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國之重器問世!抹平30年差距,爲中國撬開微觀世界大門

眾所周知,要想觀察研究微小的物質有需要用到顯微鏡,但是要研究微觀物質的結構以及運動規律時,僅依靠普通顯微鏡是遠遠不夠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另一種工具-散裂中子源。

什麼是“散裂中子源”呢?簡單來說就是“超級顯微鏡”,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將一束中子(細胞核的一部分)打到被研究的樣品表面,然後通過彈射出來的中子的能量和動量的微小變化來研究出物質的微觀結構,“散裂中子源”可以說是研究微觀世界的必備工具。

又一國之重器問世!抹平30年差距,為中國撬開微觀世界大門

但是,這種高端設備有著極其複雜的工藝,建造難度也是相當大,所以在過去全世界也只有美國、日本和英國擁有,中國在該領域則是一直處於空白。於是,中國在“十一五”計劃中,將“散裂中子源”正式立項,在“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十二大科學裝置中,它的重量級是最高的。隨後在2011年9月,總投資23億元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式開工建造。

又一國之重器問世!抹平30年差距,為中國撬開微觀世界大門

就在昨天(3月25日),官方媒體報道,中國首臺散裂中子源已經正式建造成功,並且已經通過了相關工藝鑑定和性能驗收。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的國家,不僅填補了我國一直以來在強流質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領域的空白,而且其各方面性能都躋身於世界一流水平,抹平了中國與世界前沿在該領域近30年的差距。

又一國之重器問世!抹平30年差距,為中國撬開微觀世界大門

切不可小看這個儀器,它在我們生活中作用巨大,例如20年前的德國高鐵由於車輪老化和金屬疲勞所造成的出軌事件,隨後通過英國的散裂中子源對其車輪的微觀結構的研究,才得以找出了其金屬材料疲勞的規律,從而指定出了相關措施來保證車輪的安全。不僅如此,散裂中子源對於新能源、新材料、化學化工等諸多領域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義。

又一國之重器問世!抹平30年差距,為中國撬開微觀世界大門

2018年才過去短短3個月,中國卻已經捷報頻傳,這一年,祖國還將帶給我們更多驚喜,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