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济南的城墙

往事|济南的城墙

程兆强

最初知道济南有城墙,进济南要走城门,是听父亲说的。

父亲年轻时,每天都走很远的路,去城里卖豆腐。那时,普通人家没有车辆,小本生意,全靠肩挑手提。赶集上店要趁早。父亲一大早就挑着豆腐,经过八里桥来到商埠,由西往东走,穿街绕巷卖出一半后,从普利门进城,去给小饭馆送豆腐。因为豆腐做得好,价格适中,且称重时分量又足,城里的几个小饭馆成了父亲的老主顾。

父亲讲这些事时,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济南府(当时我们乡村人把济南叫作“济南府”)是什么样,城墙有多高,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让我生出许多遐想。其实,这时济南的城墙早已拆掉了多年,城市完全变了模样。

往事|济南的城墙

济南是齐鲁首邑,虽不像西安、南京、北京那样的京城大邑,可它的城墙雄伟壮观,除了有内城墙外,后来还建了外城墙,这在中国城市中不多见。

济南的内城墙,起先是古老的土城墙。元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谋图霸业的朱元璋咨询朱升,在群雄逐鹿的形势下自己该怎么办?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朱升的建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举夺得天下,成就了霸业。大明建立后,为巩固政权、稳定天下,“高筑墙,广积粮”思维下的修城筑墙行动仍在不断延续,这一时期,全国许多州府的城池进行了重修或者加固。这一背景下,济南城墙在原来土城墙基础上加以巩固,墙的内外侧用砖石砌就,从此土城墙变为了石城墙。

往事|济南的城墙

这时的城墙共有四个城门:东面是齐川门(俗称老东门)、西面是泺源门(俗称西门)、南面是舜田门(俗称南门)、北面是汇波门(水门,大明湖北面);四个城门都建有城楼和瓮城,城墙周长6160米,高12米,宽8米。后来,在1904年5月济南开设商埠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便于交通出行,内城墙又先后开了四个城门,分别是艮吉门(大明湖东门东北附近)、巽利门(运署街东,兴华桥西附近)、坤顺门(趵突泉公园东门坤顺桥附近)、乾健门(大明湖公园西南门附近)。至此,经过历次修葺,济南内城墙高12—14米,厚10—12米,每隔70米到100米距离,有一个向外突出4米的炮台,城外是护城河,河窄处五六米,宽处达二三十米。

往事|济南的城墙

相对内城来说,济南的外城墙建的时间要晚了许多。清咸丰十年(1861年),捻军起义反清,清政府为了严防淮北的捻军由济南北上危及京城安全,拨银7000两,允准在济南城关厢挑濠筑圩。圩子墙东在花园庄内、东舍坊一线,南为今文化路路北一线,西为今杆石桥、迎仙桥以东线,北为刘家桥等村庄在内一线,绕城四周,长40里。清同治四至六年(1865~1867年),济南又对土圩城墙进行了改建,将土圩子墙改建成石圩子墙,废除了北面的土圩,收缩到城墙的东北角和西北角。重修后的石圩周长12221米,高5米,厚5米,顶宽3.3米,开设了七个门,并新建了14座炮台。圩子墙外有壕,宽8米,深4米。在横贯主要街道的壕沟上架设了便桥,人们称它“卡子门”。至1948年济南战役前,济南外城共有11道城门,各城门依次为东北海晏门、东永靖门、东南永固门、东南中山门、南岱安门、新建门、西南永绥门、正西麟祥门、普利门、永镇门、西北济安门。到这时,“济南府”建立起了具备完整的“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防体系。

往事|济南的城墙

其实,济南的城墙最为与众不同的是北城墙,内外城的城墙重合于北墙,也可说内城墙和外城墙到了大明湖北门一带成为一面墙,如果说济南的内外城墙像一个“回”的话,那中间的“口”字上面的一横,已与外面“口”字的一横重叠一起了。另外,更为美妙的是,城墙的北门纯属是一个“水门”,只流水,只行船,不能行人。

我生晚矣,没有见过济南城墙的“真容”,在看到的城墙老照片中,除了几幅市民在城墙上面行走、在护城河边洗衣的世俗风情的照片外,还有几幅是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的画面。也难怪,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叶一百余年间,济南同多灾多难的中国一起,经历了无数次的兵燹战乱,遭受外侮凌辱蹂躏,饱受内乱之祸,那原本保一方百姓平安的城墙,并没有成为铜墙铁壁,却在硝烟战火中,变得支离破碎,伤痕累累,城墙城楼屡次坍塌毁弃。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结识一位姓刘的先生,他给我讲过当年扒城砖运城砖的事。那时济南刚刚解放,攻城战斗结束后的城墙,断壁残垣,破烂不堪,当时的军管会和市政府召集市民清理城墙,正在为寻找工作犯愁的刘先生报了名,每天去扒城砖和用木板车(地排车)运砖,报酬给现钱,是法币还是北海币,他记不清了。

往事|济南的城墙

后来,拆除老城墙,建起了环城路。至此,济南府的内外城墙,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济南人的历史记忆。

前段时间,从报上看到济南要进行“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明城府”划入泉城申遗核心区,不禁想,如果济南还保存着了老城墙,哪怕是其中的一两个城门、城楼,那该是多美的风景! “泉·城文化景观”申遗亦能增加不少的分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