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關注】是個好習慣!!!

公元605年隋·大業初年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當隋王朝再次統一中國的時候,歷經戰火動盪的人們充滿期待。

此時,一個來自帝都的高級官員西出長安,翻越秦嶺,渡過黃河,踏上河西走廊,仔細巡視了武威、張掖等地。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他廣泛接觸當地民眾,約談地方官員,特別對來自西域的商人給予了高度關注,

主動了解他們家鄉的風土人情,饒有興致地聽他們講述漫漫商旅之路上的艱辛故事。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這位看上去誠懇親切又豁達睿智的帝都官員很快就贏得了人們的信任與尊敬。

他叫裴矩。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西北之行的裴矩肩負著隋王朝交付給他的使命——讓維繫東西方貿易的絲綢之路重新活躍起來,並致力於打造一條帝國向西的經濟動脈。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後,河西走廊迎來了新的機遇。

重新開設的邊境互市讓絲綢之路再次活躍起來。

此時的世界,歐洲剛剛進入黑暗的中世紀,古老的羅馬帝國衰落之後再也沒有復興。

而地處亞歐大陸東部的中國,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長達數百年的混戰之後,終於在公元589年,被一個叫作隋的朝代重新統一。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15年後,公元604年,三十五歲的楊廣即位,成為了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這位被後人稱為“隋煬帝”的楊廣,雄心勃勃地選擇了“大業”作為自己的年號。

從登基的那一天開始,楊廣對於這個國家開拓性的治理思路,就在他的強大集權下迅速推行。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為了更好地溝通江南經濟地區、關中政治地區與河北、遼東等軍事地區,他下令在長安以東的洛陽建造了一座新的都城,並啟動了隋唐大運河工程。


這個全長近兩千公里的浩大水利工程,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建造完成。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這條大運河,將中國內地重要的水系連接起來,形成了運輸網絡;沿線興起了許多商業城市,其中江都,也就是今天的揚州更是因為這條運河,成為了隋朝的經濟重心。

對經濟發展頗為重視的隋煬帝當然也不會忘記遼闊的西部地區,很快,他將目光投向了河西走廊。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自漢武帝將河西走廊納入中國版圖後,作為絲綢之路咽喉的河西走廊一躍成為重要的商業區域。

隋煬帝登基時,中原的商業經過二十年的休養生息已逐漸興盛,並出現了繁華的城市與富商大賈。他們強烈希望能與西域胡商進行貿易。

但中原與西域大規模的商貿往來已因戰亂中斷了數百年,大批的西域商人謹慎地選 擇了以河西走廊為中轉站。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面對西域各國的裹足不前,隋煬帝楊廣頗費思量。他決定邁出隋朝經營西方的第一步。

關於合適的人選,他首先想到了裴矩。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裴矩,祖籍山西。他精通經史典籍,並有著豐富嫻熟的政治經驗。隋朝建國後,裴矩就受到隋文帝重用,參與了隋朝禮儀制度的建立。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公元588年,裴矩跟隨後來成為隋煬帝的皇子楊廣參加了平陳戰役,在戰後的安撫工作中表現突出,因而得到賞賜和擢升。

此後,他通過精準的政治謀略,兵不血刃地讓突厥歸附隋朝。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隋煬帝登基後,他成為朝廷五位重臣之一。

裴矩以其出色的外交能力及他對西北地區民族問題的瞭解,贏得了隋煬帝的賞識。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隋煬帝召見裴矩,詢問西部疆域的經略思路。裴矩建議通過疏通河西走廊來恢復絲路貿易,並加強與西域諸圍的政治、文化交流。

這個思路與隋煬帝不謀而合。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公元605年,受隋煬帝委派,58歲的裴矩來到了張掖。

張掖位於河西走廊中部,魏晉後中原大亂,絲路不通,西域商人只能到張掖與中原商人進行貿易。

裴矩選擇在這裡主持西部的邊境貿易,同時進一步找到發展西部經濟的辦法。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雖然這是裴矩第一次來到河西走廊,但他對這裡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

他的祖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了躲避中原戰亂,曾在這裡生活了很長時間。直到後來苻堅滅前涼國,才遷回山西。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初到張掖的裴矩,很快便被這裡的繁榮所吸引。

集市上常常可以見到成群結隊來自西域的胡商,他們的長相、服飾都明顯區別於中原人。他們帶著香料、手工藝品、地毯等內地不常見到的貨品在這裡買賣。之後又採購當地的絲綢、茶葉、土特產,銷往廣闊的西亞和歐洲各地。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古老的商路已經逐漸恢復,邊貿互市以及民間的貿易交流正在興起。這給了裴矩很大信心。

他放下朝廷重臣的身段,主動尋訪商戶,特別是那些走南闖北的胡商。

通過深入細緻的交流,裴矩對這些商人的想法有了準確的瞭解。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同時,他還從他們的口中,瞭解到了西域各國的風俗、地理、物產、典章制度等。


他把這部分內容都記錄了下來,再通過查找典籍,彙編了三捲圖文並茂的書,取名《西域圖記》。

在《西域圖記》中,裴矩詳細記述了當時西域44國的情況,並繪製了大量地圖。

更為珍貴的是,在這套書的序言中,裴矩第一次詳細介紹了從地中海東岸通往敦煌的三條重要通道: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北道:

從地中海,到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渡過北流河到突厥可汗庭。再經過鐵勒部、巴里坤湖進入新疆,向東過哈密,沿天山北麓進入河西走廊;

中道:

從波斯灣到伊朗,經過烏茲別克斯坦的費爾幹納盆地,翻越帕米爾高原,經過喀什庫車、焉耆、吐魯番到敦煌;

南道:

從印度洋到印度北部,經過阿富汗,翻越帕米爾高原南麓,經過塔什庫爾幹、葉城、和田、若羌到敦煌。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正是有了裴矩的描述,再結合從敦煌到長安的路線,我們可以繪製出當年絲綢之路的全部地圖。

從這裡,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河西走廊作為絲綢之路通往中原的唯一通道,更可謂是這條商路的黃金地段,坐鎮張掖的裴矩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隨著對河西走廊的瞭解日漸深入,裴矩也發現了此地商貿發展所面臨的障礙。


其實,來自西域各國的商人心中都有一個強烈的願望,那就是能前往長安、洛陽的市場進行貿易。

但河西走廊地區的商貿活動,幾乎都是民間自發的交易。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當地政府始終沒有一套完善的機制,來促進和管理貿易活動。在河西走廊的商路上,自漢代留下的各個驛站,都已年久失修,不能再為過路的商人提供食宿等服務了。各國商人因此裹足不前,原本應該繁華如織的絲路貿易也變得阻塞不通。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正在苦苦思索的裴矩突然想到了一個人,他曾經也面臨幾乎同樣的難題。

這個人,就是倉慈。

倉慈,淮南人,三國曹魏時期的敦煌太守。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敦煌郡在河西走廊西段,自漢帝國以來,作為絲綢貿易集散地的敦煌運行到東漢末年已變得破敗不堪。到了三國時期,更因為連年的戰亂而與內地隔絕。雖有西域商賈來這裡進行貿易,但也因時常遭到豪強的阻撓和盤剝而怨聲載道。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倉慈到任後,為革除積弊,營造良好的貿易環境。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他貼出告示,凡西域商人慾往洛陽貿易的,由政府發給旅途補助;

如在敦煌經商,則按官府制定的平價進行交易;同時派吏民護送商隊,以保證客商的安全。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河西走廊在他的管理下,達到了商貿繁榮的一個高峰。

倉慈當年治理河西走廊的經驗給了裴矩很大啟發。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裴矩開始頻繁奔波於河西走廊的張掖、武威、敦煌等地,在商路上設置新的驛站,方便商旅的來往。

同時,裴矩下令降低關稅,甚至免除稅款,給予前來與中國交易的西域商人儘可能多的商業利益。

他還鼓勵西域商人與政府直接開展貿易,令交易活動的範圍和內容大大增加。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這一系列鼓勵西域商人與隋朝通商的政策,使得越來越多的商人來到河西走廊。

自此,通行在河西走廊上的西域商隊可以得到沿途的官府提供的食宿和保護,而所有費用,均由政府負擔。

毫無疑問,對於胡商來說,這讓他們感到激動和振奮。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而這些被稱作“胡商”的西域商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粟特人。

據考證,粟特人的祖先很有可能就來自祁連山下的張掖昭武城。又由於他們的姓氏集中於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尋和戊地這九種,中原人士也稱他們為昭武九姓。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他們居住在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一帶,沒有自己的王國,是一個純粹的商業民族。

從中亞到長安,他們在絲綢之路東段沿線很多重要城鎮留下了足跡,有人將其稱作“東方猶太人”。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他們是一群已經消失了的神秘部族。由於擅長手工藝製作,他們的陶器、銀器、絲綢,甚至盔甲都是當時的暢銷品。


更重要的是,粟特人很善於把自己的貨品變成錢。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據《唐會要》記載,他們經商能力的培育是從娃娃抓起,男孩5歲開始讀書識字,稍微認一點字便開始教他們經商之道。

也就是說,他們的男孩要學會甜言蜜語,並牢牢掌控錢財,追求利潤最大化。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利之所在,無所不至”一語道出為追求貿易利益,不辭勞苦地奔波在絲綢之路上的粟特商人的形象。

他們不僅銷售自己的產品,還幾乎壟斷了當時河西走廊上的國際貿易。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只能從現存的文物中想象他們的形象,以及那條川流不息的繁榮絲路。

對於粟特人來說,他們不遠萬里來中國經商,是因為這裡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

隋官員經略河西走廊,成就絲綢之路的又一次輝煌(17)

但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如果不幸被盤踞在河西走廊周圍的突厥、吐谷渾等勢力劫掠、盤剝,他們就有可能血本無歸。


當然,這也是裴矩所擔憂的,他要把這些情況儘快彙報給隋煬帝。

未完待續。。。。。。

【關注】獲取更多歷史文章,後續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