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懷的扇子

從古到今,令我們不能忘懷的扇子不知有多少。

譬如用熱血畫就桃花扇。李香君,雖然是個“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的風塵女子,但她卓越的政治膽識和忠於理想的民族氣節光彩照人,這個豪情正氣掩映千古的巾幗之軀,令人敬畏。

譬如鐵扇公主借給孫悟空的假芭蕉扇。我不說真芭蕉扇,卻說假的那把,是因為這世界總是真真假假,真扇子息事寧人,假扇子煽風點火,任火眼金睛的齊天大聖也上當了不是?真扇子扇不出什麼火花,假扇子倒是扇得讀者心裡癢癢,欲忘不能,欲說還休。

今年夏天,我找到了一把母親生前用過的扇子。

這是一把普通的扇子,它不是羽扇,不是絹扇,上面沒有雕花,沒有書畫,也沒有刺繡。扇子從它產生的那天起,我想本質功用是扇涼,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扇子有了一些新的功用,比如周瑜諸葛亮手裡的羽扇,更多的是代表一種身份,一種氣質,一種風度,一種智慧,絕不是因為天熱了拿在手裡。再比如,賈寶玉、林黛玉手裡的摺扇,上面繪有山水花草、人物、書法,成了藝術品,帶在才子佳人身邊是一種裝點。

我母親生前用過的這把扇子,就是扇子,它沒有賞心悅目的外形,也沒有潛藏什麼內涵和意義,它唯一功用就是為我扇走蚊蟲,帶來涼風。它是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芭蕉扇。這種扇子是一種天然植物,盛產於南方,植物的葉片長成扇子的模樣,就被人加工成扇子,採摘下來,縫上邊就成,就那麼簡單。它不能變大變小,不能扇滅火焰山上熊熊烈火,但可以驅走夏日的炎熱,扇滅體內焦急煩躁的心火,是夏季裡家家戶戶少不了的用品。

這把扇子給我帶來夏季清涼那會兒,它的市場價大概是2毛錢,現在同樣的扇子在市場上賣到兩塊錢一把了。這扇子屬於我的母親,扇出來的風屬於我。因為身為離休老幹部的母親總是搖著她,伸著胳膊,把風對著我。31年前高考夜戰,很多個夜晚,母親拿著它,坐在我的身後,搖啊搖啊,陪我到深夜。有時,她眼睛閉著似乎睡著,但手還在持續不斷地有規律地動作。

記得東晉的王羲之曾經做過一件好事,給售扇子的老太太畫扇面:那老嫗扇子太普通,不好賣,走街串巷無人理會,急得抓耳撓腮。王書法家心善,自然不會對老太太的不幸遭遇袖手旁觀,他只在扇面上輕提妙筆,那扇子就不是普通的扇子了,立馬暢銷,立馬身價百倍。從古至今,人性看來的確是相通的。

有史以來,扇子固然多,最得民心的估計是這一把:它拿在濟公的手裡,破破爛爛,灰頭土臉,但這把扇子可以扇出正義,扇走邪惡;可以濟困解難,救民水火;可以劫富濟貧,懲惡揚善。這把扇子成就了一個瘋瘋癲癲,衣衫襤褸,助人為樂,家喻戶曉的濟公活佛,這把扇子也成了老百姓最愛的扇子。

隨著社會的進步,天下的扇子品種越來越多,質地越來越精良,外形越來越美觀。拿它用也好,賞也好,只要不扇陰風點鬼火,只要不製造混亂撩撥是非就好,如果能給萬民扇出一個清涼美好的世界,那就更沒的說了!

不能忘懷的扇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