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是否壓垮了80後的青春?

最近,身邊的同齡人抱怨社保養老金費率的聲音此消彼長。

這種事嘛,小希曾經也不以為然畢竟還年輕嘛,但是最近掐指一算,確實已經到了需要從長計議的年齡。(奇怪,明明終身大事還沒著落啊)

我們知道中國社保體系主要由“五險一金”組成。其中,養老保險總費率28%(單位繳費20%、個人繳費8%)、醫療保險8%(單位繳費6%、個人繳費2%)、失業保險費率2%(單位個人比例各省自定),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由單位繳費個人不繳,工傷保險平均費率為0.75%,生育保險的平均費率為不超過0.5%。

如此算來,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五險”的總費率已達到企業工資總額的39.25%。

其中,企業負擔為28.25%,個人負擔為11%。高昂的制度成本,或多或少阻礙了民營企業和科技企業的創新。這也是今年“兩會”出現了很多減負降稅的呼聲的原因。

就像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曾經指出的:

我國目前社保繳費基準過高,且繳費基準各地每年10%以上的剛性增長,超過了大多數企業盈利增長的速度。且降低企業和個人的社保費率,尤其是佔“大頭”的養老保險費率應儘快適度降低,防止繳費標準過高導致“殺雞取卵”現象的發生。

而在上述五項社會保險中,養老保險費率過高最受詬病。

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總費率為工資總額的28%,制度設計上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企業繳納20%進入社會統籌用於現收現付,給退休人員發養老金;個人每月從工資中扣除8%進入個人賬戶,本意是用於為未來養老積累,但由於企業交的統籌基金不夠用,個人賬戶的資金也被挪用為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

個人賬戶空賬運行,意味著中國現行所謂“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是一個總費率高達28%的現收現付計劃。

養老金是否壓垮了80後的青春?

養老金費率為啥這麼高呢?兩個原因。

一是1997年建立部分積累制的“統賬結合”制度時,企業替政府分擔了轉製成本,該成本政府一直沒有償還;二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贍養率在上升。

從2013年開始,養老保險基金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從這年開始,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的差距越來越大,中央財政每年對養老保險制度缺口的補貼都在3000億元以上,而且,這種收支不平衡還將持續。

人口老齡化效應逐步顯現,參保人員中退休人數增速高於繳費人數;部分地區撫養比較高,負擔較重。

為什麼這幾年人口老齡化效應顯現?2013年是養老保險制度贍養比變化的一個轉折點,中國迎來了1963年生育高峰導致的女性退休高峰(女工人50歲退休)。

人口結構的變化對於養老保險制度造成巨大沖擊。這將是一波一波襲來的退休洪峰。可以預見的是,如果養老保險制度不作出根本性的改變,養老保險基金和各級財政將承受巨大的壓力。

養老金是否壓垮了80後的青春?

面對養老保險未來所面臨的收支不平衡,政府實際上只有兩條路可以選:

一是劃撥國有資產補充社會保險基金;二是繼續靠財政的現金補貼。前者是“明補”,後者是“暗補”。從目前財政的收支情況和老齡化所引發的越來越大的收支缺口看,“暗補”這條路實際上是難以為繼了。

事到如今,小希只能說0後寶寶心裡苦啊!

然而很多事不是我們可以改變的,一個人的財運,固然離不開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在有限的框架內如何通過自己的財商為日後的個人養老做好儲備,才是我們更值得思考和踐行的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