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谷歌中國第一人跨界做投資,最喜歡的還是「連環創業者」

◆ ◆ ◆

人物|谷歌中國第一人跨界做投資,最喜歡的還是“連環創業者”

時間,1999 年;地標,美國硅谷。一位東方面孔的年輕IT工程師閒坐在一張乒乓桌上,笑著婉拒了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 布林(SergeyBrin)的加盟邀約。

兜兜轉轉後,這位工程師竟然又成為谷歌中國的第一位員工,被譽為“谷歌中國第一人”。

這並不是電影橋段,這位IT 工程師名叫宓群(James Mi)。

人物|谷歌中國第一人跨界做投資,最喜歡的還是“連環創業者”

不過,若干年後,儘管儒雅之氣未變,他的身份已經是全球頂級風投基金、光速中國的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入選福布斯2015 年中國最佳創投人榜單。

在許多知名中國互聯網公司背後,諸如百度、大眾點評、迅雷、天涯、趕集、MediaV、融360 等,都有宓群的投資手筆。

2008 年6 日,宓群以董事總經理的身份加盟光速創業投資基金(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負責中國區的投資業務。2012 年,光速中國一期基金成立,規模為1.68 億美元2014 年二期2.6 億美元募集完成,決策完全由中國投資團隊決定。

雖然每年會看成百上千個項目,但宓群並不是投資“快手”,投資風格以穩健著稱。若以投資回報率計量,他在谷歌中國主導投資的大眾點評、在光速投資的聯絡互動,均有超過幾十倍的回報率。

2007 年,與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幾次接觸後,時任谷歌投資併購總監的宓群果斷作出投資決定。

彼時,大眾點評正處於發展早期,商業模式尚並不清晰,但宓群判斷出 “點評模式”具有獨特的網絡效應,經過時間積累容易形成競爭壁壘,在即將到來的移動互聯網浪潮中也更有可能爆發。

此後的發展中,張濤甚至拒絕了被谷歌併購的提議,這也讓宓群堅定了投資大眾點評的決心。2011 年,宓群的光速團隊與大眾點評再續前緣。

1

如何在百裡挑一時獨具慧眼

不同的投資人或許有不同的答案。放在宓群這裡,其投資風格與他的個人經歷非常密切,兼具東方的內斂踏實與西方的開放創新。

也許是由於家學淵源——宓群的父母都是華東師範大學的物理教授,他從小就是一位好奇心強烈的人,尤其喜歡看書,如果家裡的書看完了,就到臨近的教授家借書看,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快速學習新東西的能力。在高速變化的投資行業,這些都頗有幫助。

學生時代的宓群,套用現在流行的“學霸”一稱,並不為過。他是各類數學和計算機競賽的佼佼者,在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中畢業後,保送進入復旦大學。儘管他在高中時期喜歡計算機,但在保送大學時卻選擇了物理專業。

1989 年,經過“跳級”成功後,宓群提前獲得復旦大學物理學士學位,同年在全國少數的全額獎學金名額中殺出重圍,獲得李政道獎學金及普林斯頓大學的獎學金。

人物|谷歌中國第一人跨界做投資,最喜歡的還是“連環創業者”

2

初到普林斯頓大學

初到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宓群稱很為“震撼”:與當時的國內大學教育環境相比,普林斯頓大學的授課都是開放式的小班授課,最小的授課只有1 個教授+1個學生。

當他學習芯片設計這門課程時,需要自己想出一個項目,從設計畫圖到最後的製作模型,全部是開放式的自己動手,“心有多大,芯片就有多酷”。

“我有個同學是搞帆船的,他製作的芯片可以隨風速自動調整,特別酷。”憶及此,宓群隱有笑意:你學的東西都是你自己想做的,所以學得很快。同樣難以忘記的是來自身體的“記錄”:一學期下來的代價就是從好視力變為輕度近視眼,連坐在第一排都看不清楚了。

更為意外的是,儘管是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但教授卻建議他多選幾門人文課程,宓群聽從建議、果然收穫頗豐:即使是在工程、技術方面,作為一個領導者,處理許多問題還是與人有關;特別是在他做投資時,發現更是如此。

光速中國有一個理念:光速自己也是創業者,不管是與團隊成員還是與創業者之間的溝通,都是平等的;光速希望在創業道路上與之共同成長。

在光速內部,不僅每個團隊都有“子彈”(投資資金),在討論案子投票時,每個人都有權利反饋真實想法。涉及某些極具顛覆性的大案子,團隊裡往往會出現部分人認為該投,部分人強烈反對,此時更加會慎重考慮,而不是一票否決。

對於創業者的短板,宓群很有耐心,信任他、幫助他。“創業的表面是成功的光鮮亮麗,實際是痛苦甚至是寂寞,特別遇到困難的時候。”宓群說,投資者不光在資金上,也要在精神上支持創業者,做他的後盾。

有次,一個北京創業團隊考慮業務轉型,創始人與周圍人聊了一圈未果,帶著近乎絕望的情緒想到投資人,於是連夜從北京飛到上海,與宓群徹夜長談後,終於找到方向,第二天重振心緒返回北京。

美國求學期間,這位全額獎學金的“學霸”也有打工的經歷。不過,他的打工更多基於興趣,而非“生計”。當時,宓群發現大學周邊的居住區有許多老人是自己居 住,開車購物非常不便,於是他幫老人代駕,送他們往返超市、醫院等。若干年後,宓群在光速中國果真投資了一個名為e代駕的代駕項目,他笑稱大約淵源於此。

2013 年,e 代駕計劃吸引B 輪融資,其創始人黃賓開始接洽多位投資人,這其中包括宓群。一番接觸之後,他認準宓群獨特的投資理念,而宓群也看中e 代駕的共享經濟模式及中國式創新。

投資e 代駕後,光速在其公司戰略、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各方面的幫助。比如在e 代駕國際化業務試點方面,利用光速在全球的網絡資源,幫助e 代駕招聘了韓國業務的總負責人,為其佈局海外市場打下了先期的人力基礎。

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電子工程碩士學位後,宓群也同時獲得攻讀博士學位的資格。但在那個暑假,他做出了一個改變人生的重大決定:硅谷IT 創業那麼“熱”,他想去看看。

遠在普林斯頓,他撥通了當時的頂尖IT 公司、英特爾總部的電話,詢問是否有大學生暑期工作的機會,在順利通過電話面試之後,他隻身飛往舊金山,而這個“無心插柳”的舉動,改變了其此後的職業生涯和人生軌跡。

1992 年,宓群正式加入英特爾;那一年英特爾的銷售額達到60 億美元,一舉超越了NEC,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宓群在英特爾工作了七年,曾擔任工程、產品和市場拓展等多個部門的管理職務;與此同時,作為IT 工程師,宓群開始積累專利,此後擁有涉及閃存、通信、互聯網安全及商務方面的14 項美國專利。

後來,宓群從英特爾離職,一度差點加盟谷歌。創立於1998 年的谷歌坐落於加州聖克拉拉縣的山景城,這是後來著名創業聖地“硅谷”的主要地區之一。

1999年,谷歌推出了網站,當時還只有19 位員工,宓群收到高薪加盟的邀請。

儘管覺得這是一家令人耳目一新的公司,但在硅谷的互聯網創業熱潮中,他還是想自己創業試一把,於是有了開篇婉拒谷歌聯合 創始人布林的一幕。

2000 年, 宓群與夥伴共同創辦了iTelco Communication 公司,方向是把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結合起來,他擔任市場拓展及開發副總裁。

雖然也吸引到風投,但此後兩年受互聯網/ 通訊泡沫破滅的影響,宓群結束了此番創業。

對於這段創業經歷,宓群並不諱言其失敗,反而稱自己獲得重要一課:賣品直接賣給電信運營商,雖然聽起來很高大上,但不會有爆發性進展,且在商業上走了彎路。

另一個教訓是,在錢多的時候野心勃勃,客戶還沒來就搭了一個大攤子,燒錢太多、創業壓力自然很大。

如果對應到投資領域,實際就是精益創業,即:花最少的錢做到下一步;此外,商業模式、團隊與投資人關係也非常重要。

谷歌的橄欖枝一直保留著。

2003 年,宓群正式加入谷歌。他早期擔任谷歌公司駐中國辦事處首席代表,萬事待興的谷歌中國也算是在大公司內部的一次創業,他一手搭建起相關框架和人事。

有個小插曲是,2005 年7 月19 日,微軟前高管李開復加入谷歌主管中國業務,他的面試官就是宓群。

此後,宓群擔任谷歌公司大中華區投資併購總監,負責谷歌公司在大中華區的公司併購和戰略投資。

其間,他發掘投資了百度、點評、趕集天涯和迅雷等公司。

宓群笑稱,雖然創業沒有成功但交了很多學費,這些總結出來可以幫助其他創業者;而站在行業最前沿的谷歌,能夠看得非常遠。呆過最好的公司,又親自創辦過公司,這讓宓群既有行業高度,又有甄選具體項目的底氣。

對於創業者的年齡,宓群認為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做二次元、做動畫的,年輕粉絲比較多,可能年輕創業者有新的思路;如果是產業鏈較長,偏重B 端一類的,創業者年齡一般需要更多的積累。相較而言,他最喜歡投資“連環創業者”。

2007 年,楊炯緯創辦的好耶傳媒被分眾收購,他更希望將其發展成為以技術為導向的互聯網公司,但分眾更偏向於將其打造成為以銷售為導向的廣告代理公司。

於是,楊炯緯計劃再次創業。他找到相識多年的宓群,探討以定向技術導向來切入互聯網廣告市場的可行性。

宓群在谷歌時曾參與過對DoubleClick 的併購項目,後者正是在美國從事此類服務;他立即認準楊炯緯的創業方向,光速不僅給予投資,還幫助其找到擅長技術的創業合夥人。

人物|谷歌中國第一人跨界做投資,最喜歡的還是“連環創業者”

3

另一個連環創業者

另一個連環創業者是小魚在家CEO宋晨楓。

他曾在微軟擔任Xbox 的產品經理,2008 年創辦網頁3D 虛擬遊戲平臺“易城藍天”,3 年後被YY 語音收購。

但是,宋晨楓始終心有不甘,試圖尋找新的切入點再次創業。終於,他和團隊打造了一款智能式的陪伴機器人“小魚在家”,實現手機遠程遙控、音視頻 通訊、語音交互、智能錄製以及智能學習等功能。

憑藉“小魚在家”的創業構想,以及持續創業的熱情,宋晨楓在創業之初便得到宓群的青睞,獲得光速中國的投資。

如今,光速中國的會議室也在使用小魚在家產品,用以支持各種遠程視頻會議。

在上海新茂大廈的高層,若天氣晴朗,可以俯瞰整個新天地的繁華,光速在上海的辦公室就位於此。

但是,光速投資人在辦公室看風景的機會並不多,由於需要交叉看項目,他們很多時候是“空中飛人”的狀態。

三分鐘敲定上千萬美元投資,這種橋段大多是創業者與投資人,精心炮製給公眾的“創業心靈雞湯”,業內人士大多心照不宣地笑而不語。至少在光速中國,看過一眼便敲定融資的項目並不太會做。

基於行業積累的前提下,投資人才能對新公司有所判斷;而投資調研的過程,也是光速與創業者交心的過程。當風投行業越來越偏年輕化,除了提供資本之外,風投 基金也更加強調向創業者提供其他服務。

宓群說,“即使不投,我們也會和創業者建立良好的關係,以創業者的心態在幫助創業者。”

在投資互聯網金融公司融360 的項目時,宓群認為前者的模式與美國上市公司Bankrate.com 有相似之處;多次調研後,他與其創始團隊成為朋友,建議其儘早佈局大數據風險控制,在真正簽訂投資協議之前,融360的一位創始人甚至半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認定光速了,你再壓低一點價格,也給你們投。

當然,作為一位專業且為人厚道的投資人,宓群並沒有真的壓價;此後,他還運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幫助融360 找到優勢互補的聯合創始人葉大清。

葉大清曾任全球在線支付的領導者PayPal中國區市場總經理、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多渠道和數字營銷總監等職。

從IT 工程師跨界而來,宓群是個“技術派”投資人。他青睞兼具商業前景與技術壁壘的項目。

與之對應的,宓群也有“不投”的原則,他笑稱投資要專注,不太懂的就不投,比如製藥;不具有持續性發展性的也不會投。

宓群在光速主導的投資項目中,除了前述一些項目,“助理來也”號稱真人版機器人“小冰”,以“人工+ 智能”的模式提供全品類的私人助理服務;互道NEXTTAO 是一套針對企業的全渠道數據管理的SaaS 平臺。

此外旭創科技也是宓群發掘出來的一家技術性公司。旭創科技在去年9 月宣佈獲得Google Capital 和光速中國的C 輪融資,這也是Google Capital 在中國的“首秀”。

宓群非常推崇旭創的技術壁壘,認為其是全球下一代雲計算光通訊模塊的領導者;驗證的一個註腳是,谷歌和亞馬遜等美國頂級的雲計算供應商 等正是其主要客戶。

“我們會投特點明顯、潛力市場很大的公司,最好產品和模式是具有顛覆性的。”

在宓群看來,這樣的公司更有成為“獨角獸”的潛質,比如谷歌之所以成為谷歌, 與其顛覆性的搜索技術密不可分;但是,這也不具有絕對性,已經登陸A 股市場的聯絡互動,在光速早期投資時,創業方向與微信的移動社交類似,後在宓群的建議下改變創業方向,終於成為行業的隱形冠軍。

“獨角獸”公司的背後還是創業者,在宓群投資的項目中,成功的創業者往往都有一種執著,且洞察力很強,能夠看到一些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看到後就堅持專注 下去。

所謂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更多的是一種有格局性的戰略考慮;雖然大多數創業者都願意冒險,也很勤奮,但很多人缺乏戰略層面思考,這將決定創業能否成功。

此外,即使公司變強變大了,成功的創業者也願意稀釋自己的股份來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

在“萬眾創業”的大勢之下,作為投資人的宓群更關注的是創業文化。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但硅谷的創業文化對於英雄卻有另一種詮 釋:即使是失敗者,但只要你有勇氣去冒險,就是英雄。

創業不一定都能成功,但肯去做就是一種冒險精神;做VC 也一樣,只要願意投,不要懼怕失敗。

但是,並非人人都適合創業,特別希望依靠融資和風投的項目,在創業之前更需要慎重考慮。

就宓群的觀察,從大環境來看,傳統經濟遭遇挑戰,信息經濟將是一個很大的機會,而且創業者的素質越來越高,但是滴滴快的、美團點評等的併購大潮之下,對創業者卻並不十分有利——原來巨頭都在“打仗”,顧不上創業公司,現在卻都轉而針對創業公司。

硬幣的另一面卻是,從科技產業的歷史來看,各種技術日新月異,科技浪潮一波接一波,抓住前一個浪潮,不等於能夠抓住下一個浪潮,新浪潮會催生新的競爭者;當公司做大之後往往“尾大難調”,小公司卻有洞察力,能夠像刀尖一樣切入。

問及資本寒冬論,宓群並沒有直接回答。反而講起在普林斯頓遇到的第一個專業教授,建議他去修修歷史人文課程。

彼時,初躍重洋的宓群還相當納悶,直到經歷山 山水水,終於體會到其中的深意,“歷史不是讓你去背年代,而是讓你去看書,用歷史的眼光去看現在發生的事情,你會發現原來很多時候是共通的。”

宓群坦言,現在是一個低谷,有點像2000 年和2008 年那樣的一個低谷,低谷是危險也是機會。

危險不再贅言,機會在於:你的競爭對手減少,反而容易出成績,做得更好;“往往熱的時候應該淘汰,冷的時候應該出手;現在需要很深的功力,要比別人看得更早看得更遠。”

至今,宓群仍保留著閱讀歷史的習慣。從物理到電子工程,從工程師到投資人,宓群的一直在“跨界”。也許普林斯頓大學少了一位研究學術的博士,但投資界卻多了一位技術派的投資人。

前谷歌員工評價宓群的高頻詞是熱心、穩健以及勤奮。作為“谷歌中國第一人”的江湖傳說,他也是ex-Googler(前谷歌員工)定期聚會的組織者。

工作之餘,宓群每年夏天陪家人一起去一個國家公園,這是他每年最快樂的時光之一。

令人略感意外的是,他還是一位體育達人:中學時代打排球,復旦時期打籃 球;後來到美國,又喜歡上皮划艇和滑雪運動;但在膝蓋受傷後,他只能迴歸乒乓、自由泳等輕量級的運動。

如今,在兒子的帶動下,他也喜歡上英超,父子兩人都 成為同一支英超球隊的球迷。

談及兒子,他難掩父親的自豪,校辯論隊、校足球隊、乒乓球隊……活脫脫當年“學霸”的翻版。在家裡,他不是嚴父,與兒子的關係非常平等,“我們家孩子直接就會說爸爸媽媽錯了,直接挑戰我們。”

宓群與創業者的關係也是如此,在多位創業者眼中,他不是神壇上的導師而是實實在在的創業夥伴。宓群深諳蓄勢之道,“光速中國也在早期創業階段,我也是一位創業者。”

— THE END —

人物|谷歌中國第一人跨界做投資,最喜歡的還是“連環創業者”

人物|谷歌中國第一人跨界做投資,最喜歡的還是“連環創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