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行走騎龍

鄧四平/文 

在蓬安縣的39個鄉鎮中,以龍命名的鄉鎮大致有四個:一個是龍雲,相傳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漢中王李瑀貶為蓬州刺史時,來遊此寺,將寺廟稱為龍潭寺。後因李瑀系唐玄宗長兄李憲之子,為龍子龍孫,遂對龍潭寺大興土木擴建,改名為龍游寺。上元初年(760年),顏真卿(刑部侍郎、書法家)被貶為蓬州長史時,來遊此寺,見雄踞山巔的寺廟雲霧繚繞宛如仙境,便欣然親書“龍雲寺”三字,自此,“龍雲寺”的名字便一直沿用到今天。

另一個以“龍”命名的鄉鎮是與龍雲鎮山水相連的巨龍鎮,巨龍鎮原先叫盤龍鎮,龍盤虎踞之地。後來,為與南部縣的盤龍鎮相區別,故更名為如今的巨龍鎮名。

第三個是龍蠶鎮,原先叫作會龍,此地蠶桑業發達,是蓬安乃至全省都非常有名的蠶桑基地。因為鄰近的南充高坪也有一個地方名叫會龍,為了互不混淆,因此蓬安的會龍就改成了龍蠶鎮的名字。

第四個就是騎龍鄉,自古以來,龍均為皇帝的化身和象徵,尊貴無比,神聖不可侵犯,而此地竟以騎龍命名鄉名,令人驚奇之餘,更讓人倍感此地必有故事和來歷。

去騎龍鄉之前,我先查了查資料,粗略地瞭解了一下這個地方:騎龍鄉其實並不大,地處蓬安北部丘陵地帶,距縣城22公里,有儀北公路穿境而過。

走進騎龍鄉,先去了鄉場鎮上轉了轉,場鎮並不大。當地居民的房屋因勢就形沿公路而建,以路為街,和其他地方的場鎮幾乎大同小異,但與其他場鎮又稍微有所不同的是,騎龍鄉最熱鬧繁華的場鎮中心長有一棵高大茂盛的黃桷樹,樹下立有兩塊高約一米左右的石碑,石碑正面鐫刻著鮮紅的碑文,一塊書有蘇維埃三字,另一塊書有得勝碑三字,石碑是為紀念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紅四方面軍紅九軍某部曾在此戰鬥而立的。佇立碑前,讓人情不自禁地就遙想起了當年紅軍曾於此戰鬥時的崢嶸歲月和輝煌往昔,當思緒從先前驀然回到當下之時,你又會深深驚歎到,原來腳下親密接觸的土地竟是一方激情燃燒的英雄的紅色熱土。

到了騎龍,那傳說中頗具傳奇色彩的騎龍補疤橋自然是非去參觀不可的。

在去騎龍之前,就聽蓬安縣文管所所長湯躍明先生介紹,文管所裡珍藏著一件解放後出土的舊石器時代的石斧,石斧就是在騎龍鄉補疤橋出土的。石斧呈長條狀,長約12釐米,寬約5釐米,整個石斧上密佈斜條形波紋狀磨製條痕,宛如層層波浪起伏,斧口呈月芽狀。舊石器時代是以使用打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從距今約250萬年前開始,延續到距今1萬年左右止。一個能夠出土舊石器時代石斧的地方,自然也同樣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神奇之所在。

從鄉場鎮乘車出發,沿著一條不寬的鄉村公路蜿蜒前行,車開了大約二三里地,便到了曾經出土過舊石器時代石斧的補疤橋村了。補疤橋的橋名就是村名,同行的騎龍鄉宣傳文化中心主任賴永帆介紹,補疤橋是一座十分奇特的石板橋,修建於明代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餘年歷史。奇特之一的地方是這座石板橋建於相傳有犀羊顯聖的西陽山下,據《蓬安縣舊志》載:“西陽山有峭壁,壁立千仞,中有巨穴可容千人,旁有仙女石。”又傳,曾因地震而見犀羊,故名“犀羊山”,今稱“西陽山”,含夕陽照山山愈秀之意。西陽山下的補疤橋四周地形與河道呈現為天然的太極八卦圖形狀。據當地上了年紀的老人介紹,這座石板橋奇特之二的地方是石板橋前後共修建過三次,每次剛剛建好便不明不白地垮了。後來,當地有一位能工巧匠在石板橋即將竣工之時,用鏨子在石板橋的橋面上打了一個洞,嵌上了一塊長寬高各40餘釐米的石柱,從此石板橋便再也沒有垮塌了,“補疤橋”便因此而得名。另外,該橋第三個奇特之處是石板橋的橋墩石,當初工匠修橋完畢用鏨子在橋墩石上刻了兩個宛如天書一般的字,賴永帆說,他幾乎查閱完了《辭海》和《康熙大字典》,竟然都沒有找到這兩個字的蹤影。同時,他也向很多有學識之人詢問和請教過,居然也都無人能夠識得橋下二字,這兩個字究竟應該怎麼讀音,是什麼含義,有什麼寓意,至今都是一個難以破解的謎。

一路同行的騎龍鄉黨委書記沈恆同志告訴我,不遠的西陽山上還有另一個值得探訪的去處,名叫接引塔,又稱字庫塔。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艱辛跋涉,我們一行數人終於登上了高約五百餘米的西陽山。

登臨山頂,只見臨近山頂的山崖之下有一片開闊的土地,一段殘垣斷壁赫然映入眼簾,估計那是先前的寺廟,如今早已荒蕪,只留下幾株高大的梧桐樹在陽春三月和煦的風中高高的矗立。在殘垣斷壁旁十餘米的一塊油菜地裡,我們見到了那傳說中的騎龍字庫塔。仔細打量,塔身共三層,計有5米多高,每層砌有6面雕花石壁,共有18面石壁,每面石壁上均雕刻有精美的佛教壁畫和文字,塔正面頂層有長方形石匾,石匾楷書刻“接引塔”三字,字如行雲流水,瀟灑俊逸,每字長寬15釐米左右,石匾下方鏤空雕有兩扇精緻石門,高30餘釐米,寬20餘釐米,均呈欲開未開之狀,彷彿塔中居有仙人呼之欲出。塔基狀如蓮花,用天然巨石雕刻而成,看上去精美絕倫,栩栩如生,彷彿含苞待放的水中蓮荷鮮活靈秀,楚楚動人。

尤其是那塔頂石匾下方精緻的石門,據說,當地人曾把燒燃的火紙丟進石門,數百米遠的山下石洞里居然能夠冒出煙霧來。同樣,在山下的山洞裡燒紙,山上塔頂的石門居然也能冒出嫋嫋煙霧來,其中究竟有何奧妙,至今依舊無人能解。

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那字庫塔的塔身右側第二層的兩面石壁上赫然雕刻有:“皇圖永固”和“帝道遐昌”8個字,塔基基座正面雕有金龍戲珠等精美圖案,塔身左側刻有“大明萬曆甲寅本寺眾沙門立”12字。

我暗暗尋思:此塔為何雕刻有金龍,為何又鐫刻皇圖、帝道等等字樣,難道此塔暗中在寓示著什麼,或者有著什麼難以訴說的隱情及秘密?一切的一切真相,也許惟有山中荒蕪的殘垣斷壁知曉。一切的一切的謎底,也許也惟有山中古老的山石,高大的梧桐,輕輕的山風,或許可以明瞭。

看完山中的字庫塔,賴永帆介紹說,騎龍鄉是一個歷史久遠人文底蘊厚重的地方,山中還有西陽洞,傳說是先前犀羊顯聖的地方,洞很大,據說可容千人。山裡還有很多明清時期保存至今的古墓葬,有的墓葬的石刻相當精美,有的墓葬雕有誥命夫人等等字樣,如此等等,不一而舉。因時間已晚,大家便不得而去了。

鄧四平,男,四川省蓬安縣人,生於1974年5月,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鄧小平故居陳列館榮譽館員,現供職於四川省蓬安縣嘉陵第一桑梓景區管理局。從1989年至今已在《中國教師報》、《中國旅遊報》、《青年作家》、《四川日報》等各級各類報刊發表文學作品400多篇,新聞稿件上萬篇,共計500餘萬字,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省市文學獎。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蓬安騎龍西陽山和補疤橋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