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學步(52):辨古識玉說磋磨

史前文化時期,玉器加工全憑手工切、磋、琢、磨,《詩經》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是選料解料、“磋”是用磨石、礪石磨製成型(粗打磨)、“琢”是在料上雕紋飾、“磨”是竹木片、獸皮磨”沾上解玉砂進行磋磨成器(精細打磨,“拋光”)。

磋:粗打磨,其技術材料是“風礪石”加水,既算是工具又算是耗材。古人把大自然對岩石進行全方位拋光過程的材料用來磋玉了。打磨的方法可能有兩種:一種是將玉料固定,用礪石加水在玉料上打磨;另一種是將礪石固定,用玉料加水在礪石上打磨。這實際上是一道成型工序,在玉料打磨成型的同時,也將王料上的大部分切割截痕跡磨去,但有部分由於割截痕跡較深而保留下。磋的痕跡特點是:粗。

古玉學步(52):辨古識玉說磋磨

磨:精加工,其技術材料是竹木片、獸皮沾解玉砂加水,既算是工具又算是耗材。磨的痕跡特點是:細,精細,相當於“拋光”。良渚文化時期拋光的物質可用光滑的竹片或獸皮,而用獸皮拋光的機會更多一些。獸皮上有動物性脂肪,呈弱酸性,用獸皮在玉器上來回摩擦直至光滑即可以了。竹子莖杆亦含弱酸性的“竹瀝”,也可以用於玉器的磨擦拋光。

古玉學步(52):辨古識玉說磋磨

於是,在古玉上或多或少地會留下原始的切、磋、磨痕跡,這是辨識古玉的密碼,尤其值得細細辨察。

切割痕留存辨識:

古玉學步(52):辨古識玉說磋磨

古玉學步(52):辨古識玉說磋磨

古玉學步(52):辨古識玉說磋磨

磋痕留存辨識:

古玉學步(52):辨古識玉說磋磨

古玉學步(52):辨古識玉說磋磨

古玉學步(52):辨古識玉說磋磨

磨痕留存辨識:

古玉學步(52):辨古識玉說磋磨

古玉學步(52):辨古識玉說磋磨

辨識磋磨痕跡如此重要嗎?比較一下仿品吧:

古玉學步(52):辨古識玉說磋磨

古玉學步(52):辨古識玉說磋磨

古玉學步(52):辨古識玉說磋磨

古玉學步(52):辨古識玉說磋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