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門徒會」的「回訪勸返」

近年來,“門徒會”邪教組織為了鞏固和發展成員,把重點放在底層貧困成員和曾經受到打擊處理並已經徹底轉化的人員,推出“回訪勸返”措施,旨在鞏固基層成員和引誘已轉化人員反覆。

警惕“門徒會”的“回訪勸返”

2017年11月,陝西省商洛市依法打掉一個區域性“門徒會”邪教組織體系,依法審判田某某多名“門徒會”人員,披露了“門徒會”邪教組織大量行兇作惡的鐵證。從骨幹人員交待的情況看,“門徒會”邪教組織為了發展成員,把重點盯在曾被依法打擊處理且已經退出的人員,制定了一系列的刺激措施。

他們把參加“門徒會”邪教組織的人員分為十年、二十年兩個檔次,凡是參加十年左右的,一次性發給“看顧費”1000元;凡是參加二十年以上的,一次發性給“看顧費”2000元;若期間被依法打擊處理的,發放的“看顧費”略有提高。期間,動員他們再次加入“門徒會”邪教組織,並委任執事等職務。

從“門徒會”人員劉某某等人交待看,他們活動的經費來源於平時收集的“慈惠款”,組織者主要是各級小教會點、分會點執事,發放的標準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根本目的是擴大和鞏固“門徒會”邪教組織。因此,本文站在教育幫扶的角度,剖析“門徒會”邪教組織“回訪勸返”,為廣大反邪教志願者提供參考借鑑。

“回訪勸返”的危害

危害一,伺機宣揚“門徒會”歪理邪說。他們通過送錢送物、幫助幹農活、聲稱介紹“對象”、介紹工作等方式方法,對被打擊處理的原骨幹有很強的吸引力,增強了“門徒會”邪教組織的欺騙性。比如,楊某某,看到加入“門徒會”邪教組織有人幫助做農活、有人進行慰問,感覺有利可圖,便再次加入了“門徒會”邪教組織。

危害二,強化對成員的精神控制。“門徒會”底層把這些小恩小惠當成“神”的恩賜,對“門徒會”主要頭目更加崇拜,對“門徒會”歪理邪說更加痴迷,容易順從“上級”的安排,最終淪為“門徒會”痴迷人員,對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同時,中國人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情緒,受人恩惠時,一般會在感情上靠近、行動上趨同,把自己當成“一路人”。比如,陳某某被“門徒會”的小恩小惠拉下水後,先後繳納“慈惠款”7.8萬元。

危害三,再次陷入“門徒會”邪教組織泥潭。據瑚某某證實,他於1995年陰曆4月因參加“門徒會”非法活動被公安機關依法處理,“門徒會”骨幹白某某2015年到其家勸其繼續信奉,並答應安排他擔任執事,同時發給3000元“看顧款”。在白某某的勸說下,本不再參與“門徒會”非法活動的瑚某某思想出現反覆,再次成為“門徒會”邪教組織的骨幹人員。

“回訪勸返”的漏洞

“門徒會”通過“回訪勸返”的方式拉攏曾經被打擊處理的骨幹,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吸引力和蠱惑性,增加了教育轉化工作難度。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儘管“門徒會”邪教組織的“回訪勸返”具有很強的欺騙性,但是存在的漏洞顯而易見。

首先,“回訪勸返”存在侷限性。人在現實生活中,需求是方方面面的,必須融入整個社會才能得到有效滿足。“門徒會”邪教組織原骨幹一定的金錢,解決了“門徒會”成員部分生活困難,但這僅僅是暫時的、小範圍的,離滿足生活正常需要還有很大的距離。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當他們把自己侷限於“門徒會”邪教組織的小圈子,反而不利於正常需要的滿足,直接影響人的全面發展。

其次,“回訪看顧”存在條件性。“門徒會”的小恩小惠並非出於人道主義關懷,而是明顯附帶條件,即讓已經轉化的人員再次加入“門徒會”邪教組織。這種附帶條件的做法,是對“門徒會”成員的“綁架”,一旦他們無法兌現承諾,不僅失去相應的利益,同時還將破壞相應的人際關係,使自己內心不安。

第三,“回訪看顧”存在風險性。受多年的宣傳教育影響,廣大人民群眾深知參與“門徒會”邪教活動的違法性,特別是一些被依法打擊處理的“門徒會”人員,印象更為深刻。當他們受其蠱惑,再次加入“門徒會”邪教組織,更容易引起周圍群眾舉報,被再次依法打擊的風險性增大。

 剖解“回訪勸返”措施

由於“門徒會”邪教組織的“回訪勸返”,涉及的具體利益,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和誘惑性,是教育轉化工作中不可迴避的問題。在具體工作實踐中,要充分運用唯物辯證法,圍繞“門徒會”人員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第一,面對具體問題。與被勸返“門徒會”人員交流,共同分析他們生活實際情況,讓他們認清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正常需要得到滿足,這些需要是否通過“門徒會”邪教組織支付的“看顧費”能夠實現?當面對具體問題時,原“門徒會”人員一般會思考自己的出路。在這個時候,引導他們認識融入社會的重要性,降低“門徒會”邪教組織對他們的影響,弱化“門徒會”邪教組織的影響力。

第二,堅持問題導向。破解“門徒會”邪教組織的“回訪勸返”,關鍵是堅持問題導向、問題當前化,即找到“門徒會”邪教人員當前面對的具體困難是什麼?解決的途徑在哪兒?通過對比的方式,找到“回訪勸返”的欺騙性,提升“門徒會”人員的思想認識。比如,“門徒會”人員患病,通過“門徒會”小額資助或者“禱告治病”能將病治好呢,還是到醫院就診能夠解決問題。圍繞當前問題的解決,幫助“門徒會”人員看清出路,產生與“門徒會”邪教組織決裂的想法。

第三,落實惠民政策。“回訪勸返”最核心的是物質利益刺激和情感誘惑,讓“門徒會”人員在利益和情感面前認識出現偏差。要認真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使他們的正常需要盡最大努力得到滿足,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希望,建立起信心,切實消除“門徒會”邪教組織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