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招新的公務員隊伍,到底缺不缺人?

我們對公務員的基本認知是:工作穩定的、吃皇糧的、福利不錯的、一眼能看到未來的。

所以,有人願意考入這個隊伍尋求一份“穩定”,很正常。而且,就近幾年來說,每年的考公大軍其實還挺龐大的,很有朋友同學不是已經考上了,就是奔走在趕考的路上。

那麼,在每年那麼多人報考公務員的人數基礎上,公職隊伍還缺人嗎?

經過一番瞭解,能很肯定地講:缺,很缺

年年招新的公務員隊伍,到底缺不缺人?

1.基層工作效率低,幹活的少

不用多解釋,去各種窗口辦過事兒的人都明白是個怎樣的情況。在基層工作,有幹勁有活力有效率的基本都是比較有責任心的年輕人,其他的更多是得過且過地混日子。

這兩種人群基本就是對半分,一半做事一半不做的。因為公職隊伍裡,如果過了35歲還沒能被提拔,差不多以後也不會有太好的發展前途,因此就開始消極怠工到點下班。能放到明天再做的事情絕不會今天做完再下班。

這種情況導致很多人工作效率低下,於是只能不斷招新,給隊伍多補充新鮮血液,以提高基層的工作效率。

2.工作繁雜,基層工作人員確實缺人

雖然就每年的報考人數看覺得我國公務員隊伍有些臃腫,但事實上現實工作中基層人員缺的還挺多的。

比如說在小城鎮辦一個新農合,上萬人裡要辦理的怎麼都有好幾千人,具體工作包括登記信息、審核材料、整理材料、上報材料,再來還要確認信息是否正確,錯了的改,這工作量真的不少了。

所以只按照比例來看,基層工作人員還是缺的。

年年招新的公務員隊伍,到底缺不缺人?

3.無效、低效的工作內容

很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為了蓋個章,這個部門推諉到那個部門,要是碰上沒人下次還得再跑一趟,簡直神煩。

有些基層工作人員有時候也得經歷這種事,少了章,材料有個小差錯,就得出門跑一趟,遇不上人也得反覆去做,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去做這種瑣碎的事情,嚴重浪費了相關人員的時間。

4.對外與對內的工作安排

對外就是基礎的公共事務管理,最常見的就是“窗口辦公”,這些都屬於辦實事的工作內容。

對內工作就是內部的組織、管理和協調,讓外人看來,這些工作感覺都沒多大意義,用一個詞概括,應該就是“形式主義”了吧。應付來自上級領導的各種檢查巡視,各種材料也要做的很好看,所以才會覺得人手不夠。

年年招新的公務員隊伍,到底缺不缺人?

5.公務員的辭職與退休

這大概是最正常的人員流動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很多到了年紀的工作人員退休或者面臨退休,所以為了保持公務員隊伍的整體數量,必然要招新的。

綜合以上幾點原因,可知考公的人數每年節節攀升就不奇怪了,而且又不是隻要去考一定就能被錄取,限制條件也是很多的。

不論出於怎樣的考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與個人的緣法,尊重別人的追求不加以評論,該是最自然的相處方式。

立志考公的小夥伴要多努力了,祝願大夥兒都能心想事成!

年年招新的公務員隊伍,到底缺不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