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未來幾年農藥中間體產量將低速增幅!2018年中國農藥中間體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头条」未来几年农药中间体产量将低速增幅!2018年中国农药中间体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注:圖片為廣告,與文章內容無關

「头条」未来几年农药中间体产量将低速增幅!2018年中国农药中间体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農藥中間體屬於精細化工品。農藥中間體由農用原材料加工生產出來,是一種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結合在一起的中間介質,在農藥裡可以理解為增效劑,是生產農藥的中間材料。

「头条」未来几年农药中间体产量将低速增幅!2018年中国农药中间体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隨著京津冀“2+26”城市霧霾防衛戰打響,各地紛紛印發《“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涉及原料藥生產的醫藥企業VOCs排放工序、生產過程中使用有機溶劑的農藥企業VOCs排放工序,在採暖季原則上實施停產,由於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況確需生產的,應報省級政府批准。

農藥中間體由於受到政策因素的影響,產能受到限制。

2011-2017年我國農藥中間體產量情況(單位:萬噸)

「头条」未来几年农药中间体产量将低速增幅!2018年中国农药中间体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由於受到政策因素的影響,農藥企業開車率出現明顯下滑,因此作為農藥的上游-農藥中間體的市場需求自然受到牽連而導致市場需求量下滑。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農藥中間體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對農藥中間體需求量進行測算,2017年,我國農藥中間體需求量約465萬噸左右。

2011-2017年我國農藥中間體需求量情況(單位:萬噸)

「头条」未来几年农药中间体产量将低速增幅!2018年中国农药中间体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头条」未来几年农药中间体产量将低速增幅!2018年中国农药中间体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根據以前年份數據及環保政策規劃等,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未來幾年,農藥中間體產量將以較低的增幅發展。而近三年,我國農藥用量連續下降,隨著農藥用量零增長的目標成效顯著,農藥中間體下游需求量受限;而高附加值產品的出現,將提升單位產品的價值和市場價格。預計,2023年,我國農藥中間體產量約530萬噸;根據目前農藥中間體市場平均價500元/千克計算,到2023年,農藥中間體市場規模約2.7萬億元。

2018-2023年我國農藥中間體產量預測(單位:萬噸)

「头条」未来几年农药中间体产量将低速增幅!2018年中国农药中间体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農藥中間體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一)綜合解決方案將成為農化行業新的主要盈利模式

農化巨頭的創制類和仿製類商業模式天花板已經來臨。眾所周知,農化巨頭經歷了農藥創制類企業商業模式和仿製類企業商業模式,由於農藥中間體新產品的創制難度大,對技術和投入要求高,但是新產品在專利保護期內擁有極高的利潤率;跨國巨頭實行農藥創制類企業商業模式,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和營銷能力,形成利潤到研發的良性循環;仿製類企業主要生產專利到期的農藥和無專利農藥,憑藉生產能力和控制成本,利用新設備的投入和工藝優化來佔領市場。

國外巨頭種業研發投入超過農藥、農藥中間體,演變成綜合解決方案盈利模式。世界六大農化巨頭對種子業務的投入在2010年前後已超過農藥,國際農化巨頭逐步向種子業務戰略轉移,由於轉基因技術具有很高的技術壁壘,種子業務一方面能夠保持高盈利,另一方面也可保證其相應的農藥及中間體品種保持增長。

(二)環保督查導致市場集中度提高,海外市場將是行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头条」未来几年农药中间体产量将低速增幅!2018年中国农药中间体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建立環保督查制度,環保督查促進農藥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環保不達標的小產能被迫停產或整改,小廠逐漸被淘汰,總供給收縮,市場集中度提高,規模以上環保達標的企業,受益訂單增加和產品價格上升,經營業績向好。據統計,主要農藥產品生產廠家開工率維持低位,2017年9月份,草甘膦生產企業平均開工率維持在41.81%,毒死蜱廠家開工率22%、吡蟲啉廠家開工率21%左右、嘧菌酯原藥廠家開工率約20.5%;2016年草甘膦、吡蟲啉CR4較2015年分別提高4.33、2.63個百分點;草甘膦、吡蟲啉、代森錳鋅、多菌靈價格均上漲。

我國農藥市場因環保政策約束,也是和歐美髮達國家環保水平看齊,總供給收縮,市場向環保達標的優勢企業集中,國內市場需求受制於“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難有大幅增長,全球市場復甦以及承接跨國公司產能,未來海外市場需求將是行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三)全球農藥進入後專利時代,國內高端仿製藥、高級中間體等迎來市場機遇。

「头条」未来几年农药中间体产量将低速增幅!2018年中国农药中间体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由於巨頭研發成本提高和新農藥及中間體投放的減緩,全球專利過保小高峰來臨,跨國農化巨頭的生產結構逐步在調整,將推進高附加值農藥、農藥中間體的產能,繼續向中國轉移;合併後農化巨頭加大原藥進行定製、加工並出口至國外,實現海外產能的國內轉移,以此保持較高的盈利水平;與巨頭合作的國內企業,憑藉積累客戶資源的優勢,搶先開發專利到期產品,在農藥、農藥中間體專利到保護期前開始戰略佈局,率先獲得產品登記,並且憑藉與國外大客戶合作獲得的技術優勢和客戶資源,在保護期過後優先獲得專利轉讓,搶佔市場先機。在這個過程中,研發實力強勁、技術儲備雄厚、堅持走高附加值和差異化產品路線的農藥中間體公司將脫穎而出。

(四)傳統產品漸成雞肋,非專利產品仍為主流

巨頭逐漸將盈利下滑傳統產品逐漸剝離。從當前農藥中間體巨頭公司的龍頭產品結構來看,新產品的銷售比重逐漸增加。老產品除去草甘膦、百草枯、麥草畏等受轉基因種植影響依然維持較好的銷售水平外,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大部分專利農藥產品,市場份額已喪失殆盡。全球五大跨國公司以創新來驅動新需求,其創制品種在其農藥市場中佔據較高的市場地位,即便如此,非專利產品仍為主流,這些產品在其市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僅專利藥生產公司傳統產品收入比重不斷降低,仿製藥生產企業Nufarm草甘膦業務毛利貢獻比重也呈現逐年走低態勢。傳統產品受新產品擠出效應越發明顯。盈利能力下滑、市場份額銳減,導致國際巨頭農藥公司削減或放棄傳統業務,節省開支投入新品研發。

我國傳統農藥及農藥中間體改造必須沿著環保型發展之路進行,做到四要:一要比重小、純度高、超低用量;二要高選擇性;三要劑型輕便(如膠囊、晶體、可溶性粉劑、片劑),對人體健康及植物生長絕對安全;四要無毒、無味、無公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