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後,一首高考古詩鑑賞題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後(節選)

陸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

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

端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

須臾收卷復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這首詩寫詩人觀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書作品,並回顧它的創作過程。

B. 詩人馳騁疆場殺敵報國的志向無法實現,借書法創作來抒發心中鬱悶。

C. 詩人把書法創作過程中自己想象成戰場上的戰士,氣吞山河,勢不可擋。

D. 詩人豪情勃發,他在硯臺中磨出濃黑墨汁,也映射著燭光縱橫飛濺。

(2)詩中前後兩次出現“酒”,各有什麼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後,一首高考古詩鑑賞題

(1)D “燭光相射飛縱橫”寫燭光映射著墨光,渲染詩人縱橫走筆的氣勢,所以縱橫的是詩人走筆,不是燭光。

(2)第一個“酒”出現在作書之前,詩人把它比喻成戰場上的旗鼓,起到醞釀情緒,積蓄氣勢的作用;第二個“酒”則用來表現創作完成之後詩人的心理狀態,他“如見萬里煙塵清”,似乎贏得了一場戰役的勝利,心滿意足、躊躇滿志。

分析:“酒”的作用,結合詩歌第二聯,“酒為旗鼓”“ 勢從天落銀河傾”可以看出運用比喻修辭,為下文積蓄了氣勢。“須臾收卷復把酒” 瞬間就完成草書,又端杯飲酒,就像打了一場勝仗,消除國難,恢復了太平,感覺酣暢淋漓,表現了其躊躇滿志。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後,一首高考古詩鑑賞題

上面的詩的是節選的,全詩如下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後

陸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

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

端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

須臾收卷復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虜運盡行當平。

何時夜出五原塞,不聞人語聞鞭聲。

詩意

我的胸中藏有數不盡的用兵韜略,但卻因找不到報國的門路而白白浪費了這些驚人的才華。

我只好在醉中草書,以酒作為旗鼓,以筆作為長矛來當作武器,筆勢急驟,像是銀河從天而瀉一般。

在端硯中濃濃地研好了墨,燭光映射著我縱情揮筆潑墨。

轉眼間,我收起書卷,重又把酒,如同看見了山河萬里清平的氣象。

大丈夫要敢作敢為,敵軍的氣數已經差不多消逝殆盡了。

什麼時候能看到宋軍像當年漢軍一樣出征北伐,不再只聽到紙上談兵的喧譁,而是馬鞭奮揚的聲音?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後,一首高考古詩鑑賞題

此詩前八句寫醉中作草,宛如臨陣殺敵,蓄勢、疾書、書成的整個過程,其躊躇滿志的神情,分明可見。後四句寫書後感想,運用典故,將渴望戰鬥的激情化為不平之鳴,高亢激越,震撼人心。 詩人將滿腔壯志和豪放的英雄氣概運之於書中,最後興發出報國殺敵的壯志和渴盼,表現了其高昂的愛國熱情,全詩風格極為雄健縱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