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進京之時兵不過三千,袁紹手握重兵爲何不突襲除去董卓?

東漢末年漢室之所以衰微,一切都是從董卓進京之後開始,董卓進京之後殺太后,廢立皇帝,威逼百官,倒行逆施才使得天下實力派諸侯群起而討之。其實原本不用這麼麻煩,因為何進召地方諸侯進京,董卓是從河東倍道而來,趕到洛陽的時候手上其實只有三千騎兵,而當時何進雖死,但是袁紹曾是西園八校尉的第二號人物,自己又是司隸校尉,加上袁術是虎賁中郎將,也就是說京城相當一部分軍事力量都在袁氏兄弟手中,這部分兵力怎麼也有幾萬人,而且大部分是戰鬥力並不弱的中央禁軍。

董卓進京之時兵不過三千,袁紹手握重兵為何不突襲除去董卓?

與此同時,後軍校尉鮑信看出董卓必有異心,於是建議袁紹趁此機會突襲併除去董卓,可是卻被袁紹拒絕了,他當時如果動手的話,董卓立足未穩兵力不足一定不是袁紹對手,如此一來也就沒有後面的麻煩事了。那麼手握重兵的袁紹為何不趁此機會突襲除去董卓?主要有四個原因,我們分析下。

董卓進京之時兵不過三千,袁紹手握重兵為何不突襲除去董卓?

第一,摸不清董卓虛實,搞不清楚董卓到底帶了多少人馬進京。董卓雖然只有三千兵馬但是董卓很精明,“初,卓之入也,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恐不為遠近所服,率四五日輒夜潛出軍近營,明旦乃大陳旌鼓而還,以為西兵復至,洛中無知者”。意思就是連續幾天這三千兵馬晚上摸黑出城,早上大張旗鼓進城,使得大家以為董卓的後續兵馬在源源不斷的開拔進城。

而且西涼軍的戰鬥力很強,在董卓刻意的炫耀下,袁紹搞不清楚董卓兵馬有多少,面對驍勇善戰的西涼軍,中央禁軍佔不到多少便宜,所以袁紹不敢輕舉妄動。

董卓進京之時兵不過三千,袁紹手握重兵為何不突襲除去董卓?

第二,事出倉促,袁紹也沒想到局勢變化如此之快,朝廷這方也不是袁紹一個人能說了算,比如鮑信也問過王允,結果王允也沒同意,這樣一來沒有得到朝廷的授權袁紹也就不好貿然行事。

董卓進京之時兵不過三千,袁紹手握重兵為何不突襲除去董卓?

第三,當時局勢混亂,對於有野心的袁紹來說亂中取勝是個機會,有一種說法是當初提議讓地方諸侯進京之人就是袁紹,他的這個提議或許是有意為之,問題就是想把局勢搞亂,袁紹就有機會可以從中獲利,事實是否如此不好說,但是對袁紹來說這是個機會卻是不爭的事實,此時殺了董卓局勢很可能會很快穩定下來,這對袁紹來說未必是他想看到的。

董卓進京之時兵不過三千,袁紹手握重兵為何不突襲除去董卓?

第四,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朝野,袁紹想當然的認為董卓剛來,一定會依靠他們,退一步說董卓即使掌權不會也不敢馬上對手握重兵的自己和袁氏下手。後面當然證明袁紹的想法錯了,董卓先是招誘和拉攏何進何苗兄弟的部下,接著又利誘呂布殺了丁原吞併了丁原的幷州軍實力大震,此消彼長之下實力已經超過袁紹,袁紹只能逃出京城了。

分析後就不難理解為何當時袁紹手握重兵,卻沒有采取行動突襲併除去董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