面孔,看到不熟悉的事物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發瘋似的依附於父母,這雄辯地證明了父母作為保護人的作用(且不說他們作為食物提供者和愛的提供者的作用)。

我們社會中的普通兒童以及成年人(在後者身上不甚明顯)一般更喜歡一個安全、可以預料、有組織、有秩序,有法律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他所可以依賴的。

在世界上尋求安全和穩定的努力還有一些範圍更廣的方面,比如偏愛熟悉的事物,而不是不熟悉的事物;或者是已知的事物,而不是未知的事物。那種想用某一宗教或者世界現把宇宙和字宙中的人組成某種令人滿意的和諧和有意義的整體的傾向,多少也是出於對安全的尋求。我們同樣可以將一般科學或者哲學列為部分地是由安全需要所促成的。

人的一生一共有7個層次的需求,每一次的改變都是人生的重大改變

03:社交需求

社交需要也可以稱之為愛、感情和歸屬的需要。每個人都需要擁有朋友,心愛的人,妻子或孩子,渴望同人們有一種充滿深情的關係,渴望在他的團體和家庭中有一個位置,他將為達到這個目標而作出努力。

我們必須強調的是,愛和性並不是同義的。性可以作為一種純粹的生理需耍來研究。一般的性行為是由多方面決定的,也就是不僅由性的需要,也由其他需要決定,其中主要是愛和感情的需要。愛的需要既包括給予別人的愛,也包括接受別人的愛。

我我們社會的流動性,傳統團體的瓦解,家庭的分崩離析、代溝,持續不斷的都市化,以及消失的鄉村式的親密,都加劇了人們對接觸、親密、歸屬的無法滿足的渴望,以及對戰勝目前廣為蔓延的異化感、孤獨感、疏離感的需要。這一切又一定程度地導致了其他自發的、有目的的團體的迅遍發展。

人的一生一共有7個層次的需求,每一次的改變都是人生的重大改變

04:自尊需求

除了少數病態的人之外,社會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種對於自尊,自重和來自他人的尊重和較高評價的需要或慾望。

這種需要可以分為兩類:第一,對於實力、成就、適當、優勢、勝任、面對世界時的自信,獨立和自由等慾望。第二,對於地位,聲望、名譽或威信(來自他人對自已尊敬或尊重)的慾望。

自尊需要的滿足導致一種自信的感情,使人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有價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處和必不可少。

然而這些需要一旦受到挫折,就會產生自卑、弱小以及無能的感覺。這些感覺又會使人喪失基本的信心,使人要求補償或者產生神經病傾向。從對嚴重的創傷性的神經病的研究我們很容易明白基本自信的必要性,並且理解到,沒有這種自信人們會感到何等無依無靠。

最穩定和是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當之無愧的來自他人的尊敬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外在的名聲、聲望以及無根據的奉承之上。

人的一生一共有7個層次的需求,每一次的改變都是人生的重大改變

05:認知需求

我們知道,獲取知識有一些消極的決定因素(焦慮,恐懼)、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根本上是積極的衝功:滿足好奇心,瞭解,理解,對於知識、真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解釋宇宙之謎的一成不變的慾望。

人類對於特大危臉會追根尋源並且做出解釋,甚至對於危及生命的情況也不例外。對於心理健康者進行的研究表明,作為這一類人的特徵,他們著迷於神秘的、未知的雜亂無緒的或者沒有答案的事物。相比之下,他們對人所共知的事情則感到索然無崍。

瞭解和理解的需要在幼年晚期和童年期就表現出來,並且可能比成年期更強烈。滿足認知衝動使人主觀上感到滿意,並且產生終極體驗。在任何人的生活中,去認知、理解和了解新事物是一件令人感到歡快、幸福,激動的事情。

人的一生一共有7個層次的需求,每一次的改變都是人生的重大改變

06:審美需求

在某些人身上,確有真正的基本的審美需要。醜會使他們致病(以特殊的方式),身臨美的事物會使他們痊癒。他們積極地熱望著,只有美才能滿足他們的熱望。

這種現象幾乎在所有健康兒童身上都有體現。這種衝動的一些證據發現於所有文化,所有時期,甚至可追朔到洞穴人時代。

人的一生一共有7個層次的需求,每一次的改變都是人生的重大改變

07:自我實現需求

即使所有這些需要都得到了滿足,我們可以經常(假如並非總是)預料新的不滿足和不安又將迅速地發展起來,除非個人正在獨特地幹著他所適合乾的事情。

一位作曲家必須作曲,一位畫家必須繪畫,一位詩人必須寫詩,否則他始終都無法安靜,一個人能夠成為什麼,他就必須成為什麼,他必忠實於他自己的本性。這一需要我們就可以稱為自我實現的需要。

“自我實現”這一術語是戈爾德斯坦首創的,它可以歸入人對於自我發揮和完成的慾望,也就是一種使它的潛力得以實現的傾向。這種傾向可以說成是一個人越來越成為獨特的那個人,成為他所能夠成為的一切。

滿足這一需要所採取的方式在人與人之間是大不相同的,有的人可能想由此成為一位理想的母親,有的人可能想在體育上大顯身手,還有的人可能想表現在繪畫或創造發明上。在這一層次上,個人間的差異是最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