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相親的浪漫消亡史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客廳的電視是維繫家庭關係的紐帶,一點不假。

當你爹媽磕著瓜子,和你在客廳看相親節目不停傻樂呵的時候,你才明白相親節目並沒有死。但在互聯網時代下,陌陌和探探划走了傳統愛情觀念,但其實當你在不停左劃右劃的時候,你爹媽已經在二十年前體驗過通過新媒介相戀的浪潮了。

作為近些年緊隨各大相親節目潮流的我,已經深諳節目人為製造戲劇化的幕後。上網衝浪一下重拾並提取了大眾對於相親節目的符號人物,同時期類比於鳳姐的就誕生了寶馬女馬諾和馬伊咪等不計其數的話題人物。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非誠勿擾》嘉賓馬伊咪

在石破天驚的“嫁人要嫁寶馬男”宣言之後,她們也收穫了互聯網給她們帶來的熱點和流量紅利,演電影,出唱片,自己就能坐在寶馬裡笑呵呵地感謝成就她的網友們。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馬諾參演由陳小春主演的《寶馬狂想曲》 (上)

華語樂壇新女聲馬諾單曲《好想》(下)

作為當年火爆一時的相親節目,現在看來不過是場明碼標價的大劇場,臺上臺下都在心照不宣的出演著自己的角色。

但初代電視相親節目告訴你:能夠觸及到靈與肉的真摯愛情是存在過的,就在消費浪潮和互聯網生活來臨之前。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1978年的改革春風開始消解大家的婚姻的保守觀念,市場經濟的活力漸漸讓電視普及,文娛節目也開始在八十年代的中國出現。

而最早在1988年播出在山西衛視的《相親紅娘》,被視為反抗包辦婚姻文化的先鋒,開創了純服務性質的相親節目,並喊出了他們的口號:為群眾服務!廣大老百姓被這檔硬核節目帶來的“電視相親”概念所衝擊,在當時這種感覺是相當震盪且刺激的。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八十年代相親題材連環畫

可惜由於節目運作不成熟、宣發費用緊缺等因素,收視率的低迷導致《相親紅娘》的夭折。不過電視相親節目的歷史車輪仍在滾滾轉動。

九十年代初,北京電視臺的《今晚我們相識》開播,並迅速成為王牌節目。這是檔在短時間內互相檢驗靈魂相似度和純度的交友節目。節目的最大亮點之一,是身兼製片人和主持人兩大身份於一身的楊光。她的名字和顏值,一時間在北京觀眾中無人不知。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製片/主持人楊光出的書

節目中,八男八女分為兩組,通過遊戲、問答和才藝展示環節讓彼此升溫, “先做朋友,再做節目”這樣的製片理念貫穿於同時期的各大衛視相親節目。“單純”、“真摯”“理想”就是九十年代人的浪漫主義宣言。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今晚我們相識》本著“為民服務”的態度,

“你愛選誰選誰,只要你們互相喜歡”的節目形式,為那個年代注入了自由戀愛和電視娛樂的新鮮,可謂是九十年代的探探,在當時黃金檔的播出造成了京城萬家空巷的現象,但當時技術的限制使地方衛視只能在本地觀看。

這檔節目也被西方媒體視為中國改革開放、國人觀念更替的代表性事件之一。1992年的北京春節欄目上,上演了由馮小剛操刀、葛優出演的同名小品。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如果說《今晚我們相識》是電視相親的鼻祖,那二十年前的《玫瑰之約》簡直就是千禧年之前大放異彩的潮流小巨星。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看了《玫瑰之約》的節目片頭,你就知道中老年表情包的根源在哪兒

1998年湖南國際影視會展中心內,伴隨著付笛生和任靜演唱的《玫瑰之約》響起,金色大廳裡的霓虹燈流光溢彩,大膽的粉紅色調勾起了電視機前你的未知懵懂。

在“玫瑰之約”四個字下走出了還未成為資本大拿的主持人馮祺,作為九十年代的金牌王老五,

在你爹媽面前提到《玫瑰之約》的時候,新好男人馮祺可能會是你媽心目中想嫁top5。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新好男人代表馮祺

“結自己的婚,讓別人說去吧!”這句主持人馮祺送給所有獨身老人的金玉良言,更是自由婚姻的啟蒙導師。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主持人金曉琳&馮祺

在這檔節目中設定的是十二位男女嘉賓,通過談話與娛樂環節,早期的節目形式是拋出話題,男女嘉賓圍繞話題侃侃而談,這樣的主題化節目吸引著各大城市的白領麗人和城市酷男,爭做在叢林裡尋找原生態愛情的小鳥。

愛情沙龍對話的節目形式,造就了不少經典語錄。

在一期中面對男嘉賓方山的提問:如果我從北極回來,變成了身上長毛的怪物,你會怎麼辦?

女嘉賓易佳思索了一會,鎮靜答道:“我會帶這隻怪物散步,把它當成寵物。”——成為年度情話冠軍。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作為前期毫無宣傳的一檔相親節目,《玫瑰之約》的播出就像是一顆扔在電視圈的炸彈,也迅速成為了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人們從98法國隊奪冠聊到《玫瑰之約》,也從此奠定了芒果臺娛樂化方向和長久不衰的收視率霸主地位。

《玫瑰之約》的走紅掀起了各大衛視相親節目的熱潮:同時期上海衛視播出的《相約星期六》,成為國民電視婚戀交友類中最為長壽的節目,直至今日還在播出。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90年代的電視相親節目的話,那就是:

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不以相親為目的的相親節目就是在散德行。

而這些相親節目是真真正正地把嘉賓相親成功率作為KPI,服務性質的定位讓節目動機十分純粹:上節目就是為了搞對象。

在《玫瑰之約》中就有兩百多對嘉賓走上婚姻殿堂,而有二十年曆史的《相約星期六》更是有上千對因為節目聯姻,生下幾百對“相約寶寶”。

然而這種動機純粹的節目並不是電視相親的最終形態。2005年左右,各大相親節目陸續宣告停播,宣告了初代相親節目“平等選擇”、“良心交友”的結束,電視熒幕上單純的兩性關係時代宣告死亡。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2005年,受到真人選秀衝擊,相親節目有些玩不下去了, 當時負責選秀節目《絕對唱響》的王培傑團隊,雜糅了“秀”和“婚戀”的兩個概念,並機智的抓住了社會轉型期間微妙變化的兩性關係,繼而延續了相親節目的歷史進程。

於是在2010年,一檔名為《非誠勿擾》的“生活服務類”節目橫空出世,徹底撕碎了兩個年代愛情觀之間的單薄面紗,給我們展現了一道奇特的電視景觀。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非誠勿擾節目現場

社交貧瘠、資源匱乏和平等對話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物質條件成為男女婚戀的重要指標。在傳統中國婚姻觀下“甭管合不合適,嫁了就是好事”這樣的壓力下,一檔如海天盛筵選佳人的節目出現了,光頭主持人孟非完美控場能力配合著製作團隊生產的爆點,令節目高潮迭起,一次次掀起刷屏話題。

這標誌著相親2.0時代如洪水猛獸般襲來,女性形象也被物化和成為婚姻籌碼的指標。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擁有著完美控場技能的孟非

本著“娛樂至死”和物質至上的原則,拜金主義和話題女王應運而生,在2010年《非誠勿擾》中嘉賓馬諾一句“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讓她從一位十八線車模成為備受爭議的話題女王。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非誠勿擾影響力最大的金句——“我還是坐在寶馬裡哭吧”

憑藉出色的話題設置能力,《非誠勿擾》躋身為黃金檔收視王牌,其他衛視如法炮製了《百裡挑一》《非常完美》《我們約會吧》等節目。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在網紅經濟到來之際,所謂的“相親節目”成為小網紅販賣人設和吸引粉絲流量的大舞臺。而下面這位化名為Rayleee的神秘光頭,讓我感嘆到現代人情感生活的不易。

在參加《愛情保衛戰》時宣稱自己離過婚,和現在女友不想結婚引發的矛盾,通過老孃舅的調節和好;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又在不久後播出的《交換空間》中和女友開心地告訴觀眾領了結婚證,要裝修下新房;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但在前段時間的《我們約會吧》中恢復了單身的身份,並且每次的職業也是各不相同。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雖然這是一個提倡自由戀愛的時代,但顯然這哥們演得還是有些過火。光頭哥竄各大衛視的現身說法告訴了觀眾:現在的電視節目,本身就是一場秀,何必看得太認真。

电视相亲的浪漫消亡史

時代變遷,三十年足可以改變一切。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靈魂,當代人的愛情觀念中物質條件已成為重要指標,所謂“靈魂交流”更像是荒誕的文學樣本和都市傳說,在速食愛情面前已經索然無味。

從動機單純的《玫瑰之約》到被裹挾在互聯網經濟大潮的《非誠勿擾》,幾代相親節目的興衰更迭,何嘗不是一首愛情價值觀的時代變幻史詩。

不可避免地,曾經靠著單車和情書就能收穫愛情的理想年代一去不返了,水洩不通的售樓中心和火樹銀花的CBD才是檢驗硬核愛情的真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