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歐盟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是否意味著美日歐三巨頭脫離WTO另組新羣?

之前四個都被註冊了


美歐間初步協議

面對美國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歐盟做出了讓步,就貿易問題和美國和解,達成了以下初步意向:

1、先共同努力推動非汽車工業產品零關稅、零壁壘和零補貼。

2、共同致力於減少化工、服務行業、醫藥、醫療器械和大豆的壁壘,歐盟同意增加對美大豆進口。

3、加強能源戰略合作,歐盟同意增加對美天然氣進口。

4、共同努力改革世貿組織WTO。

5、談判期間,先終止加增關稅和報復性增加關稅的行為。

對美國和歐歐盟的意義

1、對美國的意義,7月24日特朗普還在對歐盟強硬表態“要麼全面關稅,要麼就加增汽車關稅”,7月25日就得到了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讓步,這是特朗普“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策略的勝利,也是特朗普在面對“一對多”貿易戰困局以來的突破性勝利,必將增強美國打貿易戰的信心。如果協議最終達成,首先美國獲得了歐盟對美擴大貿易進口的實質性好處;其次,拉到一位與美國體量相當的經濟體為夥伴,在接下來對付別國的貿易戰可能就會變成“多對一”的有利情形;最後歐美毆零障礙的自由貿易,必將極大促進美歐貿易交流,進而加強美國經濟的發展。

2、對歐盟的意義,歐盟的妥協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必然的,這是美歐兩國各讓一步互惠的結果。對國家安全需要美國保護的歐盟來說這是最好的局面,首先,解除了美國增加關稅對歐盟區相關企業的影響,其次把特朗普拉到了談判桌上,給了歐盟更多的運作空間;再者,如果最後協議達成,也是付出較小代價保護住了“汽車產品”這塊大蛋糕,同時和美國一樣,貿易交流的擴大,必將很好的推動經濟發展。

美歐日可建新群但不會退出WTO

7月17日日歐簽訂了“貿易伙伴關係計劃”建立了世界最大貿易自由區;7月25日美歐對貿易問題達成初步協議,將推動零關稅、零壁壘和零補貼貿易,美歐同盟和日歐同盟接連成立,接下來真的有可能美日歐這三個GDP總和佔全世界GDP一半的三大經濟體抱團結盟,但我認為他們不會退出WTO。

安培和容克

首先,世貿組織WTO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組織,其有164個會員國,貿易量佔世界貿易總量的98%,雖說美歐日GDP總和是全球GDP的一半,但美歐日也不會放棄全球貿易這塊肥肉吧。

其次,美歐間的貿易協定和日歐間的而貿易協定都屬於區域性貿易安排,這種區域性貿易安排是WTO最惠國待遇原則下的例外情況,總體是存在於WTO框架下的,在二者沒有衝突的情況下,美歐日就是建群也必要退出WTO。

最後對於美歐關於共同改變WTO的言論也不是退出的意思,它們這種區域性的貿易安排本身就是超出WTO規範範圍的,再把WTO規則強加於它們是不公平的,所以這種改變我們可以看做是對WTO規範的一種完善,7月26日商務部發言人已經表達了對這種改變的的支持,所以美歐沒有要退出WTO。

總結

如果美歐協議達成,首先,西方貿易交流必然加強,也必然對我們的貿易產生不利影響;其次歐盟的退讓在意料中,但就是歐盟這種關鍵時刻的妥協,增加了特朗普繼續打貿易戰的野心,同時特朗普多了強有力的幫手,我們接下來可能要面臨“多對一”的不利局面,不過我相信我的國,必將挫敗特朗普這種倒行逆施的卑劣行為。


時事旁觀者


我不是專家,對於國際關係,特別是經濟領域也並非擅長,但我也想嘗試性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權當學習吧。

我認為WTO是一個相對公平體系,對於歐美等發達國家而言,它最大程度保障了他們的技術領先優勢,同時確保知識產權少受侵害以及在新興市場中的利益最大化。而對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而言,他們可以獲得更多成長機會以及公平對待,或者講難聽一點就是緊緊跟隨發達國家步伐,不至於被拋棄,比如中國當年加入WTO何嘗不是用市場換取步步跟進西方技術的權利。

現在,很明顯的,美國不幹了。

因為他們發現,即便當初在WTO體制下制定的規則對於當時的中美是公平的,但中國的快速崛起打破了平衡。他們已經警覺到對於中國巨大的市場帶來的商機相較於中國崛起帶來的競爭衝擊,顯然後者對美國的危害更大。

因此,他們就顧不上什麼規則跟道義,寧可破壞WTO的規則也誓要控制或挽回局面了。

當然美國已經意識到單靠自己似乎已經沒有足夠的把握和能力對中國進行遏制了,雖然剛開始特朗普還是以美國式的優越幻想自己可以同時對付中歐日,顯然,最近的貿易戰還是讓他明白了自己可能會在期間遭受的損失,因此,他打算稍微軟化一些,至少在有臺階可下的基礎上軟化一些。所以他指示他的團隊對中國放話說:美國願意再談談。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中國的態度竟然是:請你言而有信!

這完全讓特朗普吃了個大鱉,別說談判了,面子都丟光了。

於是,他非常急迫的想要找到一個報復中國的方法,這當然不是制裁中國,因為現在因為貿易戰,彷彿中美正互相制裁著呢!

於是他想到的是中國現在最需要什麼,拿走什麼就是對中國最大的報復。

來說說中國,中國最需要什麼?從宏觀來說中國最需要國際貿易穩定,因為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國不僅僅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同時全球也是中國的市場,相互依存,大家好好做生意,作為地球上最善於和平崛起的中國,絕對是最大的需求。

從較為中觀或微觀角度而言,歐洲是除了美國外最佳合作伙伴,我們必須承認在我們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歐洲的很多技術,用於武裝和強大自己,當然這是用我們的市場換來的,雙方各取所需。

其實比較中歐的這種合作,中美的合作在此前的十多年要更為緊密,因為美國比歐洲更需要中國這個大市場,而中國更需要美國這種比歐洲更全面系統的先進技術。

但是,歸根結底,歐洲和美國有一項最大的不同和訴求,就是,美國作為當今全球唯一超級大國,他不會因為要做生意賺錢,就會把強權拱手相讓,寧可大家都遭受一些損失,也必須幹一下。所以特朗普在貿易戰前所說的他會贏只是他愚蠢嗎?不,他完全可以料到這是一場雙輸的遊戲,也完全堅信即便雙輸也必須播一把的行動,因為博一把,可能暫時終止中國的進度,將中國的崛起至少拖後十到二十年,這就已經是美國在發展戰略上大贏一把了。

而歐洲不一樣,歐洲是個鬆散的合作體。他們沒有稱霸的心,因為他們內部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稱霸,甚至連稱霸的潛力都沒有,而結成一個國家稱霸誰都不服誰。那麼歐洲只有一條路對自己最有利,就是別打架,好好做生意,讓歐洲永遠經濟繁榮,技術領先,人民永遠享受富裕。所以,他們在美中關係裡左右搖擺就很好理解了。

現在,歐美取消關稅,歐洲為的是自己,美國為的是噁心中國,一方面由於取消關稅,美國產品會保持比中國產品在歐洲市場更有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短期消減農產品積壓的巨大壓力,雖然歐洲和中國市場對於美國農產品不是一個概念,所以權當噁心中國一下。

日本的問題比歐洲簡單,小日本比美國好一些,比歐洲壞一些。說他比美國好,不是因為他比美國講禮,因為他的能力沒有美國大,所以掀起的浪花也就自然無法更多傷及中國。更何況,中日經貿往來的密切程度和時長在歷史上遠遠大於歐美。但小日本卻比歐洲壞一點,因為他永遠在中國這個龐然大物是身邊,搬又搬不走,挪又挪不開。他們知道中國總有一天會復興,到時候又像漢唐那樣永遠活在巨人的陰影裡,這是日本永遠的痛,也是為什麼歷史上日本總給我們找茬的原因,羨慕,嫉妒,產生的仇恨。

所以,接下來或許美日也會很快互免關稅,前提是中國繼續對抗美國,對抗約激烈,越不給特朗普面子,每日關稅互免會來得更快,雙方達成的互利更多,反正繼續噁心中國唄。

所以,這根本不是關貿總協定所能控制的,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有哪個國家不是處於本國利益最大化來考慮,在國家切實利益面前,任何規則靠邊站,美國如此,中國何嘗不是。

於是,與其說中國在扛自由貿易這面旗,不如說,中國被逼的不得不扛,如果扛過去,國際聲望和實際利益都有了,甚至就此顛覆現有的世界次序,迎來全新時代。如果抗不過去,可能會蟄伏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砍必須跨越,大國崛起必定會經歷的過程。

說回歐美,歐日,或者未來可能美日達成全部關稅互免,看上去好像的確是發達國家脫離發展中國家,甩開WTO,自己人跟自己人玩兒了。其實就我看來沒那麼嚴重,國人大可不必驚慌。

WTO體系下的經濟體在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融合型,這個體制極大規避了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矛盾和產業衝突,實現了優勢互補。你家有科技,我家沒有,我家有能源,你家缺,他家有市場,你家要,他家很貧窮缺有人口紅利,等等。於是,大家統一建立一個叫WTO的體系,各取所需,各為所用。

但現在呢?歐美日要自己玩,不帶發展中國家玩啦?

不用擔心,這不僅對於發展中國家不是好事,對發達國家更是災難。因為發達國家之所以是發達國家,是因為他們已經過濾了產業結構,優化了社會資源,看上去很科學,但說到底,他們只能生產這些,而不能生產那些了。他們已經不能像中國那樣擁有完整的工業生態鏈,這會是個麻煩。

打個比方,歐美取消了關稅,他們的日用品生產在成本控制方面無法與中國相比,你以為美國出口到歐洲的一條毛巾,或者一臺彩電在取消了關稅就比中國便宜?別開玩笑了。

或者說美國想要重啟完善自己的工業體系,他們要建廠,建設成本會低?交通成本就低?人力成本就低?科研?衛生?環評?

所以全球融合體系下的工業化轉移不是偶然的,也不完全是政策導向,是必然,是社會結構所決定的。

除此外,還有能源呢?人口紅利呢?

歐美日這些已經富了上百年的國家怎麼玩?誰來當技術產出國,誰當純消費市場?

當然,從短期來看,美日歐僅僅處於制約中國搞到一起,這很正常,他們不瞭解我們,總以為我們強大了,他們就沒飯吃了。

既然已經至此,我認為咱們也該有些策略。

一,對於美國,絕對不能認慫,這不是面子問題,說這是中華民族的生死攸關也不過分,再苦再難也不能讓老美得逞,寧可損失一些GDP增長額,也要把老美拔一層皮,畢竟我們曾經非常以及相當貧窮過,我們的承受力遠大於他們,看他們疼不疼。當然,如果美國一些個體,企業,地方不願意被美國政府牽著走,還是想和我們做生意,那我們還是要歡迎並且安撫好,繼續以和平崛起的態度示人。

二,對於日本,要堅守原則,你有善來,我有善往,你跟我玩陰的,我給你整狠的,時時刻刻摸摸頭,再敲打敲打,讓他知道我們講道理,但不好得罪。

三,對於歐洲,要理解並適當容忍,為什麼呢?因為除了歷史上有些不愉快,我實在想不出分數歐亞大陸各頭的中歐有什麼仇恨或厲害。歐美交好,那是應該的,相同文化價值體系,歐日交好也是利益使然,在這個不確定的貿易環境下,有團抱總比孤零零強。如何理解並容忍?那就繼續貿易往來,畢竟歐洲沒對我們加徵關稅,以前怎樣,以後還怎樣,不受中美貿易戰影響。

除了以上直接當事國,我們也要聯合其他反美力量了,比如俄羅斯,畢竟市場也不小,人口也可以,能源也有大用。

朝鮮,用好她,隨時噁心老美,必要時再親近一些,小胖不是想發展經濟了嗎,不一定直接援助,可以考慮適當投資了,特別是人力密集型產業,加快經濟融合與依存。

東南亞,雖然有南海問題,但問題並不嚴重,他們對於我國最大的好處就是這些小國都想明白了,都在全力維護社會平穩和發展經濟,儘可能少的去搞意識形態,這是積極的,由此,中國需要東南亞,東南亞也非常需要我們。

印度,有些摩擦和情感上的磕絆,但印度表面上看起來及其無法容忍中國的崛起已及各方面看上去都比他們先進和強大,但他們更無法容忍美國的霸權和指手畫腳。所以你能看得出來,印度即便和中國鬧不愉快都是明面兒上搞。而和美國,印度總是剋制自己的情緒的發作,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力量還無法足以抗橫,這種被壓迫的積怨可能更深,更容易激發反抗情緒。

中南美,南美,美國的後院,好在這些圍在美國周圍的兄弟都不喜歡這個為富不仁的鄰居。這跟我們老百姓的鄰里關係同理,你家有錢我們稀罕,我自己想富也不會靠你,寧可靠遠方的朋友來幫助自己,然後噁心你。這是中國最喜歡的有志氣的朋友。

非洲,這個不講了,繼續好好經營,經濟,文化,軟實力滲透,別管西方社會說我們進行什麼滲透。我們滲透的目的是弘揚中國文化,樹立中華價值觀,同時,最重要的是帶他們致富,你們西方滲透幾百年了,除了掠奪資源還做了什麼?恐怕只有類似盧旺達那樣的殖民後遺症了吧。

除了以上所談的,我們需要尋找其他力量一起做生意,繼續保持國內經濟增加,疏解外貿壓力,我們中國本就是內銷市場,即便被外部完全封鎖,自己也能過得很好。明清時期鎖國帶來的貧窮是我們太自傲,不知科學發展,不懂技術之憂,若內部有強大推動力,何愁國家機器不轟轟烈烈的運轉。到時候,急的是他們而不是我們。。。。。

好了,不知不覺扯了一大通,不嚴謹,也不專業,僅僅抒發自己的觀點,跟我一樣對國家有信心的給個贊吧,謝!


上輩子是驢


很明顯,美歐和解之後,在歐盟的助推下,特朗普必將啟動對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重塑與改革。


說到底,美國與歐盟達成貿易和解是意料之中的事,畢竟歐盟仍然是美國的傳統盟友,再怎麼吵最終還是一家人,凡事好商量!接下來必定要為了美歐共同的核心利益拿世界貿易組織下手。

自從特朗普政府單方面挑起全球範圍內的貿易衝突開始,歐盟就首當其衝地成為其“攻擊”的核心目標之一,不久前,特朗普在北約峰會期間還曾直言不諱地說,歐盟是美國最大的敵人。而當地時間週三,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卻又並肩宣佈,美國和歐盟就緩和當前緊張的貿易關係達成協議。說明前一陣特朗普對歐盟的威脅奏效了,這才是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的厲害之處。先把氣氛搞得劍拔弩張,讓對手膽戰心驚之時,突然伸出橄欖枝來誘惑你,以達到其利益最大化。



此次,美國與歐盟雙方共同表示,將致力於消除關稅和貿易壁壘,避免當前一觸即發的貿易戰。而在這之前,特朗普還進一步威脅歐盟要對來自於歐盟的進口汽車徵收高額關稅,這著實嚇了歐盟一跳,尤其是德國驚出一身冷汗,因為汽車產業是歐盟尤其是德國的經濟支柱產業,一旦被徵收高額關稅,造成的影響極大。


事實上,面對特朗普政府近期的咄咄逼人,歐盟方面並未出現明顯退縮。而是已經做好準備對美國作出的任何有關汽車關稅舉措進行反擊呢!不過德國似乎有意要和美國達成和解,不出意料的話,德國是最有可能提前“背叛”歐盟的。幸好,容克不虛此行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經過三個小時的建設性談判後,“握手言和”!特朗普稱,今天是“自由和公平貿易的大日子”。而容克也是一臉輕鬆的笑了!

不過,這還只是個開始,雙方暫時同意致力於零關稅,消除貿易壁壘停止對非汽車類產品的補貼措施。接下來,雙方將啟動新一輪談判,解決彼此之間的鋼鋁關稅和各類報復性關稅事宜。另外,容克也說了要加大進口美國大豆及加強能源合作。也就是說歐洲可能要從美國加大石油天然氣的進口,這或許是特朗普非常樂見其成的。當初,正是他在北約峰會上大罵德國成為俄羅斯的“俘虜”,劍指德國每年支付數十億美元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言外之意就是放著美國的能源為啥不進口呢!



那麼,美國與歐盟合作會對世界貿易組織有哪些影響呢?


相信暫時還不會,因為美國接下來首要的是與歐盟全方位的貿易談判,從而落實談判成果還要看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根據特朗普的表態來看,美歐協議達成將令美國與歐盟的貿易更加順昌,此舉會在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產生現實意義,那就是西方世界會越來越互惠互利的,必定帶給美歐的經濟繁榮機會。一旦美歐放下包袱後,肯定將矛頭對準世界貿易組織,或許要為該組織重新立規矩。當然是只能朝著有利於它們的方向改革。恰恰是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有了歐盟的支持就能水到渠成。


東震木


先回答對歐美之間的貿易協議看法問題。

貿易戰停火是歐盟和美國經過磋商得出的一個重大結果,也勢必對國際貿易和世界貿易秩序造成重要影響。從特朗普的最近推特來看,特朗普對於歐美之間達成這種貿易戰停火甚為高興,並認為這是“自由和公平貿易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天”。

無論如何,這次重要的談判對歐美雙方是雙贏的結果。當然,這個停戰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得看特朗普大統領的心情。可能說翻就翻。

特朗普而言,他的先敲打再獲益的方式又一次獲得了成功,並且讓歐盟這個正在成長的小弟變得乖巧起來,從美國角度看,也讓歐盟跟中國等國的關係產生了進一步的裂痕,對特朗普與共和黨而言,其國內支持民眾的支持度肯定進一步上升,未來幾個月的中期選舉,可謂進一步得到選票保障,提升了勝率。從

實質利益來說,美國其實在壓制歐盟並獲取貿易領域更多出口和更少進口方面獲得不少。

歐洲而言,他們避免了貿易戰導致的各種損失,減緩了其受影響產業受到衝擊的可能性,儘管做出了若干讓步,但是這些都是容克與歐盟各國巨頭商量溝通的結果,這種避免損失對於著力於從貿易角度來提升自身實力的歐盟而言便是很大的利益。

回答第二個問題。

日美歐對於WTO的不滿由來已久。最顯著的是特朗普說要退群以及美國這幾年一直在折騰TPP跟TIPP等貿易框架。但是,三者對WTO的不滿也是有區別的。歐盟跟日本還是希望能夠有WTO框架的支撐。

當然,從目前形勢來看,我們不能說他們想另組新群,但是,一旦他們建成三邊的FTA,其影響力肯定是巨大的,到此,WTO或者走向死亡或者解散,或者改革自身以適應日美歐三方設定的標準、劃定的範圍。如果WTO解散的話,那麼日美歐三方另組新群才算成功。


南大毛維準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於7月26號就美歐雙邊貿易問題達成妥協之前,日本和歐盟就已經在本月17號簽署了目前為止世界最大規模的自貿協定。既然日本和歐盟之間的自貿區談判已經完成,此時如果美國和歐盟再建成一個體量更加龐大的自貿區,那麼未來美日兩國簽署新的雙邊自貿協定也將是早晚的事情。

(特朗普和容克)

美國、歐盟和日本2017年的GDP總量分別為19.36萬億美元、17.31萬億美元和4.87萬億美元,這三個國家(歐盟只能算一個經濟體)的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55%。如果美日歐三國最終形成一個統一的自貿區,那麼這必然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當今世界的貿易格局。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的發達經濟體都囊括在美日歐三大經濟體之內,他們依然對全球高端製造業具有強大的統治力。而一旦這三個發達經濟體之間形成統一的自貿區,那麼他們將可以在自己內部構建一個龐大的市場,這將為三國的產品提供更加強大的競爭力。

同時這個由發達經濟體組建的自貿區可能會對外部的同類產品構成巨大的擠出效應,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製造業轉型升級將因此面臨更大的困難。
(七國集團領導人)

實際上美國、日本和歐盟等發達經濟體一直都對現有的世貿組織規則存在很大的不滿,尤其是特朗普甚至威脅要退出WTO並自己構建一個新的貿易體系。所以在這次容克和特朗普達成的共識當中就有一條,美歐將會共同推動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改革。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世貿組織拒絕改革,那麼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將會通過結成經濟同盟的方式迫使WTO作出改變。

歐盟和日本首先簽署雙邊自貿協定,隨後美國和歐盟再共同推動實現雙邊貿易零關稅、零補貼和零壁壘,美日歐三國這樣的行動從目前來看確實有準備要脫離WTO另外組建“新群”的意思。由於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始終對世貿組織規則心存不滿,所以他們確實也都有意願組建一個新的發達國家之間的自貿體系。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歐盟領導人)



當然,現在就認定美日歐三巨頭將要脫離WTO還為時尚早,又或許他們根本就不會脫離WTO,他們只是想要讓現有的WTO規則發生改變。不過既然美歐雙方在雙邊自貿協定談判上已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果,那麼這一定程度上也是美日歐三巨頭有可能脫離WTO另組新群的信號,而這對於那些發展中國家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李姓先生


美國,日本和歐盟達到了貿易協議,實際上只是初步的形成而已。

試問:美國會放棄自己的老大不做,美國會甘心去做個小三嗎?當然不會!

美國將英國騙出歐盟,而自己卻和歐盟達成協議——實際上就是美國加入了歐盟。這樣的欺騙英國忍受得了嗎?當然忍受不了。所以英國會向美國哭訴自己的委屈的。

美國為了英國的哭泣,一定會告訴英國人,他們加入其中的目的就是要將歐盟攪亂,決不讓英國吃虧的。

從軍事理論的角度上看問題,想要破壞對方最好的戰略就是加入進去。只要自己能夠加入了進去,就是其中之一員,就有地方說話了,然後呢再慢慢的增加自己的話語權,從而實現逐步攪局的陰謀。

“美國優先”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響亮的口號,在美國,日本和歐盟裡面,顯然原歐盟是主體。

美國和日本的聲音必須要得到歐盟的首肯才能夠實施,日本早於美國,所以是老二,美國最後加入,自然就是老三了。

美國之前和歐盟裡面的兩個大佬,德國和法國的諸多矛盾已經就差罵娘了。現在美國會甘心情願的來到歐盟做小三嗎?美國會對於歐盟和法國和德國言聽計從嗎?美國會放棄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嗎?顯然不會。

美國和歐盟達到貿易協議,實際上就是加入其中,目的也是要想方設法破壞之!

雖然美國和歐盟達成了貿易協議,並不代表著美國和歐盟就要建立一個新的貿易區,並且脫離WTO。

現在的所謂的三巨頭能夠堅持多久?我們還得仔細看看,另外組建一個貿易組織,恐怕是我們想得太多了吧?也是我們把美國想得太單純了吧?

事情才剛剛開始,路還長著呢?我們還是一起看好戲吧?





幸福地帶2


歸根結底,美國和歐盟雙方達成的貿易和解方案,是在大部分人的預料之中的事,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雙方肯定會為了美國和歐盟共同的利益拿世界貿易組織開刀。

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單方面挑起貿易戰,衝突一開始,歐盟就成了第一個特朗普首先攻擊的對象,在不久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參加北約峰會期間還直言不諱的說,歐盟,是目前美國最大的敵人,然而,卻在當地時間週三,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舉行會晤後又宣佈,美國和歐盟就雙方關心的貿易戰問題已經達成了部分的協議,這或許正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商人身份的厲害之處吧!首先先搞出一個緊張的氣氛出來,讓自己的對手處在一個膽顫心驚的環境中,然後又伸出橄欖枝來誘導自己的對手,以便達到符合自己的利益。

本次。美歐雙方共同表態,將會盡最大的努力排除雙方關心的關稅和貿易壁壘問題,防止目前千金一發的貿易戰。然而在此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還在更深的一步要挾歐盟要對源自歐盟的汽車徵收部分的高關稅,這一舉動確實是嚇著了歐盟,特別是德國自己嚇出了一身的冷汗,大家都知道,由於汽車產業是歐盟的經濟支柱,特別是德國,如果高關稅真的被徵收了,後果將會對歐盟和德國造成很大的影響。本質上,對於特朗普咄咄逼人的態勢,歐盟並沒有作出任何屈服的表態,而是依然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對美國即將徵收的汽車關稅措施採取了相應的反擊。但是德國好像有想法要和美國達成和解,不出乎意外的話,德國有可能會首先“反叛”歐盟。剛好,容克和特朗特朗普的會晤讓三方都握手言和了,隨後特朗普表示稱,今天是一個自由和公平貿易的大好日子。然而,容克的笑容卻不是那麼的好看。

可是,有關貿易專家分析稱,這只是一個開始,歐美雙方暫停同意著力讓雙方的關稅降至為零,排除相關的貿易壁壘結束對非汽車類的產品的相關補貼措施,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歐美雙方還會啟動新一輪的談判,處理好雙方之間比較關心的鋼鋁關稅和各項報復性關稅事件。此外,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他還說要增加進口來自於美國的大豆和相關的能源合作,容克的意思是歐盟有可能會增加進口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這也許正是特朗普所希望看到的,當初,由於特朗普在北約峰會上大肆的謾罵德國成為了俄羅斯的俘虜,意思是德國購買將近10多億美元的俄羅斯天然氣,特朗普的弦外之音就是為什麼不直接購買美國的天然氣。



對於美國與歐盟合作將會對,當今的世界貿易組織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以目前公佈的資料來看,歐美之間的合作當前不會對世界貿易組織構成什麼威脅。因為美國當下首先要做的是先和歐盟談判好了。從而更加的判斷與歐盟的談判有沒有達到實質性的效果,不過根據特朗普表態來看,歐美之間談判協議將會讓美國以歐盟之間的貿易更加的順利,此項措施會在當今的世界經濟發展中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個影響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好,那麼美國的經濟將會更加的繁榮穩定,如果美國和歐盟放下這個包袱後。他們將會把矛頭對準,當今的世界貿易組織,也許要改變世界貿易組織現有的規則,當然這個改革是朝著有利於美國發展的方向及改革的,這正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原因,有了歐盟這個經濟實力比較強的組織鼎力支持,特朗普就會更加肆無忌憚的立刻要求世貿組織改革。



努力成就你我他


這不是一個好現象,意味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又一次組織起來,又一次撕下了偽善的面紗,露出醜陋猙獰的面目,準備收割第三世界的財富。

美國和歐盟始終是一家,他們之間裡會有利益上的摩擦,但是絕不會沒有政治上的分歧。

表面上看,歐美國家都是反對種族歧視的標杆,但是事實上,這些國家的領導層都是真正的種族主義者,正是因為這種種族和血統上的偏見,使得他們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大多數只對本民族或者本種族有利。

在對待其他的國家和民族時,在不利的時候,往往就會放下曾經制定的規則,選擇使用自身巨大的體量去欺壓其他國家。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看到,在今年特朗普掀起的全球貿易戰之中,美國選擇和歐盟彌合來,再帶著小兄弟日本,來對付俄羅斯和亞洲各國的原因。

美國和歐盟並沒有政治上的絕對分歧,只不過是經濟利益上的摩擦,這種摩擦在特朗普的“禍水東引”的手段下摩擦變小和消失,雙方的再一次聯合,讓整個世界又一次重現二戰之前的狀態,即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聯合起來,欺凌第三世界的弱小國家。

第三世界利用低廉的人力優勢保持本國產品的競爭力,而美歐發達國家則利用規則優勢來給自己創造利潤。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世界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技術、三流企業做產品”,那麼這句話擴展到世界競爭的範疇裡來的話,就是最強國家制定遊戲規則,二流國家爭取領域優勢,三流國家提供原材料。

因此在經過幾十年的漫長髮展之後,亞洲各國已經從三流國家步入二流,正在努力向一流邁進,這很顯然是美國所無法忍受的,他們絕對不會允許這個世界上再出現一個敢於挑戰他們的地位的國家。為了維護他們的地位,各種戰爭往往就因此爆發。

這是客觀事實,並不是哪一個國家或者哪一個集團能夠否認的,一個國家想要上升到一個新的階層,就必須要面對舊有階層的國家的激烈抵抗。想要通過和平手段崛起,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們應該要有相應的心理準備。

面對這些,第三世界手中還有什麼樣子的武器?

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突然在世界上翻臉,這其實是早就可以預料的到的事情。所以恐怕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早就已經做好了相應的準備,現在的美國已經不是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了,我們沒有理由對此人心惶惶。

因為在當今世界,一個想要孤立發展的國家,是註定要落後下去的,就算是美國也是一樣。因此哪怕是世界第一的美國,也不可能這樣長久的孤立下去,美國的利潤不可能只在美國本國創造出來,他需要全球的市場去購買他的產品,只有這樣美國才能將他“世界第一”的場子撐下去。

所以有準備的第三世界國家,完全不需要有什麼好擔心的,應為這些國家手中握有的市場,都是這些歐美國家所急需的,如果貿易戰全面爆發,那麼這些市場自然就會向歐美國家關閉,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到時候誰比誰更著急,就不知道了。

因此此次貿易戰,時間應該不會太長。畢竟美國的麻煩還有很多,到時候要是真的撐不住,一下垮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落下m


歐美達成貿易協議,只是彼此“休戰”而已。雙方同意解決貿易紛爭,離美日歐三脫離WTO另組新群,還有很大的距離。歐美商貿糾紛乃系統性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一二份協議書就能夠解決的小事情。

歐美在衝突急劇上升的背景下峰迴路轉,乃預料之中的事情,畢竟雙方的共同利益大於分歧。但是,簽訂類似歐盟與日本之間的“零關稅”協議,在歐美之間還有待時日,相對於日本,美國才是歐美最大的商貿夥伴。

國際商貿急轉彎,歐盟還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歐美各自的出口產業以及相關行業,亦需一個調整階段。如果放到全球商貿的大背景下,更有各種圓轉的空間,並非一條路走到黑。

特朗普與歐盟主席容克將努力就零關稅、零貿易壁壘和零補貼達成一致。歐盟主席容克此行,旨在避免美國對歐盟汽車徵收關稅,容克表示,在談判期間特朗普政府不會加徵新的關稅。避免貿易糾紛升級,意味著歐盟的一次勝利。

7月17日,日本和歐盟在東京簽署經濟合作協議,將取消幾乎所有關稅。 根據這項協議,歐盟取消了約99%對日本商品的關稅,日本取消約94%對歐盟商品關稅,這一比例未來數年內將上升到99%。歐盟將在8年內將目前10%的汽車關稅降至零,日本汽車製造商在歐洲市場的份額約佔10%左右。

據《經濟參考報》分析:歐盟與日本希望以此反擊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日經新聞網”分析稱,日本向歐盟開放農產品市場對美國農民來說是一個打擊,他們一直希望能夠撬開日本密封的市場。

歐盟和日本在汽車和農業領域談判有較大分歧,事情並非想象中那麼一帆風順。由此及彼,歐洲和美國在汽車關稅這一問題上存在分歧,特朗普政府希望歐洲取消對美國汽車10%的關稅。

由此可見,歐盟和美國“化敵為友”才邁出第一步,WTO瓦解之類的猜測乃“杞人憂天”。


歡迎批評指正,敬請點贊關注,順祝工作快樂!


陸燕青


WTO,全稱為World trade Orgnization,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組織。到現在為止WTO有164個國家是它的成員。而它的前身是關貿總協定。簡單來說,在1947年,美國等23個國家在日內瓦簽訂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關貿總協定的23個發起國於當年年底簽訂了《臨時議定書》,承諾在今後的國際貿易中遵循關貿總協定的規定。它原本考慮的是通過一個國際貿易組織憲章,這裡就對國家有要求。當時稍稍存在著國家之間的不同,所以就只是按照關稅和貿易協定做了一個協定。這個協定從1947年,到1995年1月1日,一共走了47年。參加的國家也由最初的23個增加到128個。1994年,在日內瓦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告關貿總協定的歷史使命完結。根據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協議,從1995年1月1日起,由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取代關貿總協定。歷史是這樣的。

那麼到了現在,貿易全球化看似有點矛盾了,走起來不太順了。當時的關貿總協定就是美國牽頭搞的。現在,美國就又考慮召喚老夥伴了。喂,我們最早的一些老夥伴要不再看看,怎麼搞合適。而在這之前的幾天,在明顯是得到美國授意下,日本先和歐盟簽署了零關稅協議。這樣歐盟和美國簽署零關稅也就有了基礎。而且這樣的話,英國退歐後的貿易等方面的麻煩也就迎刃而解了。零關稅只是一個簡單的詞彙,裡面的意思還有幾層。首先當然是互相之間的零關稅,這對兩邊消費者來說,都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這也和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高關稅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世界變了。而且這個零關稅還影響歐盟和日本對其他國家關稅的態度。要知道,打開任何一扇窗都意味著必須關上另一扇門。零關稅的第二點是零補貼。也就是雙方執行零關稅的產品首先必須是零補貼的,任何有政府補貼的商品都不在零關稅裡。汽車是其中之一。第三是,貿易互惠。首先看到的是能源產品。

現在的歐盟成員國有28個,加上美英日,31個,和當初的23個關貿總協定締約國相比數字上就很接近。這些國家加起來的GDP有44萬億美元(中國去年的GDP為13.17萬億)。表面上說這些零關稅國家簽訂的是一個相互關稅為零的協議。實際上還有其他內容。所以說清理群也好,另組新群也好,退回原來也罷。總之他們決定要自己跟自己玩了。這個意義要遠遠超過奧巴馬政府的TPP協議。這個環太平洋貿易協議,它沒有注意到歐盟的力量。而且離開歐盟有些事情會out of control。而現在相當於WTO從頭再來。還是那些主要國家,現在和當時的不同是統一的德國和重新加入的日本。而當時的締約國中國,還沒進入。

和關貿總協定的發展一樣,他們也不會停留於這個國家範圍。貿易範圍也是政治勢力範圍。所以你看著這個零關稅協議會發展。而另一個情況是有傳言citing resouce說WTO的得改革。我相信這肯定會,這也肯定不是改變一些規則那麼簡單,而是砸鍋的可能性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