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爲何執意招安?招安真的是梁山好漢最好的結局嗎?

宋江為何執意招安?招安真的是梁山好漢最好的結局嗎?

小時候,找到一本《水滸傳》,馬上就被裡面的英雄們折服了,津津有味的看。出去給小夥伴講武松如何打虎,魯智深如何倒拔垂楊柳。講的人口沫橫飛,聽的人聚精會神。有大人路過,問:“講什麼呢?”“《水許傳》!”我自豪的回答。引來一陣笑聲。

年紀稍長,知道了水滸就是水邊的意思,難道是因為梁山大寨在八百里水泊的邊上?卻沒時間看書了,偶爾看看電視。武松、魯智深、林沖、阮小七們又在心底活了起來,卻深恨宋江,招的什麼鳥安,梁山大好的基業就這樣煙消雲散了。

宋江為何執意招安?招安真的是梁山好漢最好的結局嗎?

最近常問自己梁山如果不招安會怎樣?一天看到一本《詩經》,隨手翻了翻,看到《大雅·緜(mian)》,詩中說道:“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原詩就不在這寫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在網上搜一下。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周民族的祖先古公亶父率領周人從豳遷往岐山周原,開國奠基的故事和周文王繼承古公亶父的事業,維護周人美好的聲望,趕走昆夷,建立起完整的國家制度。

終於知道,原來《水滸傳》寫的是追尋美好生活,是探索,是抗爭,是給自己尋一條通往理想的路,是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一展生平抱負。雖然梁山好漢最終也沒實現他們的理想,失敗了,但依舊讓人熱血沸騰,莫名的悲壯。

首先要說明的是,招安是好漢們實現抱負的唯一途徑,並不是宋江為了自己的前程出賣梁山,出賣兄弟。招安是梁山絕大多數人認可的,梁山的好漢是一群不得志的人,空有抱負,無處施展,佔山為王只是走投無路的選擇,而且佔山為王並不是一個有前途的職業,梁山好漢也並不看好這份工作。比如最早上梁山的林沖,在發配服刑期間念念不忘的還是早日了卻官司,回到東京。只是後來殺了陸謙,沒了退路,才上梁山;劫生辰綱的晁蓋等人只想得了這一樁富貴,人不知,鬼不覺快活一世。只是後來走漏了風聲,只好上梁山;各路好漢上梁山的情況雖然不盡相同,但大都非出於自願,包括其他小山寨來入夥的,入小寨是因為當時沒有大寨。如接受朝廷招安呢,洗白身份,重新做人,有誰會不願意呢?

宋江為何執意招安?招安真的是梁山好漢最好的結局嗎?

開始,也是有人反對的,當梁山排下座次後,宋江叫樂和唱出那首《滿江紅.喜遇重陽》。當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時三位直性子的好漢強烈不滿:

武松:“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李逵:“招安,招安,招甚鳥安!”

魯智深:“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刷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這裡要注意的是,反對招安,並不是認為佔山為王比接受招安更有前途,而是擔心招安得不了好下場,和朝廷討價還價資本還不夠,此時接受招安還為時過早。與其接受招安被人瞧不起,還不如現在自由自在。比如武松,宋江早在上梁山之前,武松去投二龍山之時,宋江就對武松說:“兄弟,你只顧自己前程萬里,早早的到了彼處。入夥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而當時武松也是認可的。

而且宋江也知道時機未到,只是“頭上儘教添白髮”,哥心裡急啊。

宋江能成為梁山之主,不僅是因為義氣,更重要的是宋江有理想,有抱負,他要帶領梁山的兄弟尋一條出路,讓兄弟們都能封妻廕子,青史留名。

宋江為何執意招安?招安真的是梁山好漢最好的結局嗎?

宋江只是一個小吏,吏是不能做官的,但宋江滿懷抱負,不甘庸碌終生,他廣交天下豪傑,仗義疏財,讓自己名滿天下,江湖中人人景仰。如果晁蓋沒有劫生辰綱,宋江的一生也許會是一個名滿天下的豪傑。

晁蓋上了梁山,宋江的生活還在繼續。某晚,劉唐來了,劉唐啊,你上次找了晁保正,晁蓋就劫了生辰綱。這次你又要幹啥?

劉唐奉了晁蓋的將令,來感謝宋江,晁蓋劫了生辰綱,又成了梁山的寨主,是個有錢人,所以他讓劉唐給宋江帶來了金子。宋江看重的並不是金銀錢財,又拗不過劉唐的好意,收了書信,金子只要一錠。他還不想放棄自己安穩的生活,更何況他還有個老父親要贍養。可是宋江沒想到,這一錠金子卻成了禍根,斷送了閻婆惜的性命,讓宋江成了逃犯。

宋江為何執意招安?招安真的是梁山好漢最好的結局嗎?

宋江還是不想上山,他想等風聲過了,自己還回老家,繼續自己安穩的並且頗有名望的人生。

後來宋江被老父親騙回了家,吃了官司。老父親並不是要害他,是想讓他早早了卻了官司。

刺配江州,並沒有觸及宋江的底線,他還是不想上山,而且生活也還過得去,及時雨有難,整個江湖都希望能回饋他一下。當然,怨氣還是有的,要不怎麼會發牢騷寫反詩呢?這下攤上事兒了,官家要砍他的腦袋。怎麼辦?上梁山!

宋江為何執意招安?招安真的是梁山好漢最好的結局嗎?

上梁山只是權宜之計,幾乎沒有人能當一輩子山大王,當時的山大王有三條路,一是被招安,二是被剿滅,三是被別的山大王幹掉。毫無疑問,第一條路是最好的。

但宋江不想就這麼被招安,他有理想,於是他把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豎起一面大旗,替天行道。他先要把梁山做大,做強。然後才有底氣說:招安梁山軍不能散。他還要帶著梁山軍去建功立業,驅逐外患,平定內亂。讓弟兄們名垂青史!

俱往矣,只留下一段慷慨悲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