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鋼市:「旅遊+扶貧」助民增收致富

舞鋼市:“旅遊+扶貧”助民增收致富

圖片來源自網絡

“在這兒幹離家又不遠,一年還能掙上萬把塊錢,對我來說,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啊。”7月19日,在舞鋼市母龍寨民俗農業文化苑打工的楊莊鄉吳莊村貧困戶楊新果初嘗旅遊紅利帶來的生活改變,深有感觸。

舞鋼市:“旅遊+扶貧”助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該市藉助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以及國家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金字招牌和寶貴契機,破解傳統旅遊產業發展瓶頸,發揮山水生態旅遊、鄉村休閒旅遊、文化體育旅遊、度假養生旅遊以及紅色革命旅遊五大旅遊品牌優勢,結合“精準脫貧、不落一人”的脫貧攻堅要求,實施全域佈局、全境整合,讓旅遊牽手扶貧,以“全域旅遊”帶動“全域脫貧”,構建全域化、全要素、全產業鏈的綜合性旅遊扶貧產業格局。通過實施“一盤棋”精準謀劃,該市把鄉村旅遊作為推動傳統鄉村經濟轉型升級和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的新動能,促進鄉村旅遊與精準扶貧融合發展,以區域實力提升一批、景區景點輻射一批、產業融合吸納一批、自主創業帶動一批、政策獎勵扶持一批為路徑,使鄉村變景點、田園變樂園、農民變老闆,創出脫貧攻堅新模式。

為把“旅遊+扶貧”工作做實做細,藉助旅遊跨界發展跑出群眾增收致富加速度,該市針對貧困戶增收出臺旅遊產業發展扶持政策,不斷調整優化旅遊產業發展結構,通過加大旅遊與農業、農村工作深度融合,以“吃住行遊購娛”等市場需求為主線,從賓館酒店、專業市場、特色街區、休閒娛樂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到旅遊服務功能完善、旅遊消費設計、旅遊產品開發、旅遊線路優化,適時融入“農村、農民元素”,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充分參與到全域旅遊中去。同時,該市不斷延伸旅遊產業鏈條,催生出了以二郎山燈臺架親水生態遊、譽森葡萄採摘遊、泥溝陳農耕文化遊、母龍寨民俗文化節等為代表的特色鄉村遊,在提高旅遊產業綜合效益的同時,大大拓寬了群眾靠旅遊增收的渠道。

該市積極探索美麗鄉村、休閒旅遊、生態農業“三位一體”發展新路子,充分挖掘原生態、原產地、原生活的山水資源、人文景觀和農耕文化,實現村莊建設、產業發展和休閒生態協調發展。同時,按照市場需求,加大旅遊商品的開發力度,研發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內涵的旅遊紀念品,在貧困村建立淘寶網店,將寶劍、山區雜糧、土雞蛋、蜂蜜、核桃等旅遊產品做優做精;在鼓勵貧困群眾培育發展地方小吃、美食餐飲區、鞏固星級賓館飯店的同時,建設、完善一批經濟適用型飯店、農家院,形成了高中低檔相結合的旅遊接待體系。

截至目前,該市已建成以基層群眾為參與主體的休閒旅遊採摘園區180多家、農家樂960多家、特色民宿70多家,今年以來已接待遊客247.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3%、13.6%,直接或間接吸納1.1萬餘名群眾融入旅遊產業,帶動1200名貧困群眾藉助旅遊產業實現穩定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