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哭窮」正在偷偷毀掉你的孩子

當節儉變成發怒誘因

剛開始帶這個班的時候,就發現校長的兒子做作業總是寫的很擠,甚至兩個字連在一起,根本分不清他寫的什麼。第一次看到時,我就告訴他以後別寫這麼緊湊了,這樣寫老師認不得你寫了什麼,平時可以問你,要是考試肯定是給算錯誤的。

然而,後來我又教育了三五次,他依然是那個樣子。課間和別的老師談起這件事,四年級的老師說校長的女兒也是這樣。

老師們說校長這人一直以來都很節儉,嘴上呢總哭窮,教育孩子節儉不浪費也不忘哭窮。

有一次在商場他兒子看中一個玩具,想要他買,校長瞪了孩子一眼,歇斯底里地大吼:“你知不知道我每天上班多辛苦?賺的錢除了給你上學,還要送你去補習班,剩下只夠每個月的生活費,你怎麼能這麼不懂事!玩要什麼玩具呀。”結果他兒子被嚇到,大氣不敢喘,但難以理解為什麼爸爸在前一秒還笑容滿面,此刻卻變成了一個陌生的瘋子。

或許有些父母以為這樣,孩子就會懂得節儉和懂事。不否認孩子是會因為父母經常的“哭窮”而變得節儉了,但孩子內心的匱乏感會伴隨著孩子一生的成長,並且會因匱乏感而帶來諸多的毛病,而這些窮意識會影響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你的“哭窮”正在偷偷毀掉你的孩子

不要讓貧窮包裹住夢想

不管家裡是多麼艱辛,都不能讓孩子的心靈蒙上這層灰塵,而是要讓他們的天空明亮晴朗。

《當幸福來敲門》裡的老爸克里斯,他在自己事業不順,生活潦倒之際,沒有跟兒子說過一個苦字,而是教育兒子:不要灰心,要捍衛夢想。

電影中他帶兒子在地鐵公共廁所過夜,告訴兒子這是為了躲避恐龍進了山洞-----地鐵站的衛生間。

在鋪著幾張紙的冰冷地板上,兒子在父親的懷裡沉沉睡去。

有人敲門時,在裡面的加納把腳悄悄地抵住門,直到外面的人走開,這時,鏡頭顯示了加納的臉部特寫一滴淚水流過他黝黑的臉頰。看到這個的場景,大概很多父母都會落淚。

因為,他們的孩子也曾經用那樣的姿勢在自己懷裡入眠。而他們也曾被生活折磨過。

可是再苦,也要微笑著告訴兒子:一切會好起來的,通過努力生活會變好的。

窮是需要自己改變的

曾看過伊朗電影《小鞋子》裡面的貧窮壓得幾乎讓人窒息。父親工作很辛苦,掙的很少,母親重病,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孩。房租也是一拖又拖,幾乎要流落街頭。此時,小哥哥不小心弄丟了妹妹唯一的一雙鞋。家裡實在沒有餘錢買鞋了。

兄妹倆不敢將遺失鞋子的事告訴父母,兩人決定每天輪換著穿哥哥的一雙舊跑鞋上學。為了能及時換鞋,兄妹倆飛奔穿行在伊朗的小巷裡。

就算影片中兩個懂事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尊嚴,可是那過早承擔家務活的妹妹,像個小大人一樣的哥哥,無處不讓人心疼。

聰明的父母明白,窮是自己需要努力改變的,不能把孩子拉進來被窮吞噬。因為這就像灑了牛奶,哭也沒用一樣。

你的“哭窮”正在偷偷毀掉你的孩子

不要讓窮限制了孩子的眼界

很多父母會跟孩子哭窮訴苦,希望孩子能夠變得節儉懂事,能夠知道家裡的難處。但是,懂事的孩子,有時候真的很可憐。他們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開不了口。因為懂事,他們怕父母為難。

更重要的是對一個孩子來說,被貧窮包裹的感覺幾乎是絕望的,因為小小的他們無法賺錢,無法擺脫貧困的束縛。

這種貧窮感會帶給孩子什麼?自卑!內心的自卑和渴望往往會讓人無可奈何。

教育本就是和窮富沒有關係的事情。我們教育孩子,不是為了讓他背上沉重的家庭負擔,僅是為了讓他自食其力,撐起他自己的天空。

切不可給孩子窮的壓力,不要讓窮限制了孩子的眼界。

你的“哭窮”正在偷偷毀掉你的孩子

大腦智庫--中國個性化教育引領者(brainbase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