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行业污染防治“红宝书”——《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问与答

制革行业污染防治“红宝书”——《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问与答

制革行业污染防治“红宝书”

——《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问与答

《中国皮革》记者 姜 楠

2016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系统提出了排污许可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要求将排污许可制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实现对固定污染源的“一证式”管理,2017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大气十条”“水十条”确定的重点行业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

2017年9月29日,生态环境部(原环保部)正式发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制革工业》(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涵盖了排污单位基本情况、产排污节点对应排放口及许可排放限值、可行技术、自行监测管理要求、环境管理台账记录与执行报告编制规范、合规判定方法、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等多个制革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的具体细节。有效地解决了制革行业不同地区规定的排污因子种类不同、要求各异造成的不公平现象,以及因缺乏明确统一的申请、核发技术规范造成的“环评”“排污许可证”“总量控制”等环保制度之间衔接度不足,数据出入较大等问题。

针对制革行业污染防治的可行技术,《技术规范》6.1条款中明确规定“待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发布后,从其规定”。那么《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的编制情况如何?其中收纳了制革工业哪些污染防治技术和清洁化生产工艺?将于何时发布?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技术指南》的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专家,对《技术指南》从制定背景、过程、方式、进度、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了解。

问题一:目前国家环保政策日益紧缩,制革行业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环保压力,国家对废水、废气、废渣的最新政策给制革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绿色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庞晓燕(以下简称庞):皮革行业本身是符合循环经济的,但是因为制革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了保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皮革行业近年来一直把节能减排作为工作主线之一。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紧缩,我国各个产业集散地的制革企业在频繁停产、限产、整改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从我们赴国内各个主要产业集散地的调研情况来看,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河北等传统制革基地的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其他行业相比,制革企业的基础设施、不可移动生产设施的投资占比高,因此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清洁化改造,对污染治理进行工艺改进和设备更新,满足国家、地方的环保要求就成了不少制革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制革行业是对产品稳定性要求非常高的行业,每一次对生产工艺、关键节点技术参数的调整,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最终成品的质量。为了能选择出适合自己企业实际生产的环保技术,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成本,但最后达到的效果也因生产工艺和产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中心工程师郭亚静(以下简称郭):传统制革工艺产生的废水、固体废物和有机废气已造成较严重的环保问题。制革污水不仅产生量较大,而且是一种成分复杂、高浓度、含重金属污染物的有机废水,因此一直是环境监管尤其是水环境管理的重点行业。

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制革产业布局、达标排放、清洁生产水平等提出了要求。例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均提出“在缺水地区、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敏感区域,包括长江经济带,制革行业新、改、扩建企业要实施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根据控制单元水质目标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细化功能分区,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风险高的地区,应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各地可根据水环境质量改善需要,扩大特别排放限值的实施范围,推进行业达标排放改造。现有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的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鼓励制革等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出:推动制革产业园区化发展。加快布局分散的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并完善园区风险防护设施,提高工业集聚区的污染治理和风险防控水平。

这些新规定对制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制革企业的产能整合、入园管理并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链接集成技术会成为趋势。

制革行业污染防治“红宝书”——《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问与答

问题二:目前制革行业与国内其他工业行业相比,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普及情况如何?

郭:制革污水不仅产生量较大,而且含重金属污染物,因此一直是环境监管尤其是水环境管理的重点行业,我国针对制革行业也制订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标准,例如《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6-2013)》《制革及毛皮加工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3-2010)》《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制革工业(HJ859.1-2017)》等。制革行业作为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行业之一,企业会在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下,定期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和污染物产排水平,并提出相应的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此外,《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也要求制革行业要实施清洁化改造和达标排放改造。这些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制革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技术的应用普及。

目前国内一些省份已经开展了制革产能整合和提升工作,整合后的企业产能符合国家对于行业的最新准入要求。对于这些产能相对较大的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技术的应用普及度较为理想。个别属于“散、乱、污”企业的小型制革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技术的应用普及度相对落后。

问题三:此次《技术指南》编制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庞:为适应国家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开展了本次《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编制工作。对于被列入“两高一资”行业的制革行业来说,在经历了多年高速粗放型发展后,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不断增大的环保压力要求企业从生产源头开始进行清洁生产的改造和精细化管理。作为行业权威科研机构的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已经对目前行业中的污染物预防技术及污染物治理技术进行了调研和筛选,补充调研正在进行当中。《技术指南》的编制出台就是从国家层面入手,帮助企业筛选行业先进的环保和清洁化生产技术,让企业尽可能的少走弯路,从而推动产业的升级进步。

郭:随着我国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国务院、相关部委、行业协会及地方政府发布了多项环保政策、法规、文件等,开展从严治污,对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已经确定为排污许可证核发的技术支撑文件之一,其技术筛选、指南编制和管理支撑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排污许可制贯彻落实的有效性,也进一步影响到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有效性。因此,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已经成为国家落实排污许可制、保障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和健全国家水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内在需求,也是重点行业节水减排和生态化转型升级的必然需求。

为适应国家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引导污染防治技术发展,确保环境管理目标的技术可达性,增强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根据“重点行业可行技术评估验证与集成,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301-004)”的要求,我们联合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编制工作。

问题四:目前其他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出台及推广应用情况如何?

郭:“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行业的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编制。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BAT)28项,在编的BAT指南12项,涉及钢铁、造纸、焦化、有色、电镀、氮肥、印染、原料药和制革等。这些成果在促进健全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方面初显成效。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和环保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已经确定为排污许可证核发的技术支撑文件之一,并由环境保护技术文件升级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目前作为标准发布的共有火电和造纸两个行业的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指导企业选择合理的污染防治技术的同时,有力支撑了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

庞:虽然目前皮革行业的《技术指南》尚未正式发布,但在起草和制定过程中,也和其他兄弟行业进行了交流,学习到了不少宝贵经验。我们了解到,虽然《技术指南》推出的初衷是为企业提供指导性的参考指南,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会将其作为环保技术和清洁化生产技术选择的强制性标准,这就对我们制定《技术指南》中相关可行技术的技术参数及减排指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编制《技术指南》指明了根本方向,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制革行业污染防治“红宝书”——《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问与答

问题五:《技术指南》中所涉及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是如何确定的?

庞:自2012年,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生态环境部(原环保部)公益项目“制革及毛皮污染防治技术指标及筛选体系”(以下简称指标及筛选体系),咨询了制革领域的专家学者、赴产业集散地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专家论证、试验验证,最终确定了目前中国皮革企业所使用的主流生产工艺。以此为基础,确定了生产工艺中各个主要工段、工序中的产排污节点。

该指标及筛选体系的建立为《技术指南》的编制奠定了基础,本着对行业企业负责的态度,《技术指南》编制工作组赴全国各主要产业集散地进行调研,了解目前制革企业针对各个产污节点使用的环保技术,从中筛选有代表性的先进技术,并对所涉及的技术参数和指标进行考量,力争做到《技术指南》对企业的指导性最大化。

为了保证《技术指南》中所列举的相关技术的指导性,我们要求每一个被收录到《技术指南》中的技术要在3家企业的规模化生产中应用。

问题六:目前《技术指南》的起草编制进行到了怎样的阶段?

庞:经过了前期的调研和论证,目前《技术指南》中所涉及的主要生产工艺、主要排污节点和污染物情况、收录的清洁生产技术等都已确定,同时我们也已经完成了所收录技术关键的参数指标的设定。为了保证这些技术和参数能够真正对制革企业的实际生产起到指导作用,目前还要对《技术指南》中所涉及的技术和参数指标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调研与数据验证。《技术指南》预计在2019年年底正式发布。

制革行业污染防治“红宝书”——《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问与答

问题七:《技术指南》出台后将会对制革行业产生怎样的推动作用?

庞:《技术指南》比较系统全面地收录了目前中国制革行业大生产中所使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的清洁生产到末端的废水处理、固废的循环利用,为企业提供了一揽子的参考方案。这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制革企业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意义。

《技术指南》正式发布后,生态环境部会将其中所收录的相关技术名称及指标参数收录到“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中,企业今后在网上申领排污许可证的时候,可以直接选择自己所使用的技术和相关指标,不必再提供繁琐的技术证明材料,简化了企业申报流程。

同时,为了保证《技术指南》的先进性,我们每3年会对技术指南进行修订,将3年间在制革企业大生产中得到应用的新型环保技术进行收录,同时删节掉那些已经不适用于企业主流生产工艺的技术。

郭:编制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是指导企业选择合理的污染防治技术,为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全面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技术支撑,为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技术保障。该项目成果可为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推动超低排放技术发展与规范,对进一步削减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的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标准的编制可以为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提供生产全过程污染预防与治理技术的合理整合,通过先进可行的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达到生产工艺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筛选和评估污染物减排和治理技术对实现制革行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实现总量控制目标和污染物消减目标,减轻和消除环境污染局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技术筛选和评估,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鼓励采用污染防治可行技术,使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问题八:《技术指南》在编制出台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行业管理部门、行业企业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郭:政府管理部门作为《技术指南》编制的组织者以及发布者,将引导制革行业污染物排放水平的优化;科研机构与行业管理部门一部分扮演着《技术指南》的编制者,另一部分又扮演制革工业污染防治技术的创新者。

在《技术指南》编制出台过程中,制革企业扮演着传统技术的使用者或者新型技术的具体实施者。被列入名单的技术本身对企业而言并不是强制性的,但是为了促进污染物的削减,同时促进全行业排放水平的优化,对新增污染源和改造的污染源而言,“可行技术”对应的排放水平则是具有强制性的。在《技术指南》编制过程中或者出台后,制革企业可以使用任何技术手段,以达到甚至优于“可行技术”对应的排放水平,被实践证实了的新技术,可以被纳入《技术指南》中或者更新的指南中。

庞: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一方面在相关政策制定的时候尽量避免一刀切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提升企业的主动环保意识,引导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科研机构在中国皮革行业一直扮演着科研领军者的角色,能够立足全行业,以宏观的视角来看待整个制革行业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这也就是我们成为《技术指南》的主要起草单位的原因。

同时我也认为,在《技术指南》制定过程中,制革企业作为《技术指南》的应用主体,不应该仅仅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相反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技术指南》的制订过程中,将自己所使用的先进生产技术推荐给全行业。因此,我们非常愿意与广大制革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随时欢迎制革企业为我们提供最新的技术和信息。

问题九:《技术指南》与新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是怎样的关系?

郭: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一条规定“环境保护部制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以及其他排污许可政策、标准和规范”。《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已经确定为排污许可证核发的技术支撑文件之一,是对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的细化与补充,其技术筛选、指南编制和管理支撑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排污许可制贯彻落实的有效性。

作为世界皮革大国,我国在世界皮革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的皮革行业正经历着规模化发展向质量驱动模式的转变,对于习惯了粗放型经营的制革企业来说,环保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生命线。

制革行业污染防治“红宝书”——这就是《技术指南》的定位。企业可以通过查阅《技术指南》选择适合自己生产的已有成功大生产应用案例的污染防治技术和清洁化生产技术,为企业的环保生产保驾护航。

《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正在对其中所涉及的技术和参数指标进行补充调研与数据验证,欢迎广大行业企业积极参与。

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

绿色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编制工作组

联系人:庞晓燕、刘娜

联系电话:010-64337806

制革行业污染防治“红宝书”——《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问与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