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有春與秋,正如這裡的山川河流

本文首發自VX公眾號:中國出版集團公司

VX號:cnpubg

人是矛盾的動物。

幾十年前,為了更好的居住條件,生存空間,萬丈高樓平地而起,人們紛紛從小鄉村搬進了鋼筋混凝土森林。

幾十年後,現代的人又都覺得住在單元樓裡,離群索居,不自由。很多人選擇在節假日拖家帶口,前往農家樂度假,體驗生活。更有甚者,乾脆學陶翁“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到鄉下過隱士生活去了。

城市有車水馬龍的繁華,鄉村有采菊東籬的寧靜。

我們可能迫於現實沒辦法真的去當一個隱士,但是中書令這裡有幾本書想推薦給你,讀過它們,也許你會有新的想法。

《山裡來信》:小森林裡的“春與秋”

你眼中有春與秋,正如這裡的山川河流

《山裡來信》是一本有關自然、植物、故鄉的綠色之書,由“故鄉的植物”(南方)、“北京的植物”(北方)、“電影與植物”三部分內容組成,作者以明澈平和的文字,寫出植物在人的生活中給人的開朗與寧靜。

“春天與故鄉”中,作者以樸素細緻的筆致記錄遊走在南方故鄉永嘉楠溪江山水中的見聞,內容涉花草樹木、鄉土風物等。“北京的四季”為作者閒居北京時,在生活中所觀察和記錄的一些植物。有描寫散步時所見花草的自然筆記,也有遊覽北京名勝後寫就的有關植物的閒章。“電影植物筆記”主要是作者在觀影后記錄電影中所出現的植物,寫下植物與人的溫柔互動。

你眼中有春與秋,正如這裡的山川河流

豆瓣人氣作者舒行首部作品,精選與自然有關的美好文字,在小森林裡度過春夏秋冬,感受山間簡單生活;45篇豐富靈動的植物手札,110幅作者親攝的風物照片;淳樸古風文字,呈現山間四季生活、北京在野風物、電影裡的植物與情懷;不管走多遠,故鄉的記憶始終相伴,無論身在何處,都需眼底有草木、心中有溪山;獨立日“在野Wildling”系列首部作品,一本治癒之書,帶你進入一個充滿泥土香與人情味的桃花源。

你眼中有春與秋,正如這裡的山川河流

“暑天胃口差,又不吃辣,全仗一道涼拌豆腐下飯。做法也簡單,超市買塊白玉內酯豆腐在盤子碼好,用刀劃成小塊,撒一些榨菜絲、小蔥,再拿個小碗,放點細鹽、白糖,倒入醋、生抽、芝麻油、橄欖油,攪勻了澆在豆腐上,其味芳美,豆腐軟榨菜脆,很相宜。老家還有放入芹菜末的;喜歡吃蒜和香菜的,都可以切點進去。

老舍在《駱駝祥子》第四章裡有段寫祥子在逃命出來小病後吃老豆腐,看得人胃口大開:“坐在那裡,他不忙了。眼前的一切都是熟習的,可愛的,就是坐著死去,他彷彿也很樂意。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橋頭吃了碗老豆腐:醋、醬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熱的雪白的豆腐一燙,發出點頂香美的味兒,香得使祥子要閉住氣;捧著碗,看著那深綠的韭菜末,他的手不住地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裡燙開一條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兩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溼透了褲腰。半閉著眼,把碗遞出去:‘再來一碗!’”他這裡切的是韭菜末。韭菜和豆腐是很搭的,春天時做過新韭煎豆腐。韭菜是當天送的有機菜,很鮮嫩,就忍不住買塊豆腐來煎,油放得稍多一點,豆腐切成薄薄的小方片兩面煎黃,把韭菜切了燙進去,撒點鹽,就很好吃了。”

——《山裡來信》

你眼中有春與秋,正如這裡的山川河流

作者觀影后的體驗

《山裡來信》

舒行 著

2018年6月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草木光陰》:故鄉里的四時光陰

你眼中有春與秋,正如這裡的山川河流

當城市面積不斷擴張、城市人口不斷膨脹,離家已久的你是否還記得家鄉的稻田、草垛和牛背上的牧童?

故鄉是一代人的記憶,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中國人經歷著有史以來最大的遷徙,從農村到城市,從泥土到霓虹。故鄉的草木光陰,是一代人與土地、父輩、家鄉的記憶。周華誠用溫柔的文字記憶自己與故鄉土地的歲月、四季耕種、舊時風景、鄉村慢生活,並配上金雪繪製的水墨插畫,讓人沉醉其中,嚮往田園。這樣的生活,可能是你從未經歷的,也可能是遠在都市的你早已淡忘了的。故鄉的牆畔花草皆是故人,浮雲流水自有真情,這是作者滿懷深情獻給家鄉的一首童謠。

你眼中有春與秋,正如這裡的山川河流

“深圳好書月”百佳好書《草木滋味》姊妹篇;重歸田園的城市作家周華誠新作!68篇雋永的散文如同浙西暖溼的微風,超過60幅清新爛漫的手繪插圖帶你領略鄉村的四時之景;現代的焦慮來自對土地的梳理,本書帶你找回既遠且近的故鄉記憶,親近稻田的四時光陰;獨立日“在野Wildling”系列新書首發,專注自然與博物;為傳統保留一塊“自留地”,中央電視臺、《新華每日電訊》、《新週刊》、《北京青年報》、新浪網、人民網、鳳凰網等近百家媒體關注報道。

你眼中有春與秋,正如這裡的山川河流

沒種過田的,不知道耘田是怎麼回事。

范成大的詩裡寫:“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耘田,這是江南農事裡的常見活計。但是,沒有下過田的,卻想象不出,耘田是怎麼操作的。

我不記得自己大概是在幾歲時學會耘田的,總之,這是父親教給我的諸多活計裡的一樣。

父親說,兩腿叉開。

我把兩腿叉開,踩在禾苗的間隔裡。在我的兩腳之間,有兩行禾苗。

父親彎下腰,讓我學著做:他把手掌彎成粑狀,把每一棵禾苗四周的田土耙一遍。

耘田是水稻種植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它擔負著扶苗、除草、松泥、拔稗、均勻肥料等諸多任務。通過耘田的勞作,水稻才能茁壯生長。

如果是在旱地裡,這就很好理解:耘田就相當於旱地裡的鬆土和鋤草。

只不過,在水田中,鋤頭是不好用的,遠沒有手指靈活。而且用工具很易損傷禾苗的根系,用手指就不會了。

我和父親母親一起下田耘禾,用手指數過一行又一行禾苗。

當我偶爾抬頭,會發現自己已經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面。遠處綠色的稻田中間,只有父親和母親俯身的背影,那麼低,那麼低,一直隱到禾苗的綠色中去。

少不更事的孩童,遠遠站在田埂上,舉著釣青蛙的杆。

——《草木光陰》

你眼中有春與秋,正如這裡的山川河流

《草木光陰》

周華誠 著/金雪 繪

2018年6月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