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若是此人未被打壓,或許明朝就不會這麼容易滅亡

同一片天空,同一段歷史,以不同角度嘗試觀看別一種不同的視野,別一種不同的風景!

——題記

八千女鬼亂朝綱,忠臣賢士盡沉淪!

年少常言道為是,而今卻感太年少!

明朝末年,若是此人未被打壓,或許明朝就不會這麼容易滅亡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關於明朝的滅亡,史書上所給出的說法,大致可以分為由小冰河時期所帶來的災難,東林黨之爭與閹宦之禍,外帶清朝坐大。在這內憂外患的情況之下,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即崇禎帝在最後關頭只能選擇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以身殉國。

當初觀看到這的時候,常在想若是400年前此人未曾被打壓,或許明朝就不會這麼容易滅亡了!

明朝末年,若是此人未被打壓,或許明朝就不會這麼容易滅亡

明熹宗在臨死前曾專門叮囑明思宗(朱由檢即崇禎帝)說,其人恪謹忠貞,可計大事。意思也就是在說,崇禎帝可以重用此人,可託重任。

不過,崇禎帝顯然沒有聽從他老哥即明熹宗的意見,在上任之後,打壓罷免此人,然後一紙詔書,貶其鳳陽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縊而死後,下令磔屍於河間。書寫到這若是對明朝這段歷史有點了解的人,應該知道此文所想要書寫的人物是誰了。

不錯,他就是大太監“魏忠賢”。

明朝末年,若是此人未被打壓,或許明朝就不會這麼容易滅亡

在這裡就不再書寫大家所熟知的典故了,只是在想明熹宗朱由校即位之初,東林黨勢力較大,也由於楊漣等人在幫助明熹宗朱由校即位時出了很大的力氣,因此,朱由校對這些東林黨人也是非常信任也曾大力提拔了一大批東林黨人,可是為何在後期明熹宗朱由校卻反而重用魏忠賢而輕東林黨呢,是因為乳母客氏的緣故嗎?

若然只是單純如此,那他為何還會在自己臨終之前特意叮囑明思宗(朱由檢即崇禎帝)說,其人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呢。

要知道如此高的評價,可遠遠超過個人私情跟寵愛的範圍了!

明朝末年,若是此人未被打壓,或許明朝就不會這麼容易滅亡

我記得以前曾經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說過這麼一段感嘆:“我們都喜歡光明而反感黑夜。但若是長久光明而缺乏黑夜,那其實是不行的,後之亦然。套用古人的話,就是:“孤陰不常,孤陽不長。”的道理是一樣的。這樣的一種概念用到管理之上,其實確也實用。”

今天在書寫魏忠賢這個人物的時候,我也在想這樣的一段話,好像也挺合用到當時的明朝之上吧!

明朝末年,若是此人未被打壓,或許明朝就不會這麼容易滅亡

不管魏忠賢是否真如民間所相傳的那般無用,還是說不管其人是否當真很壞?

當就他能用閹黨的勢力制衡風頭正盛的東林黨,而不使東林黨一家獨大,就以經擁有很大的一個存在價值。更別說他自天啟三年開始執掌東廠,幫明熹宗朱由校處理朝務,一直持續到天啟七年明熹宗朱由校病死,這當間所累積的經驗要何其的豐富。似這樣的一個人物若是當年未曾被崇禎帝朱由檢所打壓引退逼死,那依他的能力或許未必扭轉國勢日衰、積重難返的敗亡趨勢,但也不至於在短時間內坍塌崩潰,令得明朝再無力迴天,崇禎帝朱由檢死身以殉國!

明朝末年,若是此人未被打壓,或許明朝就不會這麼容易滅亡

不過歷史就是歷史,以經發生過的事情自然也不可能重新來過,畢竟不管是歷史或是說人生從來都不是遊戲,不是說玩廢了就能夠重新開局再來一次,再演一次或是說再玩一局。

因此以上也只是個人遐想,也只是站在別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好為自身提供多一點見解跟認知。

……

文: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