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診記錄|暑期近視治療高峯,分享程凱老師醫案兩則

放暑假了,眼科忙了起來。現在視力下降的孩子越來越多,家長們的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強,很多人利用假期帶孩子來檢測視力或治療近視。這裡介紹程凱老師的

兩則醫案,並提醒家長們,抓住干預和治療時機非常關鍵

病例一

男孩,7歲,小學生。父母雙方都是500度的高度近視,其他基本情況尚可。

我們知道,近視是多因素遺傳性疾病。如果父母都是高度近視(哪怕是後天形成),孩子百分百會發生近視,並有極高幾率為高度近視。所以,這位男孩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視力稍有點不好就帶來檢查評測。

經檢查:孩子的祼眼遠視力雙眼均為1.0,即不戴眼鏡看5米距對數視力表的視力。

跟診記錄|暑期近視治療高峰,分享程凱老師醫案兩則

那麼,這是否說明?沒問題了呢孩子就不會發生近視了嗎?對近視高危人群,我們可不能這樣簡單行事。

程凱老師讓小男孩做了小瞳驗光。小瞳驗光指不散瞳狀態下的屈光檢測,雖然未經散瞳,無法排除睫狀肌痙攣所致的假性近視、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應孩子的屈光情況,但可以為有經驗的醫生提供屈光分析數據,勝在方便快捷,不影響孩子學習,因此多在眼科初檢中使用。驗光後,根據年齡及個體情況指導進一步的散瞳檢查

結果顯示,孩子右眼25度遠視伴75度近視性散光,左眼平光伴75度近視性散光。散光與角膜的凹凸不平有關,這點度數的散光在發育過程中定期監測即可,不需要過度關注。那我們關注的重點應該是什麼呢?

孩子眼球發育有一個過程。12歲以前,孩子的眼球軸徑較短,處於生理性遠視狀態。以7歲的孩子為例,應該有150度左右的生理性遠視度數,我們叫做生理性遠視儲備;12歲以前這個度數的存在,意味著孩子不會發生近視。如果這個儲備值被過早消耗,就說明孩子的眼球較同齡人超常發育了,以後一定會成為近視。當然,如果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僅沒有生理性遠視儲備,而且已經近視了,其未來的情況就更可想而知了。

程凱老師告訴他們:現在監測還算及時,因為還沒有發作近視。以後應定期監測,一旦發現有加重趨勢,及時進行物理干預,緩解視疲勞,保護好這點可憐的遠視儲備。不過,相對那些沒有近視遺傳因素的孩子,該病例未來的情況預期較差,控制難度很大。特別是在孩子10~12歲左右的青春期時,生長髮育快,眼球發育也快,控制難度將更大,因此需要頻率更高的監測。

病例二

女孩,8歲,小學生。父親800度高度近視,母親200度左右。孩子有坐姿不正、愛吃甜食、運動少等近視早發的誘因習慣。

相對於第一個病例,該病例更復雜。程凱老師讓其做完小瞳鏡檢測後,馬上約診了眼科兒童屈光學專家覃主任做散瞳。這是為什麼呢?

跟診記錄|暑期近視治療高峰,分享程凱老師醫案兩則

檢查結果發現,這個孩子右眼近視225度,左眼近視125度,雙眼祼眼視力只有0.6。以生理性遠視儲備值為參考,她的右眼已超常發育了至少300度,這很可能是受遺傳影響。孩子家長說女兒半年前還1.0,看東西正常,沒想到一個學期度數就這麼重了。

程凱老師解釋說:七八歲剛上學,這個年齡段特別重要。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祼眼視力正常,就以為不得近視了。其實,孩子可能早早地就把生理性遠視儲備用完了,正處於近視的邊緣。一旦此時課業負擔重,用眼習慣不良,特別是有遺傳因素誘導,會迅速發展為近視,甚至如本例一樣,半年就發展為中度近視。

要想兒童視力健康發育,抓住時機特別重要,儘早定期監測,建立視覺發育管理檔案;及早發現趨勢,及時物理干預,可以不得近視,晚得近視,少發展為重度近視。

中醫強調未病先防,對兒童視力進行監測與管理,充分體現了這一思想。為此,2016年,作為北京市政協委員,程凱老師就提出《關於在北京市幼兒園、小學校統一開展視覺發育監測及早期干預工作》的提案,呼籲社會、學校、醫療單位共同關注小學生近視高發問題。近期,他又積極促成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與“程氏針灸”聯合啟動

“暖心工程—護眼計劃”兒童視覺發育監測及中醫干預公益活動。

暖心工程—護眼計劃”活動面向北京市5-12歲兒童,通過動態監測建立兒童視覺發育健康檔案,採用科普宣教、醫生指導下的護眼訓練和基於經絡穴位物理性刺激的中醫方法進行干預和管理,實現近視早期預測、早期干預,希望從根本上控制兒童近視。

歡迎申請加入公益評測干預,讓我們的孩子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跟診記錄|暑期近視治療高峰,分享程凱老師醫案兩則

不要等到孩子近視了,才關注孩子的視力!

近視可防可控,及早發現及時干預是關鍵!

5-12歲是預防近視的最佳年齡。

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主辦的兒童視覺監測及中醫干預護眼公益項目,暑期試運營——限額報名中……

抓緊機會,先到先得,掃碼即刻申請

報名諮詢熱線:4008035255

—— END——

文字 | 程氏針灸

圖片 | 程氏針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