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究竟有多難,考上秀才難過大學畢業

這兩天大家都在關注高考,也都在猜測各科狀元最終花落誰家,畢竟能從茫茫學子中脫穎而出,每一位都兼具絕對的實力與那麼一點好運。古代也有“高考”——科舉制度,不同於今天的高考制度,科舉制度更加繁複,要想考取功名是難上加難。首先科舉考試並不是只有一種,科舉制度發展到明清,已經相當成熟完善。

古代“高考”究竟有多難,考上秀才難過大學畢業

清朝科舉考試狀態

在明清科舉制度主要分為三個系列——院試(童生試)、鄉試、會試。而院試系列又分為縣試、府試、院試3個級別,鄉試系列只有1個級別即鄉試,會試系列有2個級別會試和殿試。一共3大系列6個級別,考生們只有通過當前級別的考試才有資格參與下個級別。為了方便大家瞭解,小編把明清科舉考試的流程表呈現給大家。

古代“高考”究竟有多難,考上秀才難過大學畢業

明清科舉考試流程

由圖可見,別說高中狀元,就算是中秀才,沒有絕對的硬實力是不可能的。要知道一旦考中了秀才,就可以被稱為“士人”,也就是古代百姓四種身份“士農工商”中地位最高的了。在明朝,考上秀才就意味著可以當官了,而清朝秀才地位有所降低但也能享受朝廷俸祿。為了讓大家對科舉各個功名有切身體會,小編參照當今學歷做一個表格。

古代“高考”究竟有多難,考上秀才難過大學畢業

古今文憑對比

可能有的朋友要噴了,現在本科生滿天飛,秀才才相當於一個本科生?要知道在古代,人們生活水平低下,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經濟、精力去考取功名,而大部分考生一生都在埋頭苦讀,要麼本來就是身在富貴之家,要麼全靠親友接濟,不然怎麼說十年“寒”窗、“窮”秀才呢,這些導致考生們的基數相當少,能考中秀才的人自然就更少了。

古代“高考”究竟有多難,考上秀才難過大學畢業

金榜題名

所以按比例來說秀才確實比本科生稀有得多,也難考得多,所以社會地位也要比今天的本科生高一些,但就兩者的知識含量來說相差不大。若再考中舉人,那就是一步登天了,就算不打算入朝為官,任誰見了也得叫一聲“舉人老爺”。《范進中舉》中的描寫讓人尤為深刻,范進屢考不中,一直活在失敗的陰影和親友鄰居們的嘲笑中,非常的自卑。而范進中舉之後,曾經嘲笑挖苦的聲音變成了巴結討好的聲音,但范進卻在長期的壓抑之後的大起大落中丟失了自己,變得瘋瘋顛顛,讓人看得不由悲從中來。這些都從側面體現了科舉之路的艱難,難得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格。

古代“高考”究竟有多難,考上秀才難過大學畢業

范進中舉

對比古代的學子,今天的我們還是很幸福的。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政策支持都讓我們能安心讀書直至參加高考,就算高考沒發揮好,也可以考慮步入社會直接實幹,或者出國留學等都是不錯的途徑。

大家是怎麼一步一步成才的呢,歡迎大家討論。順便祝參加高考的學子們都能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準,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