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疯长,90后们何去何从?

房价疯长,90后们何去何从?

我们得到了不少,

可是我们却失去了更多!

最近,跟大学同学M喝茶聊天,莫名其妙谈到了理想。我很俗套的问他,你当初的理想怎么放弃了?

是的,至少到此刻,在我眼里,理想这个词还是很圣洁的。

M楞了一下,就转而沉默,慢吞吞的说:如果我当年的理想剁吧剁吧喂狗,也不至于到了如今这地步。

本想继续调侃两句的我竟然发现M的眼里竟然亮晶晶的,突然感觉整个人的喉咙都像是突然被人扼住了一样,难受,彷徨,手足无措……

01:理想:很远又很近

大学时期的M是学校的风云人物,理想就是做吃的,做好吃的。所以,大三开始创业,自有的钱,凑钱借钱,张罗开张还算顺利。

房价疯长,90后们何去何从?

雇了将近15个人,300平的营业面积,学业事业齐头并进。

事后,他说他一直是在撑着,我们都不信。日进斗金了都,还在这里哭穷。

我们毕业1年后,M终于关了自己的店,见面后才知道他所谓的撑着。

房租涨了3次,将近一倍。十几个员工,跟业绩没关系工资补贴都是不能少的。

进货采购盘点,工商税务城管;每处都要花钱,每处都要打点。拼命干了3年,除了勉强养活十几名员工和按时纳税,偶尔的罚款之外,一无所获。

唯一的安慰就是大学生有个零利息贷款,6万,3年。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的一部分。去了,需要先去指定银行贷款,相关部门在按照在还款后贴息。到了银行,被告知需要一个担保人,有公司或者用房产抵押。

那一刻,让M果断选择了放弃。

3年时间,除了耗尽了一套房的首付,落了一屁股的债之外,什么都没有剩下!

M感慨说,店租+员工宿舍租金,基本上耗尽了所有的利润。不干了,除了税费,基本上都是TMD给房东打工了……

02:高房价下的降级消费

M回到郑州后曾说:人均50以上的聚会不要叫我!!!

继佛系、养生之后,第一批90后已经悄然开始“消费降级”了。

下午茶没有了,当减肥。出门公交+共享单车,再也不任性地出租车或滴滴了。没买新衣服,毕竟上班有工作服。新出了苹果也没买,旧的还能凑合。给家里人配置了保险,平均每年就要交一万多了,小病靠社保,大病靠商保。好久没去吃日料了,一顿500多可以买好多包尿不湿了。护肤品也不再追求大牌了,芙丽芳丝的深水+雅顿粉胶+薇诺娜的保湿乳。化妆品旧的还能用,反正我素颜,偶尔涂个口红显气色。健身卡也不办了,自己在家用keep。

——知乎答主@徐小胖要减肥

是的,拆姐儿最鄙视的拼多多靠纯低价,低于出厂价,上市了;名创优品火了,闲鱼成了新一代年轻人经常光顾的地方;呷哺呷哺愣是将单价过百的火锅生意腰斩到50元以下,净利润率高达13.3%……

尤其是对于那些六个钱包凑首付的购房群体,消费挤压效应更加明显。掏空祖孙三代的积蓄,才勉强挤上房价上涨的列车。

房价疯长,90后们何去何从?

且不说父母祖辈的养老、医疗负担重压在身,即便是归还房贷,都会压得喘不过气来,哪还有富余的资金进行消费?

我们不妨看一组数据:

2015年居民新增贷款3.87万亿,占当年全部贷款的33%;

2016年新增居民贷款6.33万亿,占总贷款的50.04%;

2017年的增幅虽然有所下滑,但也创下了7.13万亿的新高,占比高达52.7%。

2006年,负债收入比还只有18.5%,2018年已经高达77.1%。

房价高企,金融去杠杆,而居民在拼命加杠杆——高房价,贷款的绝对额度增大,而在贷款比例中却不高——同时消耗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贷款增多、而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如何不下降呢?

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

出口碰到了特朗普,消费碰到了降级消费。

你就是再搞一次家电下乡,这条短腿还能再补回来吗?

03:濒临崩溃的农村

农村的问题,目前是最要命的。被动城市化的结果,就是农村空心化。高房价,不仅仅留住了一部分的心,还留住了更多的人。

房价疯长,90后们何去何从?

其问题主要集中在3个问题:

1、土地集体所有,农民没有任何可抵押资产

在这个前提下,农民只能种地,但是城市化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农村的一种剥夺。

集体土地征收,转身变成城市建设用地,10倍的价格拍出。有什么改变吗?什么都没有。却跟农民没有一毛钱关系,最主要的是注水式的货币化补贴,薅了全体农民的羊毛,又让拆迁的农民买不起原先的房子。

没有地的农民,还是农民吗?

2、没有养老的农村如何养老

我奶奶,今年将近90岁了,种了一辈子地,交公粮直到2006年。可是如今老了,每个月的养老金貌似是80元。

有人说她们领的少是因为没有缴纳五险,那么我想问当初我奶奶缴了将近50年的公粮,哪儿去了?

宅基地确权的基础上,就是大家都没房可住。如今,老无所养,老无所居,已经逐渐的成为了农村最为突出的问题。

3、高房价下的被动三观

农村人,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结婚。要车要房,可以理解,但是很难做到。

大水漫灌,淹没的不仅有房价,还有农村。房子,成为了婚姻市场上的硬通货标准,更是如今的唯一标准。

新的三观还未竖起,原有的三观已被打破。被动,因为永远没有选择面积是你什么都没做。

房价疯长,90后们何去何从?

直到现在还有人在大规模的炒作农村户口,就问一句话:中国历朝历代的农民能够享受到足够的福利政策覆盖的,有没有过?

所以说,问题还是处在根本的土地制度上。

无论是拿所谓的制度还是贡献还是传统来说话,都是耍流氓。

04:高房价下4%的青年未来

拆姐儿经常在网络上看到“本科遍地走,专科多如狗”的言论。

调侃现在本科生不值钱了,考本科没有意义。特别是到了知乎,不是211+985你好意思吱声?

可是具体的数据呢?

房价疯长,90后们何去何从?

中国的人口总共是13亿人,大学生占据总人口的比例是8.86%,本科生只占4.43%。

这也就意味着,当建筑工地的工头招人的时候,如果不限学历,他有7.76亿就业人口可以招收,如果选择专科及以上,他只有11518.2万人可以选择了,如果选择三本以上,那么可选择的余地只有5759万人不到了。

是的,就是这4%的人,如今的生活现状如何呢?

还不是给高房价跪了?

他们本应该是天之骄子,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创造无限可能。可是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吃饭住宿都是问题,谈什么理想。作为45%的一份子,最听话的M已经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不是我们不想谈理想,而是理想压根就不理我,我能怎么办?

一个农村女孩以707分考上北大,发了篇文章《感谢贫穷》,各大主流媒体转载,推送,一时男默女泪。

就像在游览长城、兵马俑、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时,我们常常听到一句陈陈相因的话:“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解说员甚至是学者们没有告诉我们的是,“这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不是愿意发挥他们的智慧?这些“结晶”又是怎样形成的?这样的智慧结晶不值得赞美。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当冰花男孩都能成为一股正能量的时候,当一些事情只能用正能量去遮羞的时候……

北大女孩吃的苦就是一个笑话,他唯一需要感谢的是坚持和自信,仅此而已。

鸡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打着鸡血还要很享受的样子!

05:高房价下的独立思考

房产税,成了英雄。

因为很多人的理解中,以征收房产税,房价就会降,狂降。

没有人去思考,为什么,或者说凭什么征收房产税?

所有地方征税都有一个基础,比如房产税一定意义上就是财产税。那么征税的基础就是完全意义上的私有财产。

可是,严格说,中国没有人拥有自己的房产。因为真正意义的房产包括两部分,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即使拿到了房产证的人,也只是拥有地上建筑物部分,而并不同时拥有土地,不过是拥有70年的房屋租赁权而已。

房价疯长,90后们何去何从?

70年之后怎么办,还需要法律的进一步明确,或者缴费延期,或者免费自动再延期70年,主动权都不在业主一方。

而税收本质上是对私的侵犯。对不具有完全所有权的房产征税,凭什么?

就跟最近西安强制报废10年以上车龄遭到强烈反弹的原因就是,你当初各项税费是按照长期乃至20年的标准收的,如今你说10年了,税费你退吗?

车是达标的,加的油没问题,税费也收了,你说不能上路?这不是开玩笑嘛?

就跟很多人寄希望于征收房产税一厢情愿降房价一样?如果降不下来,这税还退不退?为什么?

不问有没有,就问为什么都是耍流氓,征税也一样,跟有没有房子无关。

06:写在最后

最近,思考了很多问题。

特别是在一个粉丝说就是我们这群人闲的没事儿炒高了房价之后。

我很冤枉,我们自认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就像太多个M在郑州生活,挣扎,面对着高房价压榨着自己的每一份能量一样。

我们也一样,会发愁,会郁闷,会愤怒……

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希望你能够理性的面对这一切,辩证的看待他们。

房价疯长,90后们何去何从?

没有人是上帝,但是也没有一个人能掌控一切。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可是生活,总要继续!

房价土拍,创业就业,消费降级,农村老家,乃至于房产税,跟我们每个人貌似都不相关,却又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面对这一切,我们貌似得到了所有,却又感觉失去了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