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灣水有個兩代當兵三人參戰五次立功的苗族之家

凯里湾水有个两代当兵三人参战五次立功的苗族之家

抗美作戰親兄弟:父親吳國榮左二叔吳國智右,楊仁海/攝

我家住在黔東南凱里市灣水鎮洪溪村大寨組的苗寨裡,是當年中央工農紅軍和解放軍經過和駐紮的地方。父親和二叔是同胞兄弟,我父親叫吳國榮,1934年5月出生,今年84歲;二叔名叫吳國智,1937年8月出生,今年81歲,現今他倆已進入耄耋之年。父親和二叔在年幼時期讀書少,大部分時間是在聽爺爺奶奶講紅軍故事懂事和長大的,因此受到紅軍精神的影響很深。到了青年時代,在紅軍精神的影響下,他倆赤膽忠心、懷揣報國之志,積極響應祖國的號召應徵入伍,到部隊後分別參加了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其中父親榮立三等功一次,二叔榮立三等功三次。到我這輩兄弟五個,也在父輩的影響和薰陶下,個個都踴躍報名當兵,但因條件受限,最終我和老三吳壽峰如願以償,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我有幸地參加了1984年的老山自衛反擊戰,受到七次部隊嘉獎,老三吳壽峰在部隊榮立三等功和評為“優秀士兵”等,這樣我家成為二代當兵三人參戰五次立功的家庭。

父親和二叔在童年時,奶奶病故,爺爺為了生計,常年外出;到了少年時代,父輩倆隨本房叔伯到湖南洪江等地划船運輸為生,從此,父輩倆跟隨大人在外鄉打拼,練就了強健的體魄,磨鍊了吃苦耐勞、堅強不屈的意志。

凯里湾水有个两代当兵三人参战五次立功的苗族之家

吳國榮(左)吳國智(右)與本村抗美老兵在欣賞當年的參戰紀念品

楊仁海/攝

1

1953年初,正值朝鮮戰場交戰激烈之時,已滿18週歲的父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積極響應黨中央、中央軍委提出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毅然報名投身報國,與同鄉的7個熱血青年步行到當時爐山縣城參加體檢,憑著過硬的體質,端正的動機,強烈的愛國心,堅定的決心,被批准入伍。通過短期的訓練後,乘坐6天6夜的火車到達吉林市,編入志願軍公安部隊(屬獨立軍3153部隊3093支隊),在那裡進行了三個月的戰前強化訓練,主要訓練野外生存和野戰技能,熟練掌握各種武器,學會朝鮮國家的簡單常用語言等等;訓練結束後隨部隊轉入長春市執行保衛地下兵工廠的任務,半年後又到黑龍江保衛松花江大橋,其間,他兩次發現敵特務試圖破壞松花江大橋活動,他與戰友一起將其捕獲,挽回了國家重要設施的重大損失。1953年7月初,由於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戰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剛提為副班長的父親隨部隊奉命奔赴丹東保衛鴨綠江大橋的戰鬥任務。當時正處於邊打邊談判的時局,在那裡,時常和進行搗亂破壞活動的敵特匪較量(指蔣介石秘密派出的國民黨特務在鴨綠江一帶的搗亂和破壞活動),又配合炮兵部隊監視和攔截空中敵機轟炸大橋,保障從朝鮮戰場運回國內的傷員之官兵,以及運輸到朝鮮的戰備物資的車輛安全。其間,父親和排長在夜間和雨天巡邏排查中,五次發現小股敵特工進行破壞活動,均被父親和戰友們及時識破和抓獲,為保護鴨綠江的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父親因過度勞累患上勞傷病(轉到哈爾濱陸軍醫院治療),因完成任務堅決,個人榮立三等功一次。

2

1953年7月27日停戰後轉到牡丹江市,經短暫休整後又繼續執行保衛任務,1955年5月,提為上士班長,後來又代理排長。因在執行幾次戰鬥任務中表現積極,英勇頑強,出色完成保衛戰鬥任務,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五年來共受部隊嘉獎十餘次),同年10月唯一代表全營士兵出席全師黨代會。

3

1957年1月,病情治療未愈就帶病復員到黑龍江復員大隊,按照上層的決策,把農村籍復員軍人作為充實到農村組織機構的骨幹力量,因此在那裡進行初級、中級、高級合作社的學習管理、培訓。

4

1957年3月帶病復員到地方——洪溪村。同年7月份奉命任中隊長帶領本村群眾參加江口水利的修建,1958大躍進開始,調到洛榜區辦煤廠任支書,半年後調到旁海綜合廠任廠長(主要是造船、捕魚、榨油、釀酒等),1961年調到江口紙廠任廠長,1962年起上級安排任洪溪大隊支書,在擔任三十多年的村支書生涯中,多次受到公社的表彰,多次被選為縣黨代表出席凱里縣黨代會,1980年出席全州復退軍人先進代表大會,並作典型經驗交流發言。今年雖已近84歲,近期又在義務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捐款為村裡開展公益事業,成為村裡的公眾人物,被國內多家媒體宣傳報道。

凯里湾水有个两代当兵三人参战五次立功的苗族之家

26歲時的二叔吳國智

二叔吳國智於1958年已到了參軍入伍的年齡,他決心向我的父親一樣,馳騁疆場,保衛祖國。於是他義無反顧地積極響應祖國號召應徵入伍到福建省南平縣(現南平市),屬鐵道兵8511部隊(52團)二營五連,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在部隊勤學苦練,軍政素質提高很快,三個月後任連部通訊員,到半年後任副班長,一年後提為班長,擔任班長期間受部隊嘉獎7次,第二年的10月份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第三年提為副排長,後來排長轉業後明確為代理排長。在代理排長期間,他帶領全排戰士分別於1962年為防止蔣介石反攻大陸,搶修閩江大橋和1964年9月在上海修建國際機場兩項重大任務中,由於出色完成任務,成績突出,各榮立三等功一次。

凯里湾水有个两代当兵三人参战五次立功的苗族之家

父輩倆展示當年抗美援越時用過的越南民工服裝,楊仁海/攝

凯里湾水有个两代当兵三人参战五次立功的苗族之家

二叔吳國智穿起當年的服裝,仍精神煥發,楊仁海/攝

二叔吳國智積極發揮好一名共產黨員和部隊骨幹的作用,挑起代理排長的重擔。1964年8月 ,美國借“北部灣事件”,發動侵略戰爭,軍用飛機侵入中國海南島地區和雲南、廣西上空,投擲炸彈和發射導彈,打死打傷中國船員和解放軍,威脅中國安全。1965年6月,正當抗美援越的號角吹響,二叔所在部隊編入13師,他帶領全排隨剛組建的“中國人民志願工程隊”首批跨過友誼橋,奔赴越南老街方向秘密參加援越抗戰(身穿越南民工服裝)。其主要任務是執行搶修、改建公路、構築國防工程、修築機場任務;他所在排還具體修築友誼公路:參與新建和改建友誼8號公路(老街至孟康)、10號公路(老街至巴丹)等等;

在越南擔負修建公路任務是在極其困難和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的。部隊要穿著當地民工的服裝,在高射炮的掩護下,時刻克服美機的轟炸,酷熱多雨,洪水氾濫,後勤保障受阻,病菌多發,體質下降,以及不易就地取材等困難。一次,敵機投擲的炸彈炸傷本排的兩個戰友,二叔連續揹著兩個戰友傷員進入掩蔽部進行搶救,由於搶救及時,挽回了兩個戰友的生命;在排裡,經常有人生病,二叔找來草藥為他們治療,還經常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們吃,儘量減少兵員損失,保證了有生力量。儘管情況十分危險和艱難,二叔所帶領的排,經過8個多月的戰鬥,能很好的完成了上級交給的戰鬥任務,全排榮立集體二等功,他本人榮立三等功。

1966年2月二叔隨部隊直接從越南返回雲南通海進行休整和集訓,作好轉業退伍參加地方社會主義建設的工作準備。在部隊奮鬥了8年的他,於同年3月退伍到了地方,按照當時的安置政策,同年4月他被安排在凱里縣土產公司,在土產公司工作十來年,當時縣政府為充實基層一線工作,特別是鄉鎮機構的工作,二叔被安排到當時的龍場公社任一般幹部,不久又經過工轉幹,擔任公社黨委委員、武裝部長等職。當時的龍場公社情況複雜,由於煤洞多,流動人口也多,管理混亂,加之漁洞監獄對勞改犯的管理不善,經常有犯人外逃發生,在當時沒設派出所的情況下,武裝部一個人負責全鎮的社會治安工作,那是何等的困難。於是他在各村成立民兵分隊,在公社成立基幹民兵,並開展常態化訓練和巡邏工作,很快扭轉了社會治安的工作局面,當時受到縣政府和縣武裝部的通報表揚。

1987年二叔由上級組織安排調動到灣水工作,先後任灣水公社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等職,他認真履行工作職責,能團結同志,大膽工作,帶頭轉變工作作風。在推動全鎮農村各項工作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1993年光榮退休回家,在所在的村,他仍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繼續發揮餘熱,與村兩委一起,上下求援,左右協調,動員群眾,為通車公路、農網改造、修通自來水等基礎設施建設盡心盡力。如今已是81高齡,病魔纏身,行動不便,但他還時常在關注村裡的各項事業的發展情況。

我從小崇拜軍人,崇拜我的父輩,嚮往軍營。於是,1981年11月,剛高中畢業後的我報名應徵入伍,經嚴格體檢和政審,我終於實現了人生中夢寐以求的夙願,成為了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被安排在昆明軍區11 軍32師94團。

凯里湾水有个两代当兵三人参战五次立功的苗族之家

在部隊三年裡,我苦練殺敵本領,經嚴格考核,我獲得了部隊“神槍手、神炮手、技術能手、投彈能手”稱號。1984年8月1日我有幸參加了老山自衛反擊戰,有了用武之地。1984年4月,老山被兄弟部隊付出較大代價從越軍手中收復後,作戰工事破損不堪,需要休整。根據上級命令,我所在的團作為首批接防老山的部隊,經過5天的機械化行軍,到達預定地點。由於長途行軍,加之揹負重物,衣服和被子等都溼透了汗水,到達老山腳下,早已氣喘吁吁,勞累程度無法形容。

我們連於8月1日開始秘密摸進老山主峰。當晚天上在下雨,通向老山主峰只有一條又陡又窄又滑的小路,兩邊佈滿了越軍埋下的各種地雷,約七八點鐘左右部隊開始小心翼翼地四肢爬著摸進老山主峰。

用了洪荒之力到了老山主峰以後,進行陣地移交。我們排分在49號高地,118團的老兵給我們介紹完敵情、地形以及防守區域後就撤離了陣地。還沒有站穩腳跟,還沒有喘一口氣,可能是越軍發現了我們吧,用機槍向我陣地戰壕進行長達十多分鐘的掃射,我和戰友們迅速臥倒在積有二十多公分水深的戰壕裡,兩眼看著一顆顆火紅的彈頭擊落在戰壕的後壁上嗖嗖作響,泥土不斷的飛揚;還擔心敵人趁機偷襲,將衝鋒槍打開保險,手榴彈打開蓋子,在這伸手不見五指、槍炮聲和雨聲交加的雨夜裡,只有嚴陣以待。這是有生以來嚐到敵人向我們掃射壓制的滋味,那時刻說不害怕、不緊張那是假的,但一會兒就鎮定多了。

我們就這樣艱難地熬了一個不眠之夜。第二天清晨,終於看清了駐守陣地的面目。我們陣地的對面約幾公里之外和山腳下兩公里處是越軍把守的陣地,當天氣好時可以看見敵人裸露上身巡邏走動;我們駐守的老山是一片熱帶山嶽叢林地,雜樹特別多,偶爾有小野獸出沒,常年大霧繚繞,一旦風吹,樹葉摩擦聲奇怪的響動,很便於敵人偷襲,敵人遍地埋有地雷和跳雷,不可輕易走動。

凯里湾水有个两代当兵三人参战五次立功的苗族之家

1984年,吳壽華(左)與同班戰友在老山主峰瞄準越軍陣地

在這以後的日子裡,白天趁敵人轟炸聲過後,或者大霧籠罩時,我們搶時間修工事,晚上輪流站崗,輪流休息,由於戰地炮聲隆隆,始終沒有得個安穩覺。老山上八月十五的月亮也是圓的,月光普照著我們的陣地,也普照著越軍的陣地,稍有一點“佳節倍思親”的念頭總被炮聲轟滅。

部隊戰友親如兄弟,老鄉戰友更加親熱。我團一機連設機槍發射臺在我班陣地上,一天下午,一機連連長吳應洲帶著班長楊昌海(貴州凱里老鄉)和七八個士兵到此作陣地作戰鬥佈置,大概待了十幾分鍾就往回走(這時越軍早已發現了他們),當老鄉楊昌海經過我的隱蔽部口時,我邀他進來抽一支菸,我倆藉著隱蔽部裡微弱的煤油燈光,邊抽菸邊閒聊,不到兩分鐘時間,越軍五六發炮彈向我隱蔽部頂上集中轟炸,頓時隱蔽部裡煤油燈熄滅,頂部泥土紛紛落下,炮聲剛剛停下,我們聽到隱蔽部頂上亂作一團,肯定不好了,上去一看,果然五六個士兵倒在血泊之中,全都犧牲了!在為戰友犧牲萬分悲痛的同時,卻也慶幸因為請楊昌海老鄉抽一支菸,碰巧讓他逃過一劫。

在戰場,每一分鐘都面對死亡,但我也有死裡逃生的時刻。在老山上,在每一個班裡是輪流到我後方山腳的小坪寨下背飯的,來回往返要倆個小時左右。一天中午,輪到我了,我千辛萬苦把飯背到老山主峰,要經過一條水溝才到我們的陣地,我剛剛過完那條水溝,約十二點過鍾,越軍憑著原有經驗向水溝一帶發射十幾枚炮彈。當了三年兵的我,憑著炮聲的呼嘯聲,那是在我的頭頂之高處垂直落下啊,此時此刻的我已經意識到越軍在向我開炮了,我使盡全身力氣奔跑,幸好前面兩米處有個掩蔽部,我連人帶飯跳進去,一瞬間,炮彈就在洞口附近連續炸開了,我身上覆蓋著一層被炮彈掀起的泥巴,幸好彈片沒有擊中我,真是不幸中的萬幸。至今想起,還心有餘悸。

凯里湾水有个两代当兵三人参战五次立功的苗族之家

1984年,撤出老山陣地前,作者吳壽華(前排右三)與全班戰友在老山主峰合影

11月28日凌晨,老山戰區,萬炮齊鳴,撕人肝肺的火炮聲帶著復仇的火焰,劃破黎明前的夜空,呼嘯著分別砸向越軍的各個前沿陣地、指揮所。配合佯動的一些前沿陣地也響起了密集的槍彈聲。鋪天蓋地的爆炸聲,密集的槍彈聲,仿如一場大的進攻戰鬥在老山地區全線展開,令越軍摸不透我方的真實意圖。

在我師團強大炮火的掩護下,我團四連及其配屬作戰的官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乘勢撲向越軍968陣地。一個小時之內,全殲該高地守敵。整個戰鬥打得乾淨、利落,我軍以最小的損失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這是繼十四軍部隊收復老山後,首批輪戰部隊最成功的一次拔點作戰。

我團四連就參加了這次戰鬥。我二連作為預備隊,參與佯攻和搶救傷員。我們居高臨下,親眼目睹那敵人的陣地頃刻間變成一片火海。我方一些傷員有些斷手,有些斷腳,民兵擔架供不上時,自己從敵人的陣地上慢慢爬回我方陣地,我們積極地組織民兵搶救,還背起部分傷員到山頂的衛生所裡。

在這面對面的炮火轟炸聲裡,在這長期野外求生成的日子裡,在這慢慢長夜面對敵人偷襲的緊張氣氛裡,在這127天長期的作戰中,我們頂住了敵人6500餘發炮彈的襲擊和狂轟濫炸,挫敗了數十次小股敵人滲透和特工的襲擾,殲敵223名。白天克服烈日暴曬,晚上克服蚊蟲叮咬,我們經受了戰鬥的考驗,做到了寧願上前一步死,不肯後退一步生,寸土不丟。

凯里湾水有个两代当兵三人参战五次立功的苗族之家凯里湾水有个两代当兵三人参战五次立功的苗族之家
凯里湾水有个两代当兵三人参战五次立功的苗族之家

2018年7月15日作者吳壽華重返老山主峰,向英雄敬一個久違的軍禮、中越邊界作者吳壽華右一與本班戰友合影

1984年12月7日,我團奉上級命令,撤出老山,到西疇縣蓮花塘休整和戰評。期間開展了老兵退伍,新兵補充,部隊幹部轉業等工作。1985年1月,我就在那美麗而溫馨的蓮花塘鄉里服役期滿,批准退伍,在部隊共受七次嘉獎。

退伍後,我考取了師範,當過老師,在組織的關心和培養下,先後擔任鄉鎮、市直機關的領導幹部等。

近兩年來,我連續兩次重返老山戰區,看看當年的戰場,看看烈士陵園犧牲的戰友,看看當年修整地房東家的大伯大媽們,真是別有一番的情結。

凯里湾水有个两代当兵三人参战五次立功的苗族之家

1986年吳壽峰在部隊的留影

三弟吳壽鋒,當兵的慾望也很強烈,1985年10月,剛初中畢業不久就應徵入伍,在雲南呈貢縣56277部隊92分隊服役,在部隊積極上進,不甘示弱,1986年12月,主動請纓,參與原始森林大火災搶險戰鬥,因成績突出,次年加入共青團,並評為全營“優秀團員”和榮立三等功。1988年2月至8月,被推薦到成都軍區集訓大隊學習,並被成都軍區司令部評為“優秀士兵”。1988年8月,任上士班長,同年11月份夜站崗時,發現駐地村莊民房發生火災,前往撲救,救出90歲的老大爺,並將火災撲滅,因公致殘,受到部隊通報嘉獎,1990年3月退役,安置在市糧食局的糧油公司工作。他退伍不褪色,多次被市糧食局評為“先進工作者”,199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4年5月,糧油公司破產改制。儘管如此,他還繼續發揚部隊優良作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經常抽時間參加家鄉公益事業建設。

我的一家,這樣就成了兩代當兵三人參戰五次立功多次受獎的家庭。紅色基因代代傳,我的幾個侄兒們,繼續響應祖國號召,今年又報名應徵入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