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濤:十九大後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分析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人民謀幸福”。這是19大的精神要義,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將趨於何狀?在新的經濟週期下我們又該把投資重心置於何處?

名師講堂/馬濤:十九大後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分析

▲馬濤教授,現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6月23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馬濤教授做客復旦大學寧波研究院教育中心,為各位同學解讀十九大之後的中國宏觀經濟走勢以及近期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馬教授從中國近代傑出領導人的是思想理論簡單回顧了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

其中起關鍵性作用的是鄧小平理論中的提到:“誰說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我看不對,市場、計劃都是資源配置的手段。”是鄧小平理論幫助我們解放了思想。

近五年內中國經濟增長穩中向好而國民負債額突破上限。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互相激烈碰撞。

馬教授指出,從各個方面的經濟曲線圖中可以看出,中國近幾年以速度、規模為主導的發展方式正慢慢開始轉變,服務業,高端製造業的產業比重持續上升,消費、投資、出口要求更加均衡,追求質量、效益優先的觀念開始為大家所高度接受,國民經濟已經開始穩中前進。

在虛擬經濟方面,其主體金融業在不斷增加,在2017年中國虛擬金融業的增長速率已經超過了美國,在諸多上市公司中,中國的經濟利潤80%歸金融企業,作為對比,美國人的經濟利潤只有20%歸金融企業,這說明中國的金融業在近幾年正在高速發展。

在實體經濟方面,中國實體經濟的成本較之於美國在各方面都要高出一點。

在負稅方面,中央明確指出要降低宏觀負稅,中國負稅結構並不合理,間接稅遠大於直接稅,企業稅遠大於個人稅,這是未來中國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名師講堂/馬濤:十九大後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分析

而面對日益一些炒房、屯房等行為,徵收房地產稅勢在必行。

習近平主席強調國家強大不能經濟泡沫化,要靠實體經濟帶動,靠企業家創新。

新常態下的中國,以供給側改革,調節經濟結構為核心任務,企業賺多賺少,不是由政策導向做決定,而應該由市場做決定。

馬教授認為,有部分政府沒有真正理解供給側改革的意義。政府應當做好裁判工作,而不是一味地提供政策優惠。需要提升軟環境,其他的交給市場,做好服務工作。

新常態下的任務二是要做好金融風險把控防範工作,馬教授說我們要做好準備,繫好安全帶,度過危機。

未來五年,中國將轉變,也勢必經歷一場陣痛期,穩步實現經濟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新興業推動中國經濟結構更加合理、更健康的發展,中國經濟將在未來五年更具有競爭力。

名師講堂/馬濤:十九大後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分析

PS:6月23號,2018年春季工商管理高級研修班的同學們經過激烈的角逐,成功競選出了5位優秀的班幹部。相信在未來一年的課程裡,班委定會做好班級服務工作,為各位同學營造更為良好的學習環境。

名師講堂/馬濤:十九大後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分析

名師講堂/馬濤:十九大後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分析

名師講堂/馬濤:十九大後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分析

名師講堂/馬濤:十九大後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分析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公眾號復旦寧波教育培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