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句句寫景,佳句盈篇的好詩,只可惜題目失傳了

劉眘虛,盛唐著名詩人,為人較淡泊,不慕榮利,交遊多為山僧道侶。其詩多寫山水隱逸這趣,尤工於五言,詩風清幽淡遠近似孟浩然。他的代表作《闕題》“道由白雲盡”一首,最能代表這種風格,詩描寫深山中一座別墅及其幽美環境。

一首句句寫景,佳句盈篇的好詩,只可惜題目失傳了

闕題

劉眘虛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影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道由白雲盡:指山路起自於白雲盡處。

流水香:花香隨流水散播。

山道彎彎,蜿蜒到白雲盡頭;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遠流長。不時有落花飄下,芳香隨著溪水流到遠方。閒靜的門扉正對山路,柳林深處有個讀書堂。每當陽光穿過柳蔭的幽境,清幽的光輝便灑滿衣裳。

一首句句寫景,佳句盈篇的好詩,只可惜題目失傳了

這首詩原來應是有個題目的,後來不知怎樣失落了,後人只好給它加上“闕題”為題。此詩描繪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別墅沿途的幽美環境,它不是寫詩人自己山居的閒適,而是寫友人山中隱居的幽趣。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全景式的概括描寫,寫山路悠長,溪水悠長,而一路的春色又與溪水一樣源源不絕,“長”字用得精妙,一下就把“春”這個概念具體、形象化了。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寫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載著花的芬芳靜靜流淌到很遠的地方。從細微處寫青溪春景,把鏡頭對準溪水中的花瓣,用“時有”“遠隨”二詞,暗示清溪上繁花似錦、芳香四溢、落英繽紛的景象,通過這迷人的景緻傳達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閒愜意、怡然自樂的心情。

一首句句寫景,佳句盈篇的好詩,只可惜題目失傳了

“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後四句寫山居本身,門朝山路,柳掩書齋,陽光映照,樹影參差,清輝灑在衣襟上的畫面,“幽映”“清輝”一般用來寫月光,而這裡則表現日光,足見柳樹的茂密,書齋的幽深,營造了一種幽雅清寂的意境。

全詩都用景語織成,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韻盈然,意境幽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