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访惠聚”」小馕坑里的火红事业,经得起“烤”验!

「聚焦“访惠聚”」小馕坑里的火红事业,经得起“烤”验!

「聚焦“访惠聚”」小馕坑里的火红事业,经得起“烤”验!

在克伯克于孜乡阿热买里村的打馕产业扶贫基地里,几位妇女正在馕坑前忙碌着,成排的馕坑、整齐的馕架、专业的烤馕队伍,有规模、显气派,不一会,一大盆热腾腾、香喷喷的馕就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聚焦“访惠聚”」小馕坑里的火红事业,经得起“烤”验!

馕坑里燃起的致富新思路

不是只有“大块头”的产业才能强村富民。伊宁市政府办公室驻克伯克于孜乡阿热买里村工作队审时度势,针对阿热买里村作为自治区重点扶贫村,人多地少、离市区较远等实际,出实招、想对策,在馕的制作和销售上下功夫,采取工作队(村党支部)扶持建基地、创业者投资找销路、当地群众就业受益的模式,让传统馕产业走出了一条现代脱贫致富路。

「聚焦“访惠聚”」小馕坑里的火红事业,经得起“烤”验!

成品馕整齐晾晒

在前期的市场调研中,工作队发现周边的学校、医院、小区对馕的需求非常大,销售量也很好。“刚好辖区妇女又都有打馕的手艺,何不将这些资源和优势利用起来,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就业出点实招呢?”带着这个想法,工作队立即与村委会进行商议,筹划行动起来。决定由工作队负责制定项目计划,村委会选定基地地址,工作队负责招商引资,村委会来动员群众,工作队对接相关手续,村委会负责技术培训,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井井有条、分工明确,一条就业大计就这样开始实施了。

在今年3月初的村民代表大会上,工作队长田亮给村民说出了这个酝酿许久的打馕脱贫大计:“咱村里好多妇女都有打馕的手艺,也有走出家门就业的愿望,今天找大家来就是一起商量下,我们准备建一个打馕产业扶贫基地,把零散分布的馕坑都集中到基地里,让有就业愿望的人到基地就业,这样既有了收入,还能照顾到家里......”

“基地建起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再也不用跑那么远了,回头我让媳妇也过去上班。”“基地建起来后,馕的品质要提升,种类也要丰富,这样销路才会好,收入也会跟着提高。”听到这个消息,参会的干部、群众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闹非凡。

家门口就业 不再是梦

工作队和村委会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拥有4间生产厂房、2间成品车间、8个馕坑位,共计投资10万余元的300平方米的打馕产业扶贫基地初见雏形。基地建好了,就业人员和技术是关键,平常各家打的馕,对外观色泽并无太严格的要求,现在生产出来的馕要有品相、有销量、要盈利,自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这些因素,工作队专门聘请技术人员,对有就业意向的24位村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包括打馕技术、安全生产、卫生健康、企业制度管理等内容,还办理了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证。

「聚焦“访惠聚”」小馕坑里的火红事业,经得起“烤”验!「聚焦“访惠聚”」小馕坑里的火红事业,经得起“烤”验!

“工作队和村委会为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就业平台,我们要珍惜这次机会,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早日走上致富路,让我们阿热买里村的馕销往更多的地方......”青年创业家、基地投资人阿布都克衣木·阿布都卡德尔在基地挂牌仪式上激情洋溢地动员身边的邻里乡亲。现在一进入打馕产业扶贫基地,烤馕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8个馕坑散发着热气,一旁刚打出的馕饼焦黄诱人,20多名村民在4间生产加工车间里正应接不暇地和面、制作面饼、烤馕,打出一个又一个美味又好看的手工馕。

「聚焦“访惠聚”」小馕坑里的火红事业,经得起“烤”验!

馕饼制作间

“我过去在家就是个家庭主妇,能在家门口就业赚钱、补贴家用,之前我是从没想过的,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这次宝贵的机会,我会倍加珍惜,努力工作,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基地务工的村民萨伊布加玛丽·塔西说道。和她一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还有很多,辖区贫困群众巴哈尔古丽·赛买提就是其中一员。以前在家无业,靠种地和在家打馕到巴扎上去卖,收入微薄,现在不仅自己在打馕产业扶贫基地就业,还带着女儿一同来基地学打馕技术,母女俩的收入加起来已经超过3500元,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

「聚焦“访惠聚”」小馕坑里的火红事业,经得起“烤”验!

巴哈尔古丽·赛买提正在教女儿打馕手艺

“企业+” 让我们“抱团”致富

为进一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工作队以打馕产业扶贫基地为平台,经常组织召开现场会交流学习经验,帮助村民改进打馕工艺,鼓励大家在馕的口感、品类上下功夫,不断扩大规模、拓宽销路,提升品牌效应。基地自4月22日投入运营以来,日产馕最多达2500个,已对接固定订单2000个/天,主要销售到周边学校、超市、商店、小区、医院等地,近期正在跑办乌鲁木齐市的订单市场,在基地就业的村民人均月工资达到1500元—2000元。

「聚焦“访惠聚”」小馕坑里的火红事业,经得起“烤”验!

目前,工作队结合本村特色经济作物树莓和奶产业,正积极探索鲜奶馕、树莓馕等特色馕的制作。同时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村民”模式:组织有经济实力的村民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共同经营,同时针对基地面积、馕坑位有限的实际,鼓励项目负责人组织本村贫困户、低保户群众成立打馕扶贫专业合作社,由基地提供技术和原料,村民利用自家馕坑制作馕,开展签约订单生产,解决“馕的销路上来后,产量跟不上”的问题,进一步带领辖区更多群众“抱团”致富!(伊宁市政府办公室驻克伯克于孜乡阿热买里村工作队 李晨辉)

「聚焦“访惠聚”」小馕坑里的火红事业,经得起“烤”验!

大家都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