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棺砸棺」的殯葬改革,怎麼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生老病死,誰也抗拒不了這自然規律。近年來,殯葬改革也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這幾天來,江西殯葬改革就再次躍入了人們眼簾,成為了互聯網上關注的焦點。其中一段網上視頻就顯示,今年夏天,江西多地出現“搶棺砸棺”的場景:執法隊進村入戶,強行將村民的棺材抬走,成百上千副棺木,密密麻麻地在空地上堆積如山,挖掘機一錘一錘搗毀,一口口的棺材瞬間化為碎木。

“搶棺砸棺”的殯葬改革,怎麼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圖據網絡

生死事大。“入土為安”,在很多人們觀念中根深蒂固。當然,土葬也並不純粹就是挖墳埋人,其背後有著一整套鄉村秩序,在鄉風傳承中有著一定的作用。只是凡事最怕跑偏,諸如焚燒紙錢、大操大辦等殯葬陋習,都備受人們詬病。先前也有統計數據顯示,如果在殯葬時沿用傳統方式土葬,每年就要佔去10萬畝土地,浪費2000萬方木材,還有大量石材、水泥等等,讓人觸目驚心。

實行殯葬改革,保護生態環境,勢在必行。2016年2月,民政部等9部門也曾聯合印發《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確立了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注重引導和創新發展、分類指導和統籌推進相結合的基本原則。當然,各地有各地的情況,也就已經決定了雖然推行殯葬改革有助於保護青山綠水,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卻需要循序漸進,需要有序推進。

推行殯葬改革,絕不能“一刀切”。比如,《殯葬管理條例》就規定: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再加上受多種因素影響,在一些地方封建社會傳統習俗影響深厚,民間土葬風氣依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把握殯葬改革的進度和尺度,分階段、分層次地往前推進,絕不能盲目地一刀切。當然,也不能放任自流。

“搶棺砸棺”的殯葬改革,怎麼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圖據網絡

“改頭換面易,移風易俗難”。殯葬改革主要在於改變人的觀念,其顯得更加艱難。事實上,延續千年的殯葬文化也自有其強大的韌性和慣性,實行殯葬改革必須因勢利導,多一點耐心和智慧。前段時間周口平墳事件叫停後,一夜之間眾多墳墓“重現”就證明了這一點。派所謂的執法隊進村入戶,在群眾圍觀下用挖掘機一錘一錘搗毀堆積如山的棺木,既達不到改革預期也損害了民眾利益。

思想改變是個長期過程,這也已經註定了傳統殯葬觀念的變革將會是一場漫長的征程。當然,殯葬改革具體實施中也必須謹防一個誤區,就是上面好的政策被下面執行歪了。從實際情況出發,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消除傳統思想觀念對民眾的束縛,探討對主動採用火葬、“生態葬”的家庭給予經濟獎勵等等,都比簡單粗暴的方式更有效果。總而言之,殯葬改革利國利民,但好政策卻不能被執行歪了。(評論員 楊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