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人一起來守護中華母親河的發源地|三江源系列講座第二場精彩回顧

2018年4月28日上午,阿拉善SEE三江源系列講座第二場在東方園林大廈-樓頂花房舉辦,本次講座主講人為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秘書長扎西多傑及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護中心秘書長阿旺,阿拉善SEE會員、中國獅子聯會成員、社會公眾近50人參與了此次講座。大家齊聚一堂,聆聽一線環保人的精彩分享,並對如何守護三江源進行了熱情的探討互動。

講座初始,巧女公益基金會總裁董策先生致辭

期待更多人一起来守护中华母亲河的发源地|三江源系列讲座第二场精彩回顾

董策先生表示,一直以來,巧女公益基金會和阿拉善SEE基金會的合作非常密切,未來,我希望我們的合作能更緊密,我希望我們的三江源保護工作能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好的成績!

扎西多傑分享:亞洲水源保護與青藏遊牧文明

期待更多人一起来守护中华母亲河的发源地|三江源系列讲座第二场精彩回顾

扎西多傑

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秘書長,二十多年來,扎西多傑帶動、輔導、孵化了一大批雪域環保人和環保組織,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雪域環保引路人。

扎西多傑介紹到:“青藏遊牧文化既是青藏高原特有生活環境所決定的結果,也是藏族遊牧民族上千年適應這種環境所選擇的結果。青藏遊牧文化具有天地人和、遵守自然秩序的宇宙觀,也包括星辰日月,敬畏自然,與自然虔誠相處這樣的自然觀。”扎西多傑認為,遊牧文化的哲學基礎是藏傳佛教,佛教是藏地的一把鑰匙。在藏地要做自然保護的話,大家一定要有一種理念,它的世界觀也是這樣。”

精彩問答:


提問:當地藏族人對待水源水質變化的問題,他們給出的原因是因為電池、或者白色垃圾汙染之類的,但這和我們們以科學角度去了解的原因是不一樣的。


扎西多傑:他們是基於自己的生活而觀察到的原因,他們對一個水源的觀察比某一個科學家更加強烈,因為他們是幾代人住在那兒,是他們從自己生活觀察的角度有的一個認知,這個其實也應該叫做科學,或者說是科學觀察。還有一個是從佛教哲學的角度,就維度更大了,這個時候需要平衡。


提問:我很想知道當地牧民他們看到這些現象之後,會有什麼思考。因為我們在當地實踐的話,最好還是以牧民的角度去和他們溝通比較好。


扎西多傑:基本上大家認為這些環境現象不是別人造成的,都認為跟自己有關。佛教的想法是你自己有問題,也就是住在那個土地上的人們,他們人和人、人和自然的關係、人和其他生物的關係變差了,所以反映出了這些環境問題。


提問:首先,您剛才在演講中提到了現在藏區因為基礎設施建設,造成了對水源的破壞,甚至消失。您有一些什麼樣的建議和忠告,如何讓避免發生這樣的事情?


扎西多傑:修路是大面積的基礎設施,確實是不建議修路,就是用什麼方法,用最好的技術,最高端的方法,把它看成是亞洲水源,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要深思。


阿旺分享:最古老的保護地——藏區自然聖境在生態保護中的作用

期待更多人一起来守护中华母亲河的发源地|三江源系列讲座第二场精彩回顾

阿旺

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護中心秘書長。曾就職於國際環保機構,後放棄在國際機構的發展機會,回到家鄉成立本土環保NGO,開展三江源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阿旺認為,“自然聖境有當地文化和信仰來維持,它是自治的,同時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也能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所以這就成為我們每次在神山聖湖地區跟當地社區開展保護時最好的一個切入點,當地居民也想保護,因為對他們來說,神山不止是一座山,還有他們的信仰、文化的影子。”

精彩問答:


提問:你剛剛一開始提到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裡面就已經有了對自然聖境的定義,而三江源地區也有你們自己定義的自然聖境,這二者之間有什麼關聯嗎?我們定義的自然聖境可以成為國際機構認可的自然聖境嗎?


阿旺:

其實按照他們定義來說的話,我剛才說的,它主要是要對地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問題同生態保護一塊提出來。其實聯合國很多專家團隊是很開放的,我們在積極推動這個事情。其實我們藏區是可以推動這個事情的,如果推動成功,生態資源保護就會有一些卓有成效的成果。


提問:現在中國,比較多的戶外運動者會聚集到藏區,他們可能會對自然產生破壞,您對他們的態度是什麼?


阿旺:我建議他們不要去爬那個神山,其實他們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來表達對神山的喜愛。

講座現場

期待更多人一起来守护中华母亲河的发源地|三江源系列讲座第二场精彩回顾
期待更多人一起来守护中华母亲河的发源地|三江源系列讲座第二场精彩回顾期待更多人一起来守护中华母亲河的发源地|三江源系列讲座第二场精彩回顾
期待更多人一起来守护中华母亲河的发源地|三江源系列讲座第二场精彩回顾

△阿拉善SEE會員胡駿

阿拉善SEE會員胡駿在總結髮言中說:“三江源是我們中華文明起源的地方,是我們母親河的發源地,值得我們全力去保護,這也是扎西多傑老師和阿旺老師為什麼獻身三江源保護事業,也是為什麼我後來一直推動和主持三江源系列講座的動因。希望更多人來和我們一起推動三江源保護項目,守護這片淨土。”

期待更多人一起来守护中华母亲河的发源地|三江源系列讲座第二场精彩回顾

*特別感謝阿拉善SEE會員胡駿先生和東方園林生態集團市場部總經理褚賀女士支持籌備此次講座,感謝北京東方園林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講座場地、講座茶歇及講座會務工作支持。

期待更多人一起来守护中华母亲河的发源地|三江源系列讲座第二场精彩回顾

三江源瀾滄江源園區風景 攝影/雷波

期待更多人一起来守护中华母亲河的发源地|三江源系列讲座第二场精彩回顾

識別下方二維碼,

即可捐贈“三江源保護”項目

和我們一起,守護我們的母親河發源地。

“三江源保護”項目

阿拉善SEE“三江源保護”項目,旨在守護7億中國人的水源地。項目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尋找、孵化、培訓和資助基層環保組織/環保人,開展以社區為主體的瀕危物種監測與保護、垃圾清理、自然影像拍攝等活動,應對瀕危物種盜獵、水源垃圾汙染等問題,從而形成 “以農牧民為主體的保護”示範模式。項目自2012年啟動至今,聯合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年保玉則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和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四家策略性合作伙伴,已帶動超過100家當地環保組織/環保人參與到保護網絡,累計覆蓋的保護面積超60000平方公里。保護模式已寫入《三江源生態保護綜合實驗總體方案》。

戳閱讀原文可回看此次三江源講座視頻直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