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惠達一方的大愛

他是一名領導放心、百姓滿意的好乾部;他刻苦學習,甘於奉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他精心鑽研、善於創新,在服務“三農”的進程中打破傳統,跨越前進,帶領著一支優秀的農商金融隊伍,給大通“三農”事業持續發展“修橋鋪路”,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默默奉獻。他就是青海大通農商銀行董事長王濤同志。

王濤自1989年7月參加工作至今,憑著刻苦鑽研、甘於奉獻的拼搏精神,歷經從黃南州民貿局到建設銀行的大跨度行業鍛鍊,於2006年4月調入大通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擔任理事長。剛來到大通農村信用聯社時,企業資不抵債,在全縣的金融行業中排在最後。面對如此困境,王濤感到壓力巨大,為了挽回尷尬境遇,王濤積極向縣委縣政府爭取政策支持,積極推行了文明信用工程、“雙基聯動”合作貸款、金融精準扶貧、金融惠農服務基礎建設等措施,促進了誠信大通建設。

2014年11月,大通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完成股份制改制。改制後的大通農商銀行更注重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機統一,實施文明信用工程的過程,也就是全縣農民誠信教育的再昇華過程,全縣近30萬農民群眾從中受益。王濤擔任董事長以來多次榮獲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省農信社系統綜合管理、優秀管理人員等榮譽稱號,是首屆縣級誠實守信道德模範,受到各級政府和群眾的好評。在他的領導下,大通農商銀行蟬聯三屆全國文明單位,存貸款業績年年攀升,存貸款快速增長,現位居大通縣的九家銀行之首。

大通農商銀行始終本著依法經營、誠信為本的理念,服務三農、服務小微。2013年被中國人民銀行評為“2009—2012年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先進集體”;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被青海銀監局評為青海省“良好銀行”。 2017年繼續保留“全國精神文明單位”榮譽稱號,獲得了全國縣域農村金融機構“標杆銀行”、中國銀行業2017年度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支農支小服務示範單位等榮譽稱號。“有人說誠信是和煦的春風,帶給大地無盡的暖意;有人說誠信是夏日的露水,帶給人們無限的涼意;我說誠信是一張不容背棄的人生契約。”這是王濤同志常說的一句話,在實際工作中,他也是這樣做的。

王濤同志在思想上做到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不忘“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責任。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他不安於現狀,努力開拓。提出了“不為農民求發展,枉為大通農商人”的口號。當王濤下鄉來到向化、東峽、寶庫等偏遠鄉鎮看到貧困農戶艱苦的生活條件,心裡很不是滋味,總感覺工作不到位,以後要更多地走進老百姓,因為農商銀行的根就在農村。

針對工作中一些基層信貸員“吃、拿、卡、要”及內部信貸違規現象,參與制定《大通農商銀行工作人員違規違紀經濟處罰暫行規定》、《大通農商銀行解除違規違紀員工勞動合同暫行規定》等規章制度,從源頭上堵死了工作人員違法違紀的後路,端正他們的思想態度,保證資金運營安全。

王濤將支農服務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他深知金融工作的嚴肅性和重要性,與當地文明辦聯合開展了農村文明信用工程創建活動。在實際操作中,以十星級文明農戶評選結果為基礎,取消以往貸款的擔保、抵押等繁雜手續,以誠信為槓桿,以“一次核定、餘額控制、隨用隨貸”的原則,評定出文明信用戶,發放文明信用貸款。把原先0.3-3萬元的授信額度,提高到現在的3萬元-10萬元,並對優質客戶實行臨時授信10萬元-50萬元,對每年湧現出的文明信用鄉鎮、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戶進行表彰獎勵,對他們的再貸款利率下浮1%和0.5%。文明信用工程的實施極大地提高了群眾的貸款積極性,還成為對誠信教育方式,對農民群眾現身教育“誠信”帶來的好處,農村的信用環境明顯優化。截至目前,大通縣20個鄉鎮中17個鄉鎮已達到文明信用鄉鎮標準,289個村中238個村已達到文明信用村標準,8萬多農戶中文明信用戶達到6.1萬戶,授信總額30.48億元,累計發放貸款24.82億元,其中:精準扶貧貸款6882筆4.2億元。大量的支農信貸資金活了產業、寬了路子,全縣廣大農村出現了苗木種植、生態養殖、農機具經營、運輸、鄉村旅遊等各種產業競相發展、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的良好局面。

在大通,農民“貸款慢、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已經成為歷史。相反,比誠信,爭當文明信用戶,比致富,爭當創業致富能手已蔚然成風,已成為廣大農戶的自覺行為。王濤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對工作認真負責,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形勢,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素質和農商銀行未來發展要求的差距,抓住一切空間時間學習業務知識、法律法規、財務知識以及國家相關的產業政策,上級業務部門的文件。

根據貸款對象量身定製“村幹部貸”、“模範貸”、“鄉醫貸”、“園丁貸”、“醫護貸”、“伊穆貸”、“惠農POS貸”、“惠商貸”、“幸福貸”等十種“因您貸”系列個人信貸產品,農戶憑個人信用、獲得的榮譽等以無擔保、無抵押以及利率優惠方式最高可以貸款200萬元。“因您貸”系列產品發放的信用貸款目前已經有1103筆,金額11593.1萬元。這種靈活方式,極大地方便了群眾。

為鞏固和發展取得的文明信用工程建設成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優勢,採取相互掛職、召開聯席會議、延伸金融服務工作室等方式,進一步拉近了與農戶的距離,使大家懂得了更多的金融知識,普惠金融政策得到全面落實了,打通了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推動金融服務精準扶貧。

在縣委組織部門的大力支持和20個鄉鎮、289個村的緊密配合下,以農村文明信用工程建設為基礎,積極開展了“雙基聯動”合作貸款業務。截至目前,累計發放“雙基聯動”貸款51113筆,金額40.19億元,產生不良貸款僅42.1萬元,不良率為0.01%。

在全縣30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裡有農民的資金需求,就有農商銀行派出的40多人組成的金融服務工作隊伍,每個工作日上門到農戶家庭調查經濟狀況、貸款需求、貸款用途及貸款清收,既做到了貸款發放有的放矢,又防範了金融風險;既做到了農戶創業致富有靠山,又教育了個別不講誠信的賴賬戶,維護了農商銀行信貸資產的安全。

把全縣二百九十個惠農金融服務點升級改造為服務中心,增加殘損幣兌換、精準扶貧貸款資料收集、電商平臺、電子銀行等服務功能,打造多功能的惠農金融服務中心,對貧困戶等農戶免除跨行交易手續費,為貧困戶等農戶提供更加豐富、便捷的金融服務,使他們足不出村就可以存取款、享受電子銀行等基礎金融服務,實現了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打通了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

作為大通農商銀行的領頭人,王濤不僅業務素質高、技能全面,工作作風端正,更善於調解和帶領農商銀行員工,使大家共同進步,在員工中建立威信,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他時刻以農商行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為工作準則,工作中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嚴以律己、不怕得罪人,把提升信貸資產質量擺在工作第一位。在平時工作中,做到對同事關心愛護,熱心幫助,及時瞭解員工的思想動態和工作想法。帶出了一支思想上進,業務精湛、積極陽光的金融隊伍。每年在農商銀行系統評選表彰十類“最美員工”,進一步凝聚了廣大員工的人心,弘揚了“大德通行 福農惠商”的正能量。王濤同志與時俱進的思想品質、客觀公正的處事原則,耐心細緻的工作作風,持之以恆的奉獻精神,打動了身邊的每一個人。在跟員工一起工作時,員工更願意把王濤同志當做兄長或朋友,工作和生活中相互支持,王濤也常為員工著想,誰家有困難,就及時幫助解決,基層網點都開設食堂,員工可免費就餐,基層網點設立職工書屋、健身房、淋浴間等。每年為員工設立一天“孝親假”,員工的生日、家屬因病住院,就有農商銀行領導的聲音、祝福和關愛。

作為全國文明單位,王濤深知,履行社會責任,用愛心回報社會,是他要做的重要課題。在他的領導下,農商銀行從2008年起成立了“信合愛心基金”。全體員工每月以自願捐款及農商銀行每年固定出資的形式向全縣黨政軍企共建示範村、教育系統、災區、社會弱勢群體,系統內貧困員工家庭等捐款;參與縣域重大文化活動的冠名贊助,多年為大通縣傳統“六月六”花兒會、道德模範、美德少年、十佳美麗鄉村評選活動等提供資金支持累計達1020萬餘元,展示了全國文明單位的風采。嚴格生產經營成本控制,確保上繳國家稅收,累計上繳稅收15853萬元,成為當地金融企業的納稅大戶之一。增加“三農”服務成本,切實為農戶利益著想,農商銀行讓利於民4200餘萬元,確保了服務質量,樹立了誠信的企業形象,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老百姓貸款利率4.2—4.35%,位居全縣各金融行業最低,營業網點和代理網點分佈全縣各村,存取款最方便。自從和縣文明辦開展農村文明信用工程,老百姓手持信用證即可貸款,在省市文明辦召開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上,多次學習交流了大通縣的典型做法,成為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張名片。農商銀行業務滲透各行各業,為全縣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比如很多次農商銀行的員工打車,出租車師傅堅決不收費,他們總說:“你們農商銀行為老百姓辦了那麼多好事,這幾塊錢算什麼……”

王濤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創造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打造出口碑好、支農作用大、受社會各界敬重的地方精品小銀行,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創建文明信用生態做出了貢獻,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樹立了標杆,這就是道德的力量、榜樣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