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硬骨头”——陕西石泉县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陕西石泉县现有贫困村66个,贫困人口7785户、16983人。这些是经过几轮扶贫剩下的最难啃的“硬骨头”。啃“硬骨头”,当用非常之力。“力”从何来?近年来,该县74名第一书记和150个驻村工作队、1405名队员走进乡村,发挥脱贫攻坚骨干先锋作用;11个驻镇督导组由县级领导带队,深入贫困村调研、督导,统筹推进脱贫攻坚;130多个帮扶单位帮助贫困村制定脱贫规划、实施精准扶贫项目,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2017年,石泉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

石泉县通过压实三级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力保障等措施,集中一切力量攻坚深度贫困。健全“县抓部署谋划、镇抓组织推进、村抓具体实施”的三级指挥体系,制定出台了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防范违纪违法“七个严禁”、落实不力“四个一律”问责规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同时,实行“一月一研究、一月一清单、一月一研判”制度;聚焦村级主战场,统筹整合专项扶贫、财政涉农、地方配套、信贷资金以及行业部门扶贫资金,精准“滴灌”到村到户到人。全年计划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34亿元,实施项目627个;投入产业扶贫1.64亿元,全面提升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从全县选派1405名帮扶干部组建150个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精准派驻到全县所有贫困村和有脱贫任务的非贫困村,每人负责包抓3~8户贫困户,实现精准派驻帮扶“全覆盖”;创新实施以“育、治、带、导”为核心的新民风建设“六进六治六立”工程。加大爱心超市建设力度,实现贫困村爱心超市全覆盖,积极推行积分式管理,充分发挥爱心超市作用,有效促进了民风持续向好向善。

石泉县还立足实际,按照“全域旅游抓龙头、北桑南茶川道菜,特色种养保增收”的产业总体布局,推动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蚕桑、畜牧、特色种植、山林经济等产业,探索实施企业(园区)+合作社+贫困户+产业的模式,积极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做实“订单农业”,确保全县有产业发展意愿和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贫困户,每户发展一项主导产业和1~2项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共培育农业园区66个、专业合作社250家、家庭农场261个,带动734户贫困户2202名贫困人口参与投资、经营、管理、分红。

同时,结合贫困户产业发展,健全并落实贫困劳动力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建立孵化基地促创业、发展产业促创业、发放贷款促创业、培训扶志促创业“四促进”机制,引导带动贫困户实现创业脱贫,上半年新增贫困户创业72户。还创新实施了“1135”稳定增收工程,通过开发1000个左右村内“居家就业”公益性岗位、1000个左右县内“稳定用工”岗位、组织实现3000个左右县外“稳定务工”型岗位、组织5000户左右贫困户发展特色订单种养业,全面提升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能力。

为了全力推动各级各部门持续压实攻坚责任,让扶贫政策不折不扣落地生根,该县相继制定出台了《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回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责任保障和约束倒逼机制,把脱贫攻坚考核结果作为帮扶干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实、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建立了干部“退回”机制,将素质能力不适应、工作作风漂浮、不胜任现职的的47名干部退回组织人事部门“回炉锻造”。

为了充分发挥驻镇督导组的“利剑”作用,每镇派驻1个督导组,坚持督查与指导、跟踪与整改相结合,并赋予了督导组现场免职决定权、现场问责决定权和重大紧急事项现场决定权。对整改不重视、走过场、研究问题不实不细的问题进行通报,对整改不到位、工作不实效的单位和个人及时向县纪委、监委提交问题线索,按程序启动问责。今年以来,累计党纪政务处分33人,3名科级干部被免职,给予诫勉或警示谈话处理84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集体约谈镇和部门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66人次,党纪政务处分16人。

啃下“硬骨头”——陕西石泉县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啃下“硬骨头”——陕西石泉县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