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貧窮?並不是所有苦難都能開花!

起跑線真能左右孩子的一生?

5月初的《極限挑戰》確實足夠虐心。錄製節目的地點是上海崇明中學,時間是距離高考100天。

現場所有的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們,最初大家都站在操場的同一條起跑線上,黃渤等人負責問孩子們問題。

總共6個問題,答案“是”則前近6步,答案“否”則原地不動。

感謝貧窮?並不是所有苦難都能開花!

這6個問題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

  • 你的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
  • 父母是否給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
  • 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地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而且現在還保持著一定水準?
  • 你從小到大的旅行經歷當中,是否有過一次出國經歷?
  • 父母是否承諾過要送你出國留學?
  • 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你?

節目是以6個問題之後的位置為起點,大家一起衝向體育館。

前20名的會進入體育館內,並且得到禮物,而未跑入前20名的學生,將被殘酷地關在了門外。

節目中的安排,是孫紅雷帶著大家衝破了這扇門進入了體育館;現實中想打破這扇門,得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

每個問題拋出來時,都有一部分人前移,一部分人原地不動。6個問題問完,原本在一條起跑線上的學生們差距變得非常明顯;而有相當大一部分孩子,始終在起跑線未曾移動過半步。

感謝貧窮?並不是所有苦難都能開花!

這是一場遊戲,也是一場比賽。

雖然不公平,雖然這些孩子們的起跑線和自己的努力沒有絲毫關係,但和他們的父母息息相關——我們所有人最初的起跑線,都是由我們父母半輩子努力所刻畫的。

我們是觀眾,也是父母。

我們的孩子,除去少部分會選擇出國,大部分將和節目中的那些孩子一樣,面臨高考、面臨人生的重要關口之一,帶著我們給予他們的起跑線。

沒有誰不希望自己家孩子能跑入前20名吧?

沒有誰不希望自己家孩子6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吧?

沒有誰不希望自己可以給孩子更多的人生選擇吧?

這幾個問題出現在腦海裡時,我變得比較平靜地梳理起跑線這個大麻煩:孩子的人生確實和爸爸媽媽給予的起跑線有關,但起跑線不可能完全左右孩子的一生。

更好的起跑線無關金錢!

這期節目,帶火了起跑線這個詞。剛被扎心的那一刻,挺多朋友的直觀感受多數是這樣的:

這個現實太殘忍了,父母本來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啊!

對,你看我們家,本來就沒戶口,上私立一個要比人家多交好幾萬,教學質量還沒別人的好!

我們有房貸、車貸的壓力,孩子的課外班都得壓縮了,別人都上五六個,我們只能報個……

短期看來,這些焦慮不無道理。

生於農民家,5子4清華

最近的新聞頻繁的出現寒門學子考上清華北大的消息。

7月16日,在延安市安塞區召開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議上,區委書記任高飛代表區委、區政府給“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耕讀家庭”吳治保家庭頒發了30萬元獎勵資金。

吳治保是安塞區白坪街道辦五里灣村村民,他和妻子胡治愛育有5個孩子(三子兩女)。2015年6月,大兒子吳雲峰(老大)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軟件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同年,小兒子吳天峰(老五)也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碩士學位;2017年6月27日,吳大燕(老二)和吳青峰(老四)分別收到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學電子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小女兒吳改燕(老三)從西安醫學院畢業後,進入陝西省婦幼保健院工作,2017年7月,她辭去工作,開始備考,準備邁進清華或北大的校園,將一家人的夢畫圓。

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走出了這麼多高材生,寒門出才子的勵志故事令人敬佩,也開創了安塞教育史上的“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育人典範。

707分考上北大, 感謝貧窮

河北衡水棗強縣棗強中學寒門女孩王心儀707分考入北大中文系,而她的一篇“感謝貧窮” 令網友動容。

但是小編認為王心儀能考上北大,絕不是因為她家庭貧窮,而是因為她在家庭貧窮的情況下堅韌不拔的精神,是她努力奮鬥的結果,而不是貧窮的生活狀態的結果。苦難沒有意義,戰勝苦難才有意義。“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狀態不值得讚美和鼓勵,值得讚美和頌揚的是這種狀態下“動心忍性”的精神,方可能達到“曾益其所不能”的結果。

感謝貧窮?並不是所有苦難都能開花!

最高級的起跑線是父母的優秀品質

上面我們講的兩個案例,這些學子出身寒門,為何能夠超越很多家庭條件好的學生,考入清華北大這些名校?

是應該感謝貧窮嗎?應該感謝父母,感謝他們對教育的重視!感謝他們面對貧困的樂觀和堅強!

苦難帶給人的不一定都是成長,父母看待苦難和貧困的態度是會影響孩子的。有些人看見困難就會退縮,但也有人看見困難會鬥志滿滿!熱愛生活的人,看見的一直是希望,傳播的一直是樂觀!

陝西的農民吳治保和他的親子,住在縣城每天挑著擔子去市裡賣水果,來回幾個小時的路程,不叫苦不嫌累,一心一意為了讓孩子上學。是他們對教育的執念,他們的樂觀,堅強影響了孩子,讓孩子認為沒有什麼不能克服的困難,在學習中你追我趕,快樂的堅持著!而《感謝貧窮》一文中的王心儀也提到過自己來自於一個對於教育和知識充滿執念的家庭,母親曾說過,這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所以她從小就深信知識改變命運!

說起為人父母的優秀的品質,王心儀的幾個故事更是把這點提現的淋漓盡致:

文中提到了一件小事,上學的途中被同學嘲笑自己穿的衣服和鞋子舊,回來告訴母親,母親說:“不要理他,踏實做事就好!”這種不糾結別人評論,人生的路不是走給別人看的心態讓她優秀的成長!

小學三年級以後,上學交通不便,母親靠一輛自行車載著姐弟兩個人上學,弟弟坐在前面翹起來彆扭的有點像小丑,但是仍然很開心,學校伙食費貴不能住校,媽媽每天風雨不誤地接送姐弟兩個人上學,為了鍛鍊身體有時候他們兩個人還得跑一段路,在逆境裡堅強樂觀的成長,不是誰都能輕易的做到,這也得歸功於她母親樂觀的心態!婆婆有病臥床,丈夫體弱多病,兩個孩子學業未成,作為一個女人肩上壓力有多大,有人說女本為若,為母則強!

苦難不一定都能開花,看種下的是一顆什麼樣的種子,這些生活貧困的孩子,父母積極樂觀,吃苦耐勞,給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所以在學習中他們也會能吃苦,會堅持,才會取得優異的成績!

物質條件好,可能會有更多的機會,但授之以魚始終不如授之以漁!把美好的品質傳承給孩子,那才是孩子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孩子最高級的起跑線是父母美好的品質!

最後冰心的《寄小讀者》送給各位父母:“愛在右,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貧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