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已无饶宗颐

世间已无饶宗颐

饶宗颐

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于香港逝世。饶公学养广博而专精,精通甲骨文、古文字学、上古史、艺术史、诗词学,乃至书画音律,百岁高龄依旧笔墨挥洒不息。

追忆国学大师:饶宗颐

世间已无饶宗颐

饶宗颐先生,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1917年出生于广东潮安,被誉为“通儒”、“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

他与钱钟书并称“南饶北钱”

钱钟书先生称他是“旷世奇才”

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

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

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饶宗颐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可谓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他曾写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诗,“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他解释,“万古不磨”,就是中国人讲的“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自在”“中流”,在水的中央,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就是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国学大师 季羡林:饶宗颐的研究视野无限开阔

饶先生对国内考古和文物刊物之熟悉,简直远达令人吃惊的程度。即使参观博物馆或者旅游,他也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时时注意对自己的学术探讨有用的东西。地下发掘出来的死东西,到了饶先生笔下,往往变成了活生生的有用之物。再加上他对国外的考古发掘以及研究成果信息灵通,因而能做到左右逢源,指挥若定。研究视野,无限开阔。

清华大学研究员 李均明:饶公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兼备

饶公是少有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兼备的人才,这也就是说为什么饶公能够成为百科全书式的贤人。他的视野比较广,知识面很广了以后,看问题针对性很强,角色的转化能够做得很好。他做学术的时候,逻辑思维比较严谨。他搞艺术的时候,就换一种方式,能够心潮澎湃。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王素:饶公的研究对吐鲁番学是开创性的

饶公在吐鲁番学方面写的文章并不多,但是他做的研究对于吐鲁番学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他起步比较早,那个时候写的文章有很多高瞻远瞩的见解,直到现在仍然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 李焯芬:他有一个不老的好奇心

饶公是一个很有童心的人,他心中很清明,很自在。另外,他有一个不老的好奇心,你给他提一个问题,一个古代历史的问题,或者是一个文学的问题,他就会去想,去看书,最后在他研究的基础上,写一篇论文。

饶宗颐先生与中华书局交谊

有人如此评价饶宗颐先生:“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著,而不为执著所累。

世间已无饶宗颐

先生研究领域广泛,出版著作60余部,囊括上古史、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词学、史学、经学、礼乐学、宗教、书画等。他与中华书局交谊深厚,于中华书局百年局庆活动启动时,与季羡林、任继愈、何兹全、冯其庸、袁行霈诸先生同膺礼聘,为中华书局学术顾问。

先生词学研究著作《词集考》,199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为《词籍考》及《宋词书录解题》两种专著之修订,“益以总集及外编词评、词韵之属,以存自唐五代迄于金元词书之全貌”,是先生词学研究之精华所在。1982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恢复工作,由组长李一氓约请,先生参与《全明词》编纂,于200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世间已无饶宗颐

先生于“选学”用力极深,举凡关涉《文选》,无不留心,残缣零简,掇拾考订,积累深厚,所撰《敦煌本〈文选〉斠证》《读〈文选序〉》《日本古钞〈文选〉五臣注残卷校记》《唐代文选学略述》《敦煌吐鲁番本文选序》《敦煌吐鲁番本文选叙录》诸文,被研究者奉为圭臬,所编《敦煌吐鲁番本文选》,是先生于“选学”、“敦煌学吐鲁番学”交叉研究取得的集成性成果,于200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世间已无饶宗颐

《敦煌吐鲁番本文选》

2006年,先生年届九秩,中华书局编辑出版了《选堂序跋集》,作为给先生祝寿的礼物。

世间已无饶宗颐

《选堂序跋集》

2007年,先生同王元化、王永兴、王锺翰、冯其庸、何兹全、季羡林、蔡尚思、戴逸诸先生一道,担任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修订工作的学术顾问。

2011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先生的《文化之旅》,全书共收录先生三十六篇文章,并搭配先生的珍贵照片和画作。篇末的附录一为饶先生的经典语录,附录二是饶先生诗词选萃。

世间已无饶宗颐

《文化之旅》

2012年,中华书局迎来百年华诞,先生亲笔题词“弘扬德智”,表达他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华书局创立一百年的祝福。

世间已无饶宗颐

201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中国历史上之正统论》。先生费时五年,深入研究,穷其原委,成就鸿篇。《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分为通论、资料两大部分。编纂形式独具一格,既是史学专著,又是史料汇编,两者有机结合。

世间已无饶宗颐

《中国历史上之正统论》

2017年,先生百岁华诞,中华书局特约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雕版印刷技艺非遗传人陈义时雕刻了饶公的白描六骏、白描佛像两个系列,表达敬意。

世间已无饶宗颐

《饶宗颐笺谱·选堂白描佛像》

世间已无饶宗颐

《饶宗颐笺谱·选堂白描六骏》

即将出版

2013年,中华书局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商议重新编辑出版先生当年计划出版的《古史辨》第八册,后经学术馆蒐集,将当年公布的目录文章一一搜罗,编辑成册,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另外,受饶宗颐学术馆委托,山东大学整理了《饶宗颐授课笔记》,也将于中华书局出版。

2015年,香港学界举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著名学者围绕“华学”与“饶学”的主题,贡献了近两百篇学术力作,广及先生研治的各个领域,蔚为大观。论文集经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编辑,将由中华书局出版。

2016年,经先生首肯,已将全部著作悉数授权中华书局,以出版《饶宗颐著作全集》,书成之后,必将是先生一生学术的最大集成。

先生,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