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多是南北走向,它卻是東西走向,還有百噸銅造的千佛地宮

中國古代的建築非常有韻味,當你細細品讀之後,便會陷入其中,想要了解更多。如果說江南的園林是溫婉的女子,那麼大同的遼金建築就是豪邁的漢子。這一次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華嚴寺。這座寺廟可厲害了,它是我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築群,擁有獨特的東西走向佈局。寺院內有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木構宗教單體建築,還有我國早期建築中最大的鴟吻,以及非常少見的微笑佛,更有由100噸純銅打造的全國規模最大的銅質地宮“千佛地宮”!總之就是三個字,“大不同”。

規模宏大的建築群

華嚴寺位於大同古城內西南隅,始建於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寺院坐西向東,山門、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等30餘座單體建築分別排列在南北兩條主軸線上,佈局嚴謹,規模宏大。

寺院多是南北走向,它卻是東西走向,還有百噸銅造的千佛地宮

華嚴寺作為一座寺廟,是非常大的。它的佔地面積達6.6萬平方米,加上華嚴廣場,總面積達8萬平方米。一個足球場的面積是7千平方米,也就是說它有十個足球場那麼大。

自古以來倍受重視

清寧八年(1062年)建華嚴寺,奉安諸帝石像、銅像。遼末因為戰爭,寺院局部建築被毀,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遼、金兩代,平城(今大同)都是當時的別都,該寺受到皇室的重視。

寺院多是南北走向,它卻是東西走向,還有百噸銅造的千佛地宮

這麼多年來,華嚴寺一直倍受重視。在古代受皇室重視,在現代受政府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佛教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多次撥款維修華嚴寺。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上、下華嚴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華嚴寺成為我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築群。

30餘座單體建築座座經典

華嚴寺的規模如此宏大,裡面的建築自然數量多且佈局考究,每一座都有其獨有的特色與意義。下面我們就一一來了解。當然,筆者瞭解的有限,不能將30座解釋全面,只能挑較重點的說。

寺院多是南北走向,它卻是東西走向,還有百噸銅造的千佛地宮

山門又稱天王殿,殿內兩側塑有四大天王像,即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因手持不同法器寓意“風”“調”“雨”“順”,祈求國泰民安,五穀豐登。 很多新人會在此拍攝婚紗照,意義非凡。

寺院多是南北走向,它卻是東西走向,還有百噸銅造的千佛地宮

明代華嚴寺分為上、下華嚴寺兩部分,上華嚴寺以大雄寶殿為中心,下華嚴寺以薄伽教藏殿為中心,兩寺緊鄰,下華嚴寺位於上華嚴寺的南方。直到建國後,兩寺再次合為一體,兩寺之間有小門相通。遊覽華嚴寺時,可以先遊覽北面的上華嚴寺,再從寺中小門進入南面的下華嚴寺,兩處均沿著中軸線遊覽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華嚴寺的兩條中軸線與中原漢地大部分寺院的“南北走向”不同,上、下華嚴寺的中軸線都是“東西走向”,主要殿宇都是面向東方,這與遼國契丹族崇拜太陽、以東方為上的信仰和習俗有關。

普光明殿:善財童子的故事

毗盧遮那佛音譯為“光明普照”,普光明殿大殿由此得名。大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簷歇山頂,前出抱廈。殿內塑有“華嚴三聖”,中為毗盧遮那佛,左文殊菩薩,右普賢菩薩。環殿壁畫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以文殊、普賢和觀自在菩薩的造像為中心分為三大部分,講述了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的教誨下,參訪五十三位老師,求得善知終成真覺的故事。

寺院多是南北走向,它卻是東西走向,還有百噸銅造的千佛地宮

寺廟內巨大的壁畫令人讚歎,精雕細琢,栩栩如生。特別是那紗,如同真的會飄動一般。

寺院多是南北走向,它卻是東西走向,還有百噸銅造的千佛地宮

上華嚴寺:現存最大的古代木構宗教單體建築

上華嚴寺聳立於五米高臺之上,為現存古代木構宗教單體建築中規模最大者。當我走進上華嚴寺的大雄寶殿時,看到了遼代的地基、金代的建築,還有殿內明代的塑像和清代的壁畫。站在大殿前仰視,可以看到殿頂正脊兩端的琉璃鴟吻,是傳說中龍九子之一,會噴水滅火。這一對琉璃鴟吻高達4.5米,是我國早期建築中最大的鴟吻。北端的鴟吻是金代遺物,南端鴟吻是明代配製的,兩者風格略有不同。

寺院多是南北走向,它卻是東西走向,還有百噸銅造的千佛地宮

殿內供奉著明代的密宗五方五佛,兩側立有二十諸天神像。其中“諸天神像”都是向前傾15度左右,這樣做一是為了顯示護法天王的威嚴和氣度;二是利用力學原理,能長時間保存塑像的完整性。 環殿壁畫於清光緒十六年由大同本地畫工董安等人繪製,共875.2平方米。殿頂平棋為明代宣德年間補裝,在清代光緒初年重新彩繪,有1012塊,紋飾無一雷同。寶殿內是不可以拍照的,所以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了。

寺院多是南北走向,它卻是東西走向,還有百噸銅造的千佛地宮

下華嚴寺:極其少見的微笑佛

下華嚴寺可以說是一間文物博物館。下華嚴寺的薄伽教藏殿,是寺中唯一尚存的遼代建築,殿中的31尊遼代塑像尤為珍貴。佛像姿態、神情各異,端莊的佛、慈善的菩薩、兇猛的天王各具特色,既有唐代豐滿圓潤,又有宋代秀美俏麗。其中最值得欣賞的是“合掌露齒菩薩”,佛像立於蓮花之上,有著優美的線條,她面帶微笑,流露出內心的喜悅。這種面帶微笑的佛像,是極其少見的。

寺院多是南北走向,它卻是東西走向,還有百噸銅造的千佛地宮

在薄伽教藏殿,除了可以觀賞到精緻的遼代塑像外,在殿內塑像後面建有雙層樓閣式藏經櫃,也是國寶級的文物。殿內四周依牆而建排列著藏經櫃共有38間,上層是供設佛像和佛龕,下層是存放經書的壁藏。環繞大殿一週的勾欄欄板,圖案多樣,全部以鏤空雕刻,玲瓏剔透。工匠還在藏經櫃間搭建了一座圓弧拱橋,並在橋上建有“天宮樓閣”,這與佛教中傳說的“天宮寶藏”不謀而合。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在看過華嚴寺之後,讚譽其為“千年國寶、無上國寶、罕有的國寶”。華嚴寺中的建築和塑像都是非常珍貴的文物,整座華嚴寺,就是一座中國古建築和佛教文化的瑰寶。

華嚴寶塔:100噸純銅打造的千佛地宮

華嚴寶塔是繼應縣木塔之後,全國第二大純木榫卯結構的方形木塔,塔身明三暗二共五層,通高43.5米,上景金盤,下承蓮池,是大同古城內的標誌性建築。

寺院多是南北走向,它卻是東西走向,還有百噸銅造的千佛地宮

寶塔下部是由100噸純銅打造的全國規模最大的銅質地宮,塔心室供奉元代高僧慧明法師的舍利。地宮供奉大小佛像1000餘尊,金碧輝煌,全國唯一,因而又被稱為“千佛地宮”。

寺院多是南北走向,它卻是東西走向,還有百噸銅造的千佛地宮

登上華嚴寶塔,俯瞰整個華嚴寺乃至大同古城,精美的建築盡收眼底,美麗的大同城景囊括於360度的視野當中。此般景象,非常的壯觀。雖然華嚴寺的建築面積比北京故宮要小很多,但是給人在視覺上的感覺卻很相似,感覺這個寺廟的規模堪比北京故宮。

寺院多是南北走向,它卻是東西走向,還有百噸銅造的千佛地宮

華嚴廣場:市民休閒好去處

與華嚴寺山門相對的中心廣場,便是華嚴廣場了。在遊覽完華嚴寺之後,不妨在廣場上再多逗留一會,做更多的瞭解。

寺院多是南北走向,它卻是東西走向,還有百噸銅造的千佛地宮

廣場中心的一座大型雕塑立於噴泉池中,四周以蓮花燈為裝飾,整體上看錯落有致、氣勢如虹。廣場的主體景觀為天宮樓閣,主樓中央部分為凌空而建的三開間觀景閣,整個樓閣建造工藝精巧、外形宏偉壯觀,包括象眼、角獸等細節都是以遼宋時期的建築特色為主要依據修建。

寺院多是南北走向,它卻是東西走向,還有百噸銅造的千佛地宮

在廣場上有一條仿古街,各色的店鋪鱗次櫛比,在看完華嚴寺之後,可以在這兒好好逛一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