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讓大臣點評同僚優缺點,這麼犯官場忌諱的事情,看他怎麼完成

皇帝讓大臣點評同僚優缺點,這麼犯官場忌諱的事情,看他怎麼完成

李世民

01

唐太宗主政以後,開始搭建自己的權力班子。理所當然的,他的心腹迅速進入了大唐帝國的權力核心,而麾下將領也全都進入了軍隊高層。

以秦叔寶為左衛大將軍,程知節為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右武侯大將軍。以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瑀為左僕射,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

皇帝讓大臣點評同僚優缺點,這麼犯官場忌諱的事情,看他怎麼完成

秦瓊

02

如果光是這些人的話,雖然別人說不出什麼來。畢竟,改朝換代、論功行賞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那樣做說白了就是一次成功的政變而已,那李世民真心治理國家的誠意就表現不出來了,格調豈不顯得太低?

所以他要兼收幷蓄,量才使用。比如魏徵、王珪、韋挺等人原來都是典型的太子集團的代表,這時都受到重用。

反而是一些秦王府的故舊,由於才學不足,能力有限,並沒有得到重用。

皇帝讓大臣點評同僚優缺點,這麼犯官場忌諱的事情,看他怎麼完成

魏徵

有一次房玄齡曾私下對李世民說:“秦府舊人沒有被升官的,都埋怨說:‘我們在秦王左右,鞍前馬後跟隨了這麼多年,如今加官進爵的時候,我們反而落在前東宮和齊王府的人後面,這是什麼道理?’”

李世民的態度很明確:“朕以天下為家,不能私於一物,惟有才行是任,豈以新舊為差!”這樣一來,既顯示了李世民的寬容大度,也給大家表達一個明確的信息,我是真心要治理好這個國家的。

皇帝讓大臣點評同僚優缺點,這麼犯官場忌諱的事情,看他怎麼完成

要唯才是舉

03

他又總結隋文帝為政的缺失,採納侍御史張玄素的建言,對官員進行充分有效的授權,也同時對他們進行績效考核。

他認為假如只有刑賞而無授權,那必然會使百官動輒得咎,無所措手足,最終造成帝王的獨一裁和專權;假如只有授權而無考核,那必然會導致君主大權旁落,甚至被權臣玩弄於股掌,到頭來授權就變成了“棄權”。

而李世民的管理哲學,無疑正是“充分授權”與“績效考核”的完美結合。從這個意義上說,貞觀之治的出現絕非偶然。

皇帝讓大臣點評同僚優缺點,這麼犯官場忌諱的事情,看他怎麼完成

上書直言

04

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廣開言路,集思廣益才能除弊政,興新政不是?

公元629年,李世民命百官上疏直言朝政得失。這對多數人來講是件好事,因為諫言一旦得到皇帝採納就有可能青雲直上。

唐太宗對長孫無忌等人說:“臣子對帝王,多是順從而不違背,用甜言美語來討人歡心。我現在提出問題,你們不準隱諱,要一一說出我的過失來。”

皇帝讓大臣點評同僚優缺點,這麼犯官場忌諱的事情,看他怎麼完成

直言

長孫無忌、唐儉等人都說:“陛下聖德教化,導致天下太平,據我們看來,看不出有什麼過失。”

黃門侍郎劉洎對答說:“陛下撥亂創業,確實功高萬古,如無忌等人所說。但不久前有人上書,遇到言辭內容不合陛下心意的,有時就當面追根盤問,弄得上書言事的人無不羞慚而退。這恐怕不是在獎勵進言者吧。”

太宗說:“這話講對了,我一定接受你的意見改正錯誤。”

皇帝讓大臣點評同僚優缺點,這麼犯官場忌諱的事情,看他怎麼完成

李建成

05

王珪由於李建成陰謀作亂之事所牽連,被流放到雲南嶲州。李建成被誅殺後,太宗即位,王珪被太宗召回,拜官為諫議大夫。

作為臣子,王珪忠心耿耿,盡職盡責。他所進獻的言論,多被太宗採納。

王珪曾經上書批評太宗過失,太宗說:“你所談論的,一一點中我的過失。自古以來,沒有哪一個國君不想把自己的國家治理好,永享安定太平的。然而,他們的願望都沒有實現,不是他們看不到自己的過失,而是因為他們看到了自己的過錯卻不能改正的緣故。現在我有過錯,你能直言不諱,我也能知錯就改,何必擔心國家不能長治久安呢?”

太宗還曾經對王珪說:“你如果一直做諫官,我必定永遠沒有過錯。”因而更加器重厚待他。

皇帝讓大臣點評同僚優缺點,這麼犯官場忌諱的事情,看他怎麼完成

直言無諱

06

貞觀元年,王珪官至黃門侍郎,參與國家政務,併兼任太子的老師。第二年,王珪又被提升為侍中,與房玄齡、魏徵、李靖、溫彥博、戴胄一起處理國家政事。

一次,他們六人與太宗一起進宴,太宗問王珪:“你識別能力很強,尤其擅長談論和評價別人。從玄齡開始,你一個個給我評價一下,也可以估量一下你們中間誰最賢德能幹。”

皇帝讓大臣點評同僚優缺點,這麼犯官場忌諱的事情,看他怎麼完成

想想怎麼回答

同官在朝中,只有皇帝有資格來評價諸臣的好壞,大臣之間說別人好壞,那是犯忌諱的事情,何況這些的官位都比王珪要高呢?王珪頓時為難了。

看到王珪不吱聲,太宗發話了:“今天難得諸位都在,有什麼為難的?朕都能兼聽則明,我相信諸位臣工都能接受別人評點的,但說無妨。”

皇帝讓大臣點評同僚優缺點,這麼犯官場忌諱的事情,看他怎麼完成

李靖

有了皇上這句話,不說也得說了。王珪向大家作個揖,說道:“為國兢兢業業,幹事果斷精明,我比不上玄齡。以糾正偏頗為任,犯顏直諫,為皇上無法與堯舜的聖明比肩而感到羞恥,我比不上魏徵。文武全才,既能帶兵又能治國,文韜武略俱佳,我比不上李靖。奏章嚴密清楚,言行有理有據,規規矩矩,沒有疏失,我比不上溫彥博。處理紛繁複雜的事務,有條有理,萬無一失,我比不上戴胄。”

眾人一看王珪像皇上似的在那裡進行評點,都屏氣不好發言。王珪說完後看看皇帝,又看看這位大人,輕輕的吐了一口氣。

皇帝讓大臣點評同僚優缺點,這麼犯官場忌諱的事情,看他怎麼完成

虛心聽

07

李世民一看,好小子,我讓你評點一下大家的優缺點,你倒好,給你搭了一個演講臺,你倒是好人做到底了。但是,王珪的評價也很中肯,無法挑剔。唐太宗遂轉變思路,問道:“愛卿光是評點了眾臣,那麼你自己呢?”

皇帝讓大臣點評同僚優缺點,這麼犯官場忌諱的事情,看他怎麼完成

臣有自知之明

王珪好像知道皇上有這麼一問,脫口而出:“對於弘揚正氣,懲惡揚善,疾惡如仇,我比起各位,也有我自己的獨到之處!”

太宗聽完,哈哈大笑。這時在座的諸位大臣才幹各抒己見,都認為他評價得恰如其分,十分準確。

皇帝讓大臣點評同僚優缺點,這麼犯官場忌諱的事情,看他怎麼完成

都是忠臣

08

由於唐太宗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並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有一個小數據可以說明一切。公元630年,全國判處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公元632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這一年的歲末,李世民准許他們回家辦理後事,第二年秋天再回來就死(古時秋天行刑),公元633年九月,二百九十個囚犯全部回還,無一逃亡。

皇帝讓大臣點評同僚優缺點,這麼犯官場忌諱的事情,看他怎麼完成

風清氣正

連罪犯都知道如期來接受斬刑,那還有什麼人不比他們要行為高尚。所以說,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真是達到了封建社會一個精神文明的頂點。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