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一出祖逖、封坛退鲊陶侃、塚閒埋肉周访与澡豆为饭王敦(二)

点击右上方“关注”关注人文悟宇!

两晋南北朝(20): 3月19始写两晋南北朝,见此篇,有兴趣者翻篇前往!

这一篇讲一下陶侃和周访吧,他们两个是姻亲,周访的女儿嫁给了陶侃的儿子。

陶侃是我们熟知的五柳先生陶渊明的曾祖父。陶渊明避世而居,钟情田园,而他曾祖父却是出将入相,建功立业,其成就之大,远超其曾孙。

南塘一出祖逖、封坛退鲊陶侃、塚閒埋肉周访与澡豆为饭王敦(二)

陶侃

他是唐德宗时期所排的历史64位名将之一,与孙膑、王翦、李牧、霍去病、尉迟恭等并列在武成王庙中;在宋代的武庙72将中,陶侃也是忝然在列!

陶侃出身不高,先父在孙吴期间曾任扬武将军,但年幼时即贫寒,或许是因为父亲去世过早所致,曾担任鱼梁小吏。

周访则是将门之后,其先祖从北方移居江南,至周访已历四代。

不过无论周访和陶侃出身如何,他们俩年轻时却一见如故,结为好友,传他们俩遇见善相者陈训,对他们两个说:“你们两个都将执政一方,功名也大致相同,但是陶侃是上寿,周访是下寿。”

南塘一出祖逖、封坛退鲊陶侃、塚閒埋肉周访与澡豆为饭王敦(二)

周访

呵呵,难怪陶侃比周访多活了14年呢!

陶侃早年在做管理渔业生产的小吏时,他的下属看他清苦,便从鱼品腌制坊拿了一坛腌制的糟鱼给他,而陶侃想起其母也喜欢吃糟鱼,便托人将这坛糟鱼捎给了母亲。没想到,她母亲得知情况后,尽然将已打开的坛子再次封上,退回给了陶侃,还对他严加斥责!

南塘一出祖逖、封坛退鲊陶侃、塚閒埋肉周访与澡豆为饭王敦(二)

这就是“封坛退鲊(zha)”的故事!

而周访年轻时乐善好施,有一次,他的一个乡邻偷了他家的一头牛,并躲在墓地中将牛杀掉了,当周访知道此事后,不但没有怪罪于乡邻,反而将牛偷偷地埋在了墓地,没有声张,替这个乡邻保全了名声。

这就是“塚閒埋肉”的由来!这个閒应念作Jian,同间。

311年,司马睿派王敦统领甘卓和周访讨伐不受其号令的江州刺史华轶。实际上华轶也是一个人才,素有匡扶天下之志,陶侃也曾受他推荐担任过扬武将军,驻军夏口。

然华轶尊洛阳晋怀帝,不服司马睿,因此遭到司马睿嫉恨而受到讨伐,可见当时晋室内乱之甚,不可救也!

华轶被灭之后,司马睿据有江州,但是其上游荆州、湘州两地的大部分地区被杜弢领导的流民起义军占据,当时的荆州刺史王澄(王敦堂弟)屡战杜弢不敌。

于是,司马睿遣王敦为后援,陶侃领军,周访和甘卓为先锋,征讨杜弢。

从312年开始,至315年,陶侃他们历数十仗,也曾有过失败被免的经历,但最终破敌,杜弢之乱被平定。在此过程中,陶侃也被拜为荆州刺史。

王敦因忌惮陶侃才干,杜弢之乱一定,立马将其降为广州刺史,调任其堂弟王廙(yi)赴任。可是陶侃的下属不干啊,纷纷劝说王敦收回成命,其中几位陶侃的部下做得更过分,居然投降了西晋叛乱的杜曾,一起对付王廙!

王敦大怒,以为这是陶侃的授意,边想杀了陶侃。但其手下人劝他说:陶侃和周访是姻亲,他们的关系如左右手(这也是个成语哦),你杀了陶侃,相当于砍了左手,那么右手岂有不管之理?

当时周访据有襄阳,手握重兵,王敦也不敢造次,便放了陶侃。

陶侃到广州后,闲的时候总是要把一百块砖搬来搬去,属下不解,便问何故?他说我要致力于收复中原,如果照此悠闲下去而不加锻炼的话,恐怕将来难担大任啊!

南塘一出祖逖、封坛退鲊陶侃、塚閒埋肉周访与澡豆为饭王敦(二)

陶侃搬砖

这个故事叫做“陶侃运甓(pi)”。

同时期,王敦担心杜曾势力坐大,而他的堂弟荆州刺史王廙又不敌杜曾,他所派的赵诱和朱轨等将又在与杜曾的作战中战死。于是王敦允诺周访,一旦周访擒获杜曾,荆州刺史便是周访的了!

果不其然,周访大败生擒杜曾。

但是,王敦却食言了。他竟然按下司马睿的诏书,只给了周访安南将军的头衔,仍任梁州刺史。

王敦为了安抚周访,送了玉杯玉碗给周访。周访大怒,摔碎玉杯玉碗,说我难道是商人和小孩吗,岂能用这种东西来让我高兴?!

于是周访在襄阳练兵耕农,一方面希望将来能够北伐中原,一方面也是为了防备王敦作乱。

王敦一来惧怕祖逖,二来担心周访,因此迟迟未敢作乱。

上文写道,祖逖于321年病死,然周访比他更是早一年于320年去世!

下文即将写到王敦!

南塘一出祖逖、封坛退鲊陶侃、塚閒埋肉周访与澡豆为饭王敦(二)

点击标题右下方关注人文悟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