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不可小覷,大人孩子都會有,家長該這樣做

有一種病,醫療器械檢查不出,但它確實是一種病,這就是心理性疾病,各個年齡層次都會患這種病。

餘先生今年40歲,卻整天精神萎靡不振,翻來覆去一句話“活著真沒有意思”。他的妻子死拉硬拽把他帶到醫院,做全身檢查,沒有發現任何器質疾病,他患的是心理性疾病。

原來,平日裡妻子常常在他面前講某某姐妹的老公發了財,某某的老公當了官,餘先生心中就充滿了挫敗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代人最大的威脅是心病,這種心病主要有:失落感、挫敗感、悲傷抑鬱等。特別是人到中年以後,人生就好像進入了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健康退化,精力和體力大不如前,常感到疲勞,此時若遇到外界的變遷,如下崗失業、經濟危急,就會加重失落與挫敗感。

青少年也會患心病。

18歲的高中生王海,去年參加高考。在填報志願問題上和家長出現分歧。上高中時,王海本來考上的普通高中,母親非要化高價把他轉學到重點高中,結果成績跟不上,學習成績從此一蹶不振;分文理班時,王海想學文科,母親非要讓他選擇理科;高考後填報志願時,他想考本地的大學,母親卻讓他上外地大學,最後他只錄取到內蒙古一個專科學校,而且還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王海非常恨他的母親,出現焦慮性神經症、神經衰弱等。他成天垂頭喪氣,對任何事物都沒有興趣,心煩意亂、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終日。

專家指出,患了心病須要心藥來治。中年人患了心病,一是要去看心理醫生,幫助你卸下心理包袱;二是應接受心理的變化,並關注自身健康,增加體育鍛煉時間,有意識地調整身體,改善飲食,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要學會處理工作的壓力,培養新的興趣,遇事拿得起,放得下,心態上保持年輕。

青少年應該學會接受不完美的人生,家長應該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平時多跟孩子交流,有些事情不妨聽聽孩子的意見,不能把家長的意見強加在孩子身上。如今,一些家長將孩子的求學。擇業,甚至什麼時候結婚都安排好,讓孩子按部就班地去做,致使孩子在成人之後有一種無力的感覺,自己一點主見都沒有。教養方式導致了孩子的人格偏離,因此家長應該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