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入葬時大臣上了一封奏疏,如果實施,武則天下場比慈禧更慘

武則天入葬時大臣上了一封奏疏,如果實施,武則天下場比慈禧更慘

提起慈禧太后,就會讓人想到腐敗到骨子裡的大清帝國,在慈禧掌權的47年中,大清一天不如一天,雖然頗想有所作為的光緒帝試圖實行變法,富國強兵,但卻觸動了慈禧等頑固派的利益,遭到慈禧的殘酷鎮壓,光緒帝也在囚禁中鬱鬱而終。慈禧死後,被葬在清東陵,由於生前是帝國的一把手,她寢陵中的陪葬品奢華的讓人瞠目結舌,據說光她頭頂鳳冠上的一顆珍珠就值白銀一千萬兩,而這樣的珍珠僅鳳冠上就有八百多粒。除此之外還有她口中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和無數的奇珍異寶。然而在1928年,軍閥孫殿英借演習之名,率兵眾明火執仗的盜掘了慈禧的陵墓,將其中的珍寶全部搬出,慈禧本人也沒有幸免於難,屍身據說被扒的一絲不掛,拋棄在泥土之中,可謂是下場悽慘。

武則天入葬時大臣上了一封奏疏,如果實施,武則天下場比慈禧更慘

說完了慈禧,就不得不說下中國歷史上另一個最強的女人武則天,武則天死後與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乾陵,如今雖歷經千年,但乾陵依然保存完好,也是為數不多幸存下來的古墓之一。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武則天在下葬時,一大臣上了一封奏疏,差點將武則天葬入乾陵的事給攪黃,如果奏疏被實施,武則天的下場將比慈禧更慘。這封奏疏就是唐中宗時的太史令嚴善思所寫,嚴善思在奏疏稱:“則天太后,卑於天皇大帝,今欲開乾陵合葬,即是以卑動尊。事既不經,恐非安隱……往者葬時,神位先定,今更改作,為害益深。又以修築乾陵之後,國頻有難,遂至則天太后權總萬機,二十餘年,其難始定。今乃更加營作,伏恐還有難生。”最後嚴善思又引經據典,證明武則天不宜葬入乾陵,然後他提出可行的方案,“別起一陵”,將武則天另擇吉地安葬。

武則天入葬時大臣上了一封奏疏,如果實施,武則天下場比慈禧更慘

嚴善思的奏疏主要列出了三點,說明武則天不宜葬入乾陵,其一,武則天比高宗身份卑,至於如何卑,是武則天曾篡奪過李唐江山,身上有汙點,還是豢養男寵,身子不乾淨,還是曾先侍奉唐太宗,後侍唐高宗,或者是兼而有之就不得而知了,總之卑的不配葬入乾陵。其二,乾陵建造堅固,如果開鑿葬入,工程浩大,勞民傷財。這點就不用過多解釋了,後來天下大亂,盜墓專家黃巢和溫韜費盡心機都沒有打開乾陵,可見乾陵的建造是多麼的堅固。其三,武則天的葬入,會驚擾高宗的神靈,導致後代國祚不穩。這一點雖然嚴善思引經據典,貌似很有道理,但是卻過於牽強附會。

武則天入葬時大臣上了一封奏疏,如果實施,武則天下場比慈禧更慘

令人詫異的是,作為兒子的唐中宗看過奏疏後,居然心裡有所動搖,認為所言有理,然武則天畢竟是其生母,他又難以決斷,為此他召集群臣,商議要不要將自己的母親葬入父親的陵墓。朝堂上大臣各抒己見,分為兩派,中宗猶豫不決。最後武三思通過上官婉兒和韋皇后,讓她們吹枕邊風(中宗怕老婆),中宗最終才做出決定,將母親武則天葬入乾陵。這其中,武三思和韋皇后並不是善心發作,而是因為武則天葬入乾陵,對她們是有利的,韋皇后一直想效仿武則天,臨朝稱制做女皇,如果武則天不能葬入乾陵,那自己萬一稱帝,百年之後是不是也不能葬入中宗的陵墓呢。對於武三思來說,如果武則天的威信和形象被打翻,自己武氏家族的榮光也將散去,所以他必須力保武則天以皇后的名義葬入乾陵。

武則天入葬時大臣上了一封奏疏,如果實施,武則天下場比慈禧更慘

一代英明神武的女皇武則天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葬入乾陵的過程如此一波三折,差一點就沒能和自己的丈夫李治同穴而眠。武則天一生心機深沉,手段狠辣,她在上位過程中,殘酷的處死了王皇后和蕭淑妃,大權在握時,為了當女皇,她又將李氏皇親國戚殺的殺,流放的流放,甚至將他們的姓改成虺和蝮,為了將國家治理的更好,她大肆屠殺貪官,任用酷吏殘忍處死反對自己的大臣。所以她的政敵非常之多,甚至那些被她改姓的,將永生永世都難忘對她的仇恨,所以假如武則天沒有葬入堅固的乾陵,而是臨時別起一陵,那麼在這麼多敵人刻骨的仇恨中,武則天的陵墓一旦被盜掘,她的下場恐怕將比慈禧的更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