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書記的女兒」:過度干預的父母,是孩子人生的一場災難

“以後嚴某某放學那會單獨坐,或者周圍的人給她清空,她單獨坐一邊,真的是夠了。”

這是一位老師誤發到班級群的吐槽。

“陳老師,你馬上在全班當著所有師生給嚴某某道歉,否則,我通知你們集團領導來給我解釋你對嚴書記的女兒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這是該家長在看到班級群裡吐槽後,公然@該老師的一句話。

“嚴書記的女兒”:過度干預的父母,是孩子人生的一場災難

一時間,該事件的群聊截圖瞬間引爆網絡,“嚴書記的女兒”的爆紅程度堪比昔日“我爸是李剛”,無數網友開始刷屏奮戰,勢要對“嚴書記”及“嚴書記”老婆背後的故事一探究竟。因此,後續關於“嚴書記”的真實身份、豪宅、天價幼兒園與收入的落差、離婚真偽性等私密信息,接二連三被爆,輿論的風向也一轉再轉。

然而,作為一名教育行業從業者,大腦智庫創始人劉冬梅對此事最大的困惑在於:這件事情最需關注的點,難道不該是家庭教育嗎?“無關乎身份”,這一概念本身就是每個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帶給孩子的教育,而如果本身擁有一定的“身份”,卻把官本位的思維帶到教育裡,那麼,這種對孩子的不成熟的愛,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殃及周遭。

事實上,這位“嚴書記的女兒”在媽媽如此“護犢子”的教育之下,其心性早已初現端倪,有知情人表示,“她喜歡欺負班上別的小孩兒,每個小朋友都捱過打”,這才會有前面的陳老師說要讓其單獨坐的吐槽。

“嚴書記的女兒”:過度干預的父母,是孩子人生的一場災難

美國家庭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德說:“許多父母不重視孩子的禮儀。學習禮儀可以讓孩子關注他人,看他們是否需要幫助。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這是良好品德的核心。”

即便是身為美國前總統的奧巴馬,對女兒的教育理念也一直是:要心中有他人。故而,兩個女兒馬莉婭和薩沙志願幫助窮人,並選擇以尊重他人、社區服務為教學理念的希德威爾友誼學校就讀;平日裡擁有良好的教養,既可以安安靜靜地坐在觀眾席中聽父親演講,也能夠微笑著傾聽陌生人為她們唱生日快樂歌。

“嚴書記的女兒”:過度干預的父母,是孩子人生的一場災難

很顯然,“嚴書記女兒”的媽媽,沒有做到這點。

面對孩子在學校欺負同學的表現,她的第一反應不是去跟老師瞭解事實、跟孩子交流情況,並及時糾正孩子的行為,而是不分青紅皂白,便張牙舞爪地用身份去壓制老師。或許,有人會說,孩子還小,無需思慮過多,可長期接受這種帶有濃厚身份色彩的教育,且不被告知欺負同學是不對的,真的能保證孩子不會受到錯誤引導嗎?

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李奧納多·伊讓在長達40多年的時間裡追蹤調查了800多名8歲的兒童,其中最經常欺負同學的25%的兒童在長大到30歲時,四分之一都有過被警方逮捕的經歷,而在對照組中只有5%的孩子有過相似的經歷。這份研究似乎告訴我們一個情況——童年時期喜歡欺負同學的孩子,比起常人,更容易脫離正常人際社交軌道,其最終走向的地方也更可能會是暴力犯罪、鋃鐺入獄。

當然,“嚴書記女兒”事件裡該媽媽的所作所為,其實也反映出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現狀:很多家庭的父母,都希望能夠幫助孩子解決他們在家裡家外遇到的所有困難,包括人際危機等等,導致孩子失去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形成獨立的人格,且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我們的很多父母卻在越俎代庖,打著愛的名義,不斷阻礙和摧毀孩子的這種能力。

有些極端的父母,更是分不清幫助與伺候的界限,親手將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打磨殆盡:

2003年,已讀3年研究生的“神童”魏永康,被學校勸退,此前,他2歲就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完成初中課程,13歲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考進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成為碩博連讀研究生,但從小沒有洗過一雙襪子,即使在17歲考研究所之前,也是一邊看書,一邊由母親餵飯;2009年,河南青年楊鎖因從小被嬌生慣養而懶惰成性,父母去世後,他有活兒不幹、有事難當,就連村裡人給他的肉、菜,一直放臭也不煮熟吃,最後活活餓死在家中;2017年,《變形記》裡16歲的女孩劉思琦,姑姑幫她剪趾甲,媽媽幫她穿衣服襪子卷褲腳,就連吃飯都要阿姨喂,每個月的零用錢要幾萬,最多曾一天花掉11萬,她的名言是“你有錢你不花幹嘛”……

“嚴書記的女兒”:過度干預的父母,是孩子人生的一場災難

俗話說,孩子的教養反映父母的修養。剛出生的孩子只會哭,爬走跳跑、說學逗唱都是需要時間慢慢去學,這離不開父母耐心且正確的引導。可一旦父母的引導變成過度干預,就只會嚴重破壞孩子原本該有的生活節奏,讓孩子失掉獨立性。因此,如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得體退出,是所有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必須GET的技能。而大腦智庫旗下的《幸福爸媽課程》,就是這樣一門技能課,能夠幫助父母瞭解孩子、接納孩子,學會和孩子相處、處理好形形色色的教育問題。

韓劇《請回答1988》裡,德善爸爸說的那句“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令無數網友落淚。誰說不是呢?比起“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我們更願意相信每個父母是因為第一次做父母而深怕給予孩子的愛不夠,也是因為第一次做父母而有所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