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踩雷P2P導流 美圖爲何迎「危」而上?

小米踩雷P2P導流 美圖為何迎“危”而上?

近期,隨著管家、捷麥、秋田財富、米袋子等眾多P2P平臺接連出現“爆雷潮”,京東、斐訊、小米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被牽涉其中。雖然此次的爆雷並未形成巨大的系統性風險,但是,已經使剛上市不久的小米因P2P導流的爆雷而深陷信譽危機!

小米“爆雷”危機

當前的互聯網企業,依靠大數據和雲,根據大規模的流量,而積累起來的用戶群體,從而紛紛做起了“導流生意”。而P2P平臺恰好擁有大客戶源,儼然成為當下互聯網擴展的一個首要選擇。然而,沒有想到沒有發展多久,P2P行業便大規模“爆雷”,真是讓人始料不及。而小米正是此次爆雷危機的受害者之一。當經小米導流而踩雷的“米粉”高喊著“讓小米負責、讓小米付出代價”時,對那些正在為P2P平臺導流或正要邁出導流步伐的互聯網公司能否帶來足夠的震懾呢?

從一開始的小灰熊“爆雷”,到引發“米粉”對小米的質疑,問責的人們是越來越多,都想找小米出面,給大家一個合理的說法。而討責的理由很簡單——我們是因為小米的平臺推薦才購買這些P2P網貸的。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理由還尚且說不動小米。因此,自事件伊始,小米一度的保持“沉默是金”。

7月24日,小米終於針對P2P爆雷做出了回應,稱目前正全面清查金融類的應用,對已經爆雷的P2P平臺進行妥善處理。並且小米的應用商城不會再收錄新的P2P理財應用,並會對用戶權利需求時給予必要的支持!

綜合來看,小米的回應強調了兩點:小米自身的業務是合法合規的,只是P2P平臺自身的問題,小米只是提供一個導流作用,並不參與到其中的責任中,因此此次的爆雷事件與小米並沒有根本性的關聯;第二點,就是表明出於責任和道義上,小米也是會做出一些舉措的,以幫助受害者,同時彰顯出小米的人道。

那麼,這麼簡單的回應能否滿足問責者的不平心理呢?答案是否定的。顯然,這樣敷衍的態度是無法平復“米粉”的激動情緒。那麼,小米究竟該不該為經小米導流投資P2P而踩雷的“米粉”負責呢?又該負怎樣的責呢?

“如果我只是在小米的平臺上看到某家P2P的廣告,然後自己去找那家P2P平臺進行投資,那麼我認小米是純廣告發布商。但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米粉’是通過小米手機的‘小米運動’APP和小米VIP任務系統來完成P2P平臺APP的下載、註冊,而且在‘米粉’投資一定額度資金後還能獲得小米手機、小米電視等小米產品的獎勵。”因投資小米推薦的P2P平臺而損失了8萬元的邵力明(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質疑稱,“這樣的導流獲客方式,可以用簡單一句‘純廣告合作’來甩鍋嗎?”

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億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的金融機構基本都是持牌經營,但P2P目前是特例,因此如何進行推廣、導流都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如果從《廣告法》角度出發,那麼對小米最關鍵的要求就是是否盡到了審核義務,而這需要相關部門介入調查才能得知。不過說實話,就P2P行業發展情況來看,即使手續齊全,也難以鑑別其是否合法合規。”

美圖迎“危”直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P2P行業大雷小雷不斷爆發的情勢下,不得不說美圖秀秀實在“勇氣可嘉”。小米這邊仍在經受輿論的口誅筆伐壓力之時,美圖秀秀還是毅然上線了給P2P平臺導流的功能。近日,美圖秀秀個人主頁出現了錢包一欄,用戶可以申請借錢服務。

為何美圖能鼓起如此大勇氣?當前是因為足夠的利益誘惑了。2017年美圖還是處於虧損狀態,經調整淨虧損淨額為4595萬元。因為剛剛才上線P2P平臺導流功能,這究竟能為美圖帶來多大的收益還是未知數。然而,看看小米的收入和利潤狀況,或許就不難理解美圖秀秀的勇氣。

2017年,小米整體營收1146億元,其中智能手機佔比70%、loT與生活消費產品佔比20%、互聯網服務僅佔9%。而其中的廣告毛利率更是高達83.54%。除了高毛利率,小米廣告收入的增速更是誘人。2015年至2017年,小米的廣告收入分別高達18.21億元、38.38億元以及56.1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30%。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的廣告收入更是破天荒地達到18.74億元,超過了2015年全年廣告收入的總和。這其中,有多少的廣告收入來自其與P2P平臺的合作無法從公開信息得知,但是近些年P2P公司在營銷以及獲客方面的大手筆是絕對令大家印象深刻的。

正是基於小米的例子,讓經營不怎麼可觀的美圖看到了其中的有利商機,看到了P2P行業雖然有“爆雷”風險,但是總的來看,利潤收入是很可觀的,這對於正資金緊缺的美圖非常重要。小米之所以能成長到至今的地步,也離不開P2P網貸行業所“掙的錢”。因此,縱使危險四伏,美圖依然鋌而走險!就算前路坎坷,美圖仍無所畏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