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白雲深處有人家 山民種一種植物可畝入30萬元

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網站)“這裡的人民有些還沒有脫貧,但他們的精神很富足。”7月24日晚,面對著在蜿蜒的山間高速公路上走了一天終於抵達怒江的記者們,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鄭義說,她還記得一次進村走訪時,一名村幹部無比自豪地向她介紹自己的屋舍與山林、莊稼的情景。

去雲南之前,我對雲南的瞭解僅限於“彩雲之南”、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擁有長長的國境線,以及“雲南怒江”,這個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的深度貧困地區之一。

雲南白雲深處有人家 山民種一種植物可畝入30萬元

怒江的山路與高山峽谷中的房屋。未來網記者 程婷 攝

從雲南省會昆明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瀘水,直線距離不足400公里,但上一路環山繞水、穿隧過橋,實際行車要走約550公里。如此條件下,大巴車在高速公路上只能慢速前行,550公里的路程中算是中途吃飯休息的時間,從早上九點行至近晚上八點一共花了約11個小時。

這一路,我對雲南多了一些瞭解:山高谷深,白雲深處有人家。在隨後的採訪中,我發現,無論你深處何方,抬頭四顧定是被青山包圍。山腰上,錯落分佈著三三兩兩的村落,白雲盤繞期間,民房忽隱忽現。

這樣的雲南,山水富饒。這樣的雲南,也深受山阻水隔之影響:交通艱難、消息閉塞,給經濟社會發展平添了許多不便。山裡的百姓,有些人一輩子去過的最遠的地方是縣城。因為“與世隔絕”,所以他們像生活在桃花源的人。

當放眼全國來看,怒江的貧困是真實存在的。同行中,有云南本地的友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山中村民,天地為廬,日月為燭。在採訪中,我們發現山中至今有村民的生活條件仍是人畜不分家,一層養牛羊、二層住人,家中沒廁所、在山林中解決方便問題。這樣的問題就曾存在於開頭提及的鄭義走訪的村民家中。

鄭義說,在扶貧攻堅過程中,也許有村民有等、靠的思想,但是絕對沒有人伸手來要,他們有他們的自尊。

可喜的是,在實際採訪中,我發現大多數貧困戶在獲得政策扶持的同時,正在積極地靠辛勤勞動脫貧致富。

7月25日上午,“脫貧攻堅在行動”網絡媒體行雲南組的記者走進了怒江州瀘水市老窩鎮崇仁村。當天,66歲的崇仁村黨總支書記尹相明帶著記者們邊在村裡轉,邊介紹了村裡脫貧攻堅的情況。

雲南白雲深處有人家 山民種一種植物可畝入30萬元

尹相明(右)在向記者介紹崇仁村這些年的發展變化。未來網記者 程婷 攝

期間,有記者問,村子裡為什麼幾乎看不到有其他人?

“村民們都下地裡幹活去了,沒人在家裡坐著。如果這個時候能碰到村民在家,那一定是懶得扶不起來了的。”尹相明一聽笑了,忙解釋道。

27日,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牛街鄉福和村七八組的易地扶貧搬遷新村裡,村民活動室外廣場平臺開闊,假山、噴泉俱全。同村公路平臺寬闊,白牆灰瓦的民居林立山邊。當時,也有記者問,為什麼大多數農戶家都鎖著門?剛從地裡忙活回來的老村民羅應芳說,人都到遠處的地裡忙活著給荷蘭豆大架子拉網了。

雲南白雲深處有人家 山民種一種植物可畝入30萬元

福和村七八組易地搬遷建起的新居外景。未來網記者 程婷 攝

這些生活在彩雲之南的村民,各家各戶貧困的原因或許不一樣,但絕大多數人有一顆勤勞致富的心,沒人願意成為落後的那一個。

瀘水市老窩鎮崇仁壹家村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何星已經年過半百。前些年,他因病視力下降,很多活兒幹不了,成為村裡的貧困戶。合作社的創始人王兆武提及,前幾年,何星還沒入股合作社的時候,他給何星送養殖場裡自己生產的豬肉,何星怎麼也不肯收。

“現在,他貸款入股合作社了,我跟他說你是股東了,分豬肉有你一份,他才終於肯收了。”王兆武說,“他有他的尊嚴,以前他不收是因為他不想成為被施捨的對象。”

如今的何星,經過危房改造後住進了新房,參股合作社後每年可獲得5000元到8000元的分紅,加上平時能在合作社做些搬飼料之類的零工,何星不僅脫貧了,生活更是一天比一天好。

西南邊境線上的片馬鎮片四河村,與瀘水城區相去沿著一百多公里,行車卻要花三個小時。一路上山路蜿蜒,行車途中每隔一段路就會遇到山體滑坡,落下來沒來得及清理的土方石塊。一路上再經過雲霧瀰漫、能見度極低的風雪丫口,穿過雲端,才能抵達這個與緬甸僅一山之隔的西南邊陲村莊。

雲南白雲深處有人家 山民種一種植物可畝入30萬元

從瀘水城區到片四河村的山路上,車輛從滑下山來的落石堆邊開過。未來網記者 謝亞力 攝

直到採訪結束時,同行的雲南省工作人員才告訴我們,走怒江的山路其實很危險,“雲南的司機若是到怒江,早上出門前會跟家人說出行地點,中午到了會及時跟家人報平安,因為橫斷山區的山路都是一側面山一側臨崖,滑坡事故時有發生。”

儘管如此,塌方落石阻擋不了村民勤勞雙手致富之路。片四河村村民的房前屋後都種滿了農作物。去年村民然乃德賣了大半畝地的中藥材重樓,獲得20萬餘元收益,畝產值可達30萬元。於是,村民們的地裡除了種玉米、土豆,也都開始試種重樓。加上很多農戶已與一家合作社合作,解決了銷售渠道問題,所以村民們忙碌時仍是滿臉笑容,他們也對未來充滿著希望。

雲南白雲深處有人家 山民種一種植物可畝入30萬元

然乃德在自家重樓種植地上向記者介紹,他家的重樓面積已達4畝。未來網記者 程婷 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

政策到位了,民眾思想上的問題解決了,雲山深處的村民靠著勤勞的雙手也定會告別貧窮,奔向美好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