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縣:花椒紅了 羣衆笑了


眼下正是花椒採收的季節,在潼關縣中軍帳下馬吉的路邊樹蔭下,椒農王同良與幫忙的左鄰右舍正忙著剔除花椒上附著的椒葉,人們黝黑的臉上滿是收穫的喜悅。

幸福,掛在臉上

與王同良攀談得知,他種的花椒進入第8個年頭,正值豐產期,可是今年花椒膨果期天氣大旱,產量不如上年,但花椒價格可以,每斤在8.6元左右,最高時可以買到9元,一畝地毛收入最少1.3多萬元,他家2.7畝花椒收入近4萬元,去年他又栽了3畝花椒。農閒時就在附近打工,就是給人幹些鋤地、打農藥,加上有一輛農用三輪車,一年下來又能掙7.8千元。孩子們都大了,他們夫妻2人,日子過得還可以。他高興地說:“現在花椒行情好,收花椒的客商也多,花椒不愁賣,誰給的價高賣給誰,只要好好幹,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苦累,都不算啥

看到正忙著撿拾椒葉的李大嬸,記者一邊幫李大嬸撿椒葉,一邊同她聊了起來,李大嬸說她家的花椒是前年栽的,去年是第二年個別樹零星掛果,今年差不多每棵樹都能接1-2斤,早早就摘了,就過來摘花,一般每天早上6點下地摘椒,中午12點收工,下午3點下地,晚7收工,一天能摘60多斤花椒,每斤掙2元手工費,一天差不多能掙120元。儘管要忍受蚊蟲叮咬、烈日酷暑,她笑著說:“苦點累點算啥,一個月下來能掙3000多塊錢呢,能解決家裡不少事情呢,好日子是幹出來、不是等來的。”

提到花椒,李大嬸高興地說,幾年來夫妻二人每年都參加縣、鎮組織的花椒栽培技術培訓,按照培訓要求及時花椒施肥、拉枝,花椒長勢好,花椒比別人的早一年掛果,心裡特別的高興。但是她有點懊惱地說,搞農業不信科學不行、不聽專家說的不行呀,原來今年5月份花椒出現了蚜蟲害,想著剛打了藥沒事,耽擱了幾天,蚜蟲肆虐,多打了2次藥,才把蚜蟲殺滅,結果花椒品質明顯比傍邊的鄰居家的差,每斤還要少賣0.3元。

黨員,解決賣難問題

龔愛萍是中軍帳下馬吉的黨員,2016年成立愛民豐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種植中藥材200畝,花椒300餘畝。今年投資30萬元,建立烤爐和農產品加工廠,解決了群眾種藥材和花椒等特色農產品賣難的問題。

龔愛萍說:“我是黨員,帶領群眾致富是我不可推卸的責任,看到群眾種植傳統農產品,經濟效益差,多次外出考察後,我就引導群眾種植中藥材、花椒等特色農產品,這些農產品短期內晾曬不幹,品相差,影響銷售價格,我就建了這個小加工廠,並與外地客商簽訂長期銷售合同,以高於流動客商價格收購群眾農產品,最大限度讓利於鄉里鄉親。”

在龔愛萍加工廠,記者看到絡繹不絕的椒農將剛採收的花椒用三輪車、摩托送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大爺正等著買花椒,記者瞭解後得知是離這兒十二三里的安樂社區三組人,問他為啥跑這麼遠買來花椒,他說這兒價格公道,現錢交易,讓人放心。

看著正在忙碌看花椒品質、過秤的龔愛萍,記者祝福她的合作社和加工廠越做越紅火,祝福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

( 張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